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央行发布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2018年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重点阐述了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的编制、存款类银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绩效评估的实施以及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的进展。
优质发展不断为绿色金融注入新动力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将继续沿着“自上而下”的顶层推进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两条道路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新成果。
具体来说,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发行了2800多亿元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存量接近6000亿元,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增长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长的14.2%。
绿色金融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进展
此外,报告称,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金融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进一步显现。有三个具体方面:
一是为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有效推动新老动能转化和优质发展。
二是继续加强清洁供热、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资源利用和重点民生工程等污染防治专项支持。
第三,通过支持绿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为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色金融的发展思路和未来方向
报告指出,中国绿色金融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深入研究绿色金融基础理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研究储备更多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继续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广泛深入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优质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为科学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建立标准体系,确保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以实质性创新改善制度环境,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五、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不断提升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