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扶裕艇报道
11月19日-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集成与发展大会今天在济南开幕。未来两天,学术界和龙头企业将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行全面交流。会上发布的第一份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具有山东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
据报道,目前我省有12家人工智能企业主要经营人工智能软硬件和核心算法服务,约270家企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和人工智能。在细分领域,智能机器人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的所有子类别中所占比例最大——我省有120多家智能机器人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18年总产值约200亿元。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到2022年,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预计将达到500多家,覆盖全省16个城市。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有望进入国家先进行列,与“十大”产业更加紧密融合,成为国家一流甚至世界知名的产业集群。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纪常斌表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已经形成,企业广泛分布在软硬件支撑层、前沿算法技术、垂直应用等各个领域。其中,浪潮生产的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戈尔智能电声器件和智能电子配件销量居全国首位。该国每六个身份证阅读设备中至少有一个来自陕西电子。创泽机器人、海天智能等企业开发了深耕机器人研发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和智能医疗等垂直领域正在蓬勃发展。海信、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山东)、杰瑞工业控制等龙头企业、智能工厂全过程解决方案和医疗大数据平台纷纷涌现。
目前,该省的大学和研究所正在加大尖端技术研究的力度。七所大学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研究环境明显改善。去年9月,我省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搭建了支撑平台。齐鲁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建立了省级人工智能技术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齐鲁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的社会生态正在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与特定行业的结合,而山东有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业新一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为民表示,山东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体系,因此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领域具有独特的先发优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技术跨越和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的“雁行”效应,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支持力度,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周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资源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应用于地面,加快我省“智力红利”的发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收集了以高端设备和人工智能集成技术为代表的“十大”产业的需求。在这次会议上,从其中选出的100个应用场景的技术要求也被集中推荐给国内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