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宝”和其他预期回报率的产品将被下架。银行金融净值的转变需要加快。

11月28日,光大银行北京西城区分行经济观察(Economic Observer)记者胡艳明和住在西城区的吴女士发现,找不到她熟悉的标有预期回报率的理财产品。

在光大银行推荐的自营理财产品类型中,理财产品的收益栏仅包含“过去的参考年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表明参考并不代表未来的业绩。这些产品主要是在净基础上管理的金融产品。

此前,吴女士购买了光大银行的“生命之宝”产品,初始金额为5万元,预期年回报率为2.8%~3%。如果她买了几万元,她会有几万股,这可以计算出大概的收入。

但是,对于这些净值产品,初始净值超过1元,过去的收入仅供参考,未来的具体收入不清楚。◆一次性购买和股份转换;大多数都是“无止境”的,必须赎回自己。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吴女士,仍有预期收入类型的金融产品,但目前主要推荐净值金融产品。未来,根据监管要求,“终身财富”等预期收益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

新资本管理条例出台后,银行有序消化产品存量,保本理财逐步下降,净值理财产品发行加快。根据溥仪的标准数据,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176家银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余额为8.90万亿元,比年初的5.56万亿元增加了3.34万亿元,增幅为60%。

然而,净值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仍然不高。2019年上半年,此类产品占所有非担保理财产品余额的35.56%。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金融净值的转变仍需加快,面临到2020年底退出保本金融管理的监管要求仍有很大压力。

净值不到40%

11月初,光大银行宣布,为落实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指引》的相关要求,将从11月30日起停止“终身宝”金融管理服务,“终身宝”余额将转回签约卡。“终身财富”是光大银行2009年推出的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它每周三通过门户网站发布从周三到下周二的预期年收益率。现在,这个已经存在了10年的产品即将淡出投资者的视线。

交通银行从11月20日起停止处理沃德的薪资固定投资组合产品,并提前终止沃德的薪资固定投资组合协议。沃德的薪酬固定投资组合是一年零存整取存款加上“德力宝李天天-沃德薪酬”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组合,也是预期收益产品。

投资者在购买时通常可以获得预期回报产品。通常,设定预期回报率或回报率范围。在银行向投资者支付预期回报后,银行将承担盈亏。净值金融产品是指以单位净值为标志,以单位净值为基础购买、赎回和计算收益的金融产品。一般来说,有固定的开放日。

投资者无法知道预期收益产品将会是什么,风险也无法及时反映在产品的价值变化中。净值产品能够准确、真实、及时地反映投资产品的价值,客户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运营情况选择再次购买或赎回。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吴京在11月的公开讲话中表示,“长期以来,预期收益产品强化了投资者对金融管理中刚性现金支付的幻想。此外,短期财务管理产品的流行导致投资者普遍更喜欢短期产品,但也隐含着新兑现的风险。"

监管部门指出,在实践中,一些资产管理产品采用预期收益率模型,基础资产的风险无法及时反映在产品的价值变化中,投资者也不清楚他们所承担的风险。

根据新《资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到2020年底,我们将推进预期收益产品向净值产品的转化,真正实现“卖方负责,买方自负”,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源头。

一些银行选择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类型调整为开放式净值类型。邮政储蓄银行此前宣布,将“日益增加财富”,改造人民币理财产品。原始产品运营模式为开放式预期收益率类型,调整后的产品运营模式为开放式净值类型。

银行业金融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金融市场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今年上半年募集的净值产品总计21.82万亿元,同比增长86.39%。截至今年6月底,非担保理财产品净值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4.30万亿元,增长118.33%;净值产品占所有非担保金融产品余额的35.56%,不到40%。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溥仪标准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2019)》显示,根据2019年第三季度从176家银行收集的数据,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余额为8.90万亿元,比年初的5.56万亿元增加了3.34万亿元,增幅为60%。

就单个银行而言,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截至2019年9月底,兴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规模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4.19%。其中,符合新资产管理规定的净值产品余额为5136亿元,占财务管理总规模的近40%。

尽管银行致力于理财产品的转型,理财产品中剩余余额和净值产品比例持续增长,但净值转型仍需加快。

该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位人士表示,“新的资产管理规定给银行在过渡期留下的时间很少,产品转型需要进一步加快,否则很难在2020年过渡期结束前完成所有金融产品的净值转型。”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耿强认为,目前,净值产品在银行融资中的引入速度有所提高,但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净值产品管理体系。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曲青判断,“一旦银行的理财产品成为净值产品,短期内理财市场的规模可能会大幅下降,因为普通人接受净值产品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投资者教育,甚至很多人根本无法接受净值产品。”

大、中、小银行面临差异化

目前,在六大银行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中行的金融子公司陆续开业,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子公司预计年底开业。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的金融子公司也纷纷开业。截至2019年11月初,33家银行申请设立金融子公司,其中11家银行已批准设立金融子公司,22家正在等待批准。

根据溥仪标准,上述银行涉及的理财产品总规模接近20万亿元,占行业理财规模的近90%。

就银行转化净值产品的速度而言,据《溥仪标准》统计,全国商业银行在净值产品指数方面遥遥领先,而同期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指数还不到全国商业银行的1/3。

曲青认为,“是否设立金融子公司不是核心问题。”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和投资研究体系,而团队的核心是拥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如果我们能通过建立金融子公司理顺组织结构,建立市场化机制,我们就能引进一个更好的团队,这对金融服务的转型肯定是件好事。否则,如果机制不能理顺,金融子公司不能开业,实际影响不会很大。“大型银行的金融子公司现在更喜欢招聘非银行相关人员,因为非银行人员可能更面向市场,拥有更好的专业知识。”

据曲青了解,许多中小银行的金融转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士,无法发行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缺乏财务管理系统,这需要时间、人力和物质资源,即使要建设财务管理系统。

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袁志宏表示,过去,银行财务管理是一种固定收益产品,不需要估值。目前,需要对净值产品进行估值,这是对估值师和系统的全新要求,也是银行金融转型的巨大短板。

经营是银行净资产转化的短板和关键之一。袁志宏表示,华夏银行自去年以来在人事和制度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目前正在建设一个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清算、估值、风险管理等方面。与此同时,本行还在投资者教育、销售渠道和销售团队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王吴京建议完善新产品分销环境。银行应主动转型,从制度和经营上有效隔离金融管理、自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过渡时期,应妥善处理旧产品与新产品分销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旧产品有序压降,大幅降低压降,为扩大新产品分销创造有利环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