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协和医院专家的优秀病历正在展出。你知道中国人给哪种疾病命名吗?

当任何病人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为病人写一份病历。

被称为“奇迹”的协和病历书写工整,用词流畅,记录完整准确,分析得当。它既是生动的教材,也是医学收藏。目前,北京协和医院自成立以来,已保留了全部病历,超过400万份,居全国之首。这包括孙中山、梁启超、张学良、宋楚瑜等著名历史人物的病历,以及张萧乾、林乔治、吴杰平等一代名医的成长过程。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批困难和罕见的医学病例因此被载入康科德的历史。

目前在协和医院举办的协和病案展览讲述了协和病案的变化和西方医学在中国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内分泌学教授、病案展览的创造者之一李乃石(Li Naishi)表示,所展示的病案清楚地展示了医学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早期协和式医疗记录大多是用英语写的。虽然纸是黄色的,但字迹清晰工整。文字间穿插着精美的医学图画。康科德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严格的病历导师制。每年,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医生将指导医学生一对一地写病历。

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子病历已经取代了原来手写的病历。尽管病历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如何写好病历”的要求并没有改变。本会展出的病历包括15位老一代本会专家撰写的一些优秀病历,其中包括张萧乾教授和林乔治教授的病历,他们也是出现在中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上的临床医学专家。

能画卡通的药物创造了歌手。

如果有一个拥有八年博士学位的学生擅长绘画,并最终成为歌手,那么担任上海声乐学院的院长是否具有传奇色彩?医学史展览中的一幅漫画背后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这是一幅由1932年医科学生林俊卿画的漫画。在这幅画中,许多专家聚集在医院的病床边,讨论它。这幅漫画的场景是协和医院最著名的“大循环”。早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就形成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到20世纪30年代末,已经有了“大回合”。每个部门将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召集专家进行查房。其中,内科规模最大。1932年的医科学生林俊卿参加了这样的“大赛”。他完美地吸引了每一位专家,业内人士可以立即认出照片中的大专家是谁。

传说林俊卿博士1940年毕业后,回到上海成为一名儿科医生。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学习声乐。结果,他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的歌手,后来成为上海声乐学院的院长。然而,他对协和医院印象最深的是这幅“大循环”的漫画。

最痛苦的实验医生愿意自愿

在协和医院近100年的历史中,还有其他名字。协和医院曾被称为“首都医院”。在此期间,中国现代内分泌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一凡正在研究脑垂体疾病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

" 1985年2月26日,身高116厘米,体重10.6公斤."

这是身材矮小儿童的门诊病历。身材矮小的儿童需要进行胰岛素降血糖生长激素测试。然而,该测试的正常数据范围必须从健康儿童获得。这种测试有一定的风险:受试者需要注射胰岛素,然后口服或在发生“低血糖休克”时注射葡萄糖,以便受试者“恢复”。

这种测试在临床内分泌学中被称为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s in clinical内分泌学),对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使用正常人作为志愿者来确定正常范围,一些功能测试的志愿者必须是儿童。石一凡坚决决定自愿参加,因为胰岛素降血糖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理论上是最痛苦的,她和她的孩子几乎做了所有的功能测试。在她的启发下,内分泌科的所有医务人员和他们的孩子在那一年成为志愿者,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信息为以后的内分泌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计算机成像前医生手绘心脏肿瘤图

协和式飞机的病历中有许多手绘病历。时间到了2009年,从2009年选择的内分泌学家的病历中出现了心脏肿瘤的诊断。病历中有两张心脏的照片,但这两张照片不是医生手工绘制的,而是经过三维成像后由心脏电脑打印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协和医院的大多数医生都能画出一幅好画。科学技术的发展节省了医生手绘的时间。病历也从最初的手写版本发展到了计算机版本。一个词和一幅画是变化,甚至是发展。

一只手触摸医学史上的经典案例

这是一份1977年的旧病历,已经发黄了。这张病历是张萧乾写的,他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分院的成员。他用一只手触摸到了“间充质肿瘤”,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第八个肿瘤诱发的骨软化症患者,也是中国的第一个患者。

张萧乾是我国著名的医生。1977年,80岁的张萧乾咨询了一位原因不明的软骨病患者。通过仔细的病史和体检,张老感觉到病人的右腹股沟有肿块。他立即指出这个肿块可能是病人骨软化的原因。手术后,病人痊愈了。肿瘤的病理诊断为间质性肿瘤。

结合临床诊断,张萧乾报告了中国首例低磷肿瘤诱发骨软化症,这也启发了许多协和医生。从那时起,协和医院的医生在遇到骨软化症患者时,会感觉全身是否有肿块。从1977年到2004年,医生用手触摸了三个这样的病人。后来,有了新的设备,就有可能检测出隐藏在双手之外并位于体内深处的间充质肿瘤。从2004年到2009年,发现了200多个病例。然而,第一个被张萧乾的手触摸的病人已经成为医学史上的经典案例。

在病历上,真正的意思是“一封信”

宋赵红是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一天,该部门的一名年轻医生写了一份有四行字的病历,简要描述了病人的情况。病历出现在本次展览中,是因为在年轻医生的病历下,宋赵红以一种浓厚而真诚的方式写下了41行字。

病人是需要终止妊娠的妇女。大多数医生考虑如何治疗这种疾病,但宋赵红在这篇文章中甚至提到了病人的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他心想,病人家里已经有三个孩子了,经济负担很重。病人目前的状况可以通过一次手术解决,但医生为两次手术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这两次手术对病人来说是“又一笔钱”。病历中的这些“口语”表达实际上是医生对病人的深切关注。

第一种中国命名的疾病

“肾性骨营养不良”——这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出现于1941年之后。

临床医生现在都知道肾性骨营养不良是一种由慢性肾衰竭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病人表现出钙和磷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1941年,刘翔教授刘石昊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内分泌小组的临床研究。

当时,刘石昊发现,一些肾功能衰竭后钙磷代谢异常的患者补充维生素D没有效果。然而,添加另一种药物二氢甲醇是非常有效的,推翻了当时国际权威的结论与详细的数据。在这次展览中,从1941年的病历中可以看到刘石昊临床研究过程的一个亮点。后来,刘石昊和朱咸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肾性骨病”的命名法,这是中国人命名的第一个疾病命名法。

病历应该清楚地书写和绘制

在协和医院,许多医生和病人解释他们的疾病。看病人有点模糊,医生也不模糊——拿起笔画画。病历充分证明了这位医生高超的绘画技巧。

在一份日期为1996年8月26日的病历上,有一次简单的扫描。作者许晓波是协和医院现任院长赵玉佩的学生。许晓波和他的兄弟姐妹一样,画画很好。赵玉佩问学生:病历不仅要写得清楚,还要画得清楚。该病历显示肝胆胰外科最困难的手术之一——惠普尔手术(Whipple operation),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治疗早期胰头癌和严重胰腺及十二指肠损伤等疾病。在一张照片上,胰头,十二指肠,胆总管...清晰可见。

这表明赵玉佩对学生要求严格。事实上,协和医院的每个老师对学生都有同样的要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