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儿童程序设计教育的发展差距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机器人和编程再次受到遵循奥林匹克数学和航空模型的父母的欢迎。不可否认,随着信息革命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让孩子掌握一点编程知识,激发他们的“计算思维”和相关潜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其初衷是无可非议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务院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实施国家智能教育项目,并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进程序设计教育。

自2014年以来,编程已被纳入英国每所学校的必修课程,这意味着英国所有5岁以上的儿童都必须学习编程。爱尔兰、西班牙、丹麦和其他国家在这一年也将信通技术课程的重点转移到了编程和计算机科学上。随后,芬兰、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实施了国家规划教育,幼儿规划教育得到加强。

芬兰将编程视为课程的核心,并努力使全国的小学生尽快使用这种新的共同语言。与其他国家不同,芬兰不打算将编程作为一门学科分开,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技能,如传统的阅读、写作、算术和绘画,并结合相应的课程,将编程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芬兰教育部还与不同的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在教学中引进专业教师和教材,以弥补每所学校编程教学资源的不足。

在美国,越来越老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正在成为众所周知的教育需求。在21世纪的中国,编程将很快成为通过兴趣引导直接激发儿童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技能。

为了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社会的到来,国务院还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知》,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要逐步开展国家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进程序设计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编程是它的基本实现方法。如果孩子们能尽早学会编程,这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社会,儿童编程教育将不再是“不仅仅需要”,而是大势所趋。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只有那些将来能够控制人工智能的人才能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法的改变中获得好处。控制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编程!在编程教育领域,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比我们看得更远。编程热在欧美发达国家方兴未艾,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无疑与计算机有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编程已经成为孩子们必须掌握的第五项基本技能,就像传统的阅读、写作、算术和绘画一样。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