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畅销的汽车是便宜的MPV,但从来没有一辆汽车出售过合资品牌。

"独立品牌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文/宋双辉

11月,汽车市场终于有了一点温暖,但绝大多数汽车公司仍然不乐观。

根据乘法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11月份狭窄乘用车市场销量环比增长5.1%。尽管仍同比下降4.1%,但降幅有所收紧。运动型多功能车市场表现最佳,同比增长,而多功能车表现最差,同比下降超过16%。

在汽车销售清单中,最大的变化来自前三名。多年来,南北大众+SAIC通用的铁三角已经被打破。吉利在10月超越东风日产后,于11月超越SAIC通用。前三名中首次出现了独立品牌。

另外两个独立的干部,长城和长安汽车,分别排在第六和第八位,发挥着相对稳定的作用。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再次排名第九和第十。尽管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未能进入前十名,但它们也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11位和第12位,日本部门的整体表现保持稳定。

三大独立品牌的卓越表现并不代表整个独立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事实上,自今年以来,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根据中国商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前11个月的市场份额为38.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

许多独立品牌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江淮客车11月份销量同比下降31.69%,至10900辆。海马汽车11月份的销量同比下降10.22%,至2364辆。补贴下降后,自主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也出现了类似悬崖的下降。比亚迪11月份新能源销量下降62.7%,至11200辆,BAIC新能源销量下降62.6%,至7005辆。

严重的两极分化已经成为独立品牌的现状。对于每个细分市场,很明显,独立品牌的产品表现出严重的局部表现。

11月,MPV独立品牌的市场份额接近76%,SUV市场接近53%,而独立品牌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非常低,只有19.3%。

具体而言,这种差异在不同细分市场的销售排名中更加直观。在汽车的前十名中找不到独立的品牌。大众是汽车领域的绝对第一,其余大部分是日本人。

在前十大SUV榜单中,独立品牌占6席,哈佛H6每月销量超过4万辆。在MPV的前10名中,独立品牌占7席,但它们主要是低端车型,而合资车型都是中高端车型。

独立品牌对中高端市场的影响似乎还有很多努力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