科研站的开放导致咨询量的大幅增加,南极旅游的新高潮正在开始。

最后一轮热潮逐渐消退,刚刚进入稳定期的南极旅游业迎来了新的“爆发点”。随着自然资源部发布《南极长城站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指南》),南极长城站旅游申请已经正式开放,许多参与相关业务的旅游企业也迅速加强了相关产品的宣传。9月15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从携程、朱非等多家在线旅行社了解到,中国“官方宣传”长城研究站向市场开放旅游申请后,游客对相关产品和业务的咨询大幅增加。虽然一些企业相关产品的交易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预计后续销量也会大幅增加。在行业方面,随着南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南极旅游供给战,相关产品价格预计将加速下调。然而,如何把握旅游发展、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是相关部门面临的更大挑战。

“南极旅游规则”细化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研究站将最终正式开放其旅游应用。根据《试点指南》,拟申请前往长城站的企业应在每年9月15日至9月30日的工作日向自然资源部提交参观长城站的申请。租赁船舶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展极地旅游活动;旅游企业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等材料,国家海洋局基地检查办公室将于每年10月中旬重点公示审核结果。

据报道,根据规定,长城站1号楼将作为南极历史遗址和纪念碑向公众开放,而长城站的其他建筑将不对外开放。具体来说,车站区的开放区域西至1号楼,东至码头和着陆点,南至朱玛河,北至耶格湖(Jaeger Lake),开放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同时,南极长城站站长负责接待和联络工作,安排专职人员承担旅游管理和监督检查游客的参观活动。南极长城站的开放时间是接待日的8: 00到17: 00。此外,《试点指南》还指出,旅游组织者和活动家应遵守南极环境保护要求。对情节严重违反南极环境保护和相关管理规定的旅游企业和游客,将追究其相关责任并通知相关国际组织,其参观南极研究站的申请不再受理。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南极旅游发展的规定越来越详细。在今年3月的NPC和CPPCC会议期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程利峰在披露相关立法计划时,介绍了目前中国已将南极立法纳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提交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领导起草和审议。当时,有人认为,随着南极立法的临近,南极旅游业这一典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南极产业,预计将从法律角度确定“游戏规则”,开展相关活动的红线将进一步“合法化”。

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事实上,新政策出台后不久,北京商界的许多在线旅行社记者今天表示,相关产品的咨询热明显升温。一些旅游爱好者说,虽然以前有南极旅游产品,但如果你想去长城站,现在只能预约,这并不能保证。如果车站不开门或没有预约,你将免费旅行。现在,在“官方公告”开通和预约之后,行程就更有保障了,所以你想在不久的将来尽快预订相关产品去旅游。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极地旅游已成为许多游客的新选择。“每年12月至明年2月是南极旅游的旺季。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公布的数据,10年来,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增加了近100倍,占赴南极旅游总人数的近20%,仅次于美国。”携程旅游官员表示,总体而言,南极旅游产品主要分为邮轮旅游和直航。前者由三种路线组成,即南极半岛巡航、穿越南极点和南极三岛(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极半岛)。另一方面,穿越德雷克海峡直飞南极大陆,往返时间可以从4天缩短到5小时。在价格方面,负责人举例说,整个旅程被称为通过德雷克海峡(Drake Strait)到南极的巡游,路线价格为每人15万-25万元。直飞南极的票价一般在每人40万至50万元之间,需要提前半年预订。

携程高端豪华旅游品牌鸿湖怡友南极旅游产品负责人王治国直言南极旅游最大的不同在于游轮。体积太大的游轮无法停靠,体积太小的游轮可以深入南极腹地。“南极之旅是一个长尾产品。许多游客在游览南极后会留在南美洲玩。他们对旅游的需求主要是私人团体和商务舱,这将延续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旅游消费行为。”

然而,业内一些人士也表示,几年前极地旅游刚刚进入国内消费者的视野,中国相关产品的销量和游客量迅速增长。在过去的两年里,当人们意识到南极旅游业对游客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后,需求的增长率也开始趋于平稳。去年,一些企业甚至推出了人均不到5万元的超低价格产品,以刺激相关产品的销售。“由于前几年此类游客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快速增长后,游客会冷静下来,甚至后退,这是正常的。毕竟,南极旅游仍然是中国的利基产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说。

开放程度难以控制。

“长城站的旅游申请公布后,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供应,新的战争局面即将来临。”王兴斌说道。根据飞猪之旅提供的数据,自平台启动南极之旅以来,提供相关产品的企业数量增加了138%。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游客未来去南极旅游的市场仍有很大增长空。新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超过美国,提前成为南极洲最大的游客来源。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的规定,每年登陆南极洲的人数有限,约为3万人,而中国目前每年平均约有1万名游客访问南极洲。

不过,王兴斌也指出,自然资源部和文化旅游部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体系,对包括南极旅游在内的极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进行整体管理,把握市场开放的“度”,全面规划,有序引导,严格监管相关市场化运作。“以长城站为例。科学研究仍然是该站最重要的任务。旅游业只是一种援助。即使开放,也要在科研任务按时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王兴斌认为,即使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对南极旅游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相关部门也应该不断收紧准入门槛,以确保市场秩序。

事实上,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巡视员陈丹红(Chen Danhong)此前表示,每年南极旅游的旺季是夏季,这也是科学考察成员最忙的时候。科研团队通常要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务,并提供一年所需的生活和科研资料。通过夏季轮换的科研人员也将在这个时候到达。因此,这次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对科研站的接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陈丹红说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