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历史文化名城需要精心打造——访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江

每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都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过程。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江认为,昆明是中国国务院1982年宣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印象、浓厚的文化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色彩。在城市建设中,要坚持正确的发展和保护理念,精心打造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

昆明长期以来被称为“小城市”,中原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上的“边城”,多民族、多文化格局并存的“省会”,河流泛滥、古桥交叉的“水城”,四季不冷的“春城”。因此,昆明老城的活力和魅力应该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复兴。”金子强说,昆明城市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昆明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留下了大量物化和非物化的古代文物,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金子江认为,昆明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应该在保持其文化特色的同时,呈现出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状态。“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它应该通过真实、深刻和自然的文物和历史建筑来展示。它的传统模式、历史特征、传统文化等历史信息也应得到保存。例如,仅存的70栋“一阴”民居是滇池地区建筑文化的载体。这种风格在历史维度上的出现,空今天无法重现,许多历史街道也应如此。”金子江认为,古建筑和街道的改造不仅要强调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更要强调保护的初衷,从而失去“人气”和文化遗产。

“事实证明,如果历史文化名城没有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势必会对城市的保护造成损害,甚至破坏。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迫在眉睫。目前,法律法规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保护方面,尤其是在历史城区,还应不断完善,包括历史建筑的更新和挂牌、古树名木的“把脉”、历史老街的“名”修复、昆明文化地图的开发等当前,面对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突出难题,金子江强调保护应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

“一个城市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应该结合城市的历史遗产和地域文化要求来创造自己的城市精神。除了加强对全社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之外,还应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将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如走进校园,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这不仅考验了各方的智慧,也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在金子江看来,昆明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和古桥充满了历史信息。为了应对昆明文化遗产史上的这些“活化石”,我们应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利用和鼓励文化遗产的政策,以维护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记者严阵)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