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青岛地区打造远洋国际航运中心

8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介绍,青岛将利用自贸区获批的契机,把青岛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试点地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试点地区, 利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自由贸易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经济功能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区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

四个方面的目标定位,营造国际一流的经营环境

一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试验区。以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牵引,推进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我们还将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全面深入的改革,实施流程再造,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经营环境。

第二是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创造一个主导领域。青岛由陆地和海洋相连,东西方互相帮助。东临日本和韩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中东欧16+1国家有合作基地。在东南亚也有一系列合作机制。它可以在建设“一带一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7月24日,中央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了上海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青岛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搭建新平台。我市将充分发挥青岛地区的作用,大力推进中日韩东部地区的地方经贸合作,积极推进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和西部中东欧国家的地方经贸合作,努力拓展与东盟国家和南部葡语国家的地方经贸合作,从而使青岛地区在建设青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导领域。我们将充分抓住自贸试验区获批的重要机遇,以青岛地区试验为第一步,全面推进区内外联动,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引进“四新”等创新驱动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的转化,促进发展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的实现,从而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区。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青岛地区将是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框架下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市,产业与城市和谐共存,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我们将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借鉴熊安新区的经验,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青岛特色、高点定位”、高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新城,为未来青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提供借鉴。

围绕上述四个目标,青岛将着力发展五大产业,帮助青岛建设中国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

抓住创新,调整结构和总量,发展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青岛的传统优势。青岛拥有全国第二大外贸港口,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32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九,占全省总量的27.6%。服务贸易也在迅速发展,目前在全国31个示范城市中排名第八。FTZ批准后,在国际贸易中,我们的重点是创新、结构调整和总量增长。

抓住创新。有三个主要领域需要关注:第一,围绕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推动流程再造和系统创新;第二,大力引进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如数字贸易和文化贸易;第三,积极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和海外公共仓库等国际贸易新模式。

调整结构。重点是提高三者的比重,一是提高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二是提高货物贸易中的一般贸易比重,三是提高高技术工业产品和高质量消费品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

提高总额。只有通过创新和结构调整,国际贸易规模才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的目标是到2022年在青岛拥有不少于3万个商业实体。进出口从2018年翻了一番,达到300亿美元。

强者和弱者是短板的补充,在海洋中微微奔跑。

青岛在管理海洋方面有很大优势。拥有丰富的海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标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一支优秀的海洋人才队伍、门类齐全、发展势头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挖掘青岛现有海洋优势,抓住自贸区获批的重要机遇,利用这一机遇发动海洋攻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城市。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是用强者来补充弱者。在全面努力的基础上,我们将突出海洋设备、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几个重点产业。我们不仅要关注总规模,还要关注质量和效率。巩固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设国际海洋工业名城。

二是巩固优势,提升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青岛长期积累的海洋科研教学传统优势,积极推进面向世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中外海洋科研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教城市。

三是搭建平台机制,深化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合作机制,组织亚欧创新发展合作会议论坛、海洋学会领导人全球论坛、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国际展览,积极开展国际海洋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国际海洋文化城市建设。

强化枢纽地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青岛航运物流优势突出,东西部有海陆联系和互助。青岛港有177条航线通往世界700多个港口,青岛机场有192条航线通往125个城市,其中包括29条国际航线。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以东北亚为重点的国际航运中心,并经青岛地区批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关注工作的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枢纽地位。充分发挥“陆海空铁土地”资源优势,改善各种运输设施的并联,拓展多式联运应用,努力建设航运物流枢纽城市,强化枢纽功能。

二是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推进航运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提升航运集疏运能力,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开放服务功能。

第三是扩大辐射范围。充分发挥青岛在建设“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打造东西连通的主通道,更好地服务全省、我省周边地区和黄河流域,服务中西部和中欧东欧,有效连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好地发挥国内外航运枢纽的辐射作用。

加快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青岛是我国唯一的理财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承担着发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防范和化解风险四大任务。青岛地区的批准为加快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青岛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实施一系列工作创新,促进金融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一是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向青岛引进具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在风险控制、信用评级、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

二是大力推进跨境投融资。重点是促进跨境融资,包括资本和经常账户结算;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支持跨国公司开展人民币跨境池业务。

第三,积极探索持续的金融创新。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审慎有序开展全面财务管理试点,积极开展资金管理服务等专项改革创新。

引进、落地、带动,加快建设强大的制造业市场

青岛一直是一个专门从事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城市,产品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然而,青岛也面临着加速新旧动能转化、进一步提高规模和质量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开放、创新政策和资源积累,加快建设强大的制造业市场。关注工作的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介绍。按照“双招聘、双招聘”的总体要求,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聚焦智能设备、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吸引机构、技术、平台、项目和人才,将为先进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提供持续的新动力。

第二是抓住地面。在做好引进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项目和技术的落地和生产,尽快实现产业化。

三是把握住动力。依托自由贸易区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区内外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促进先进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城市流动性,加快城市制造业发展。

记者:李彩桦·柴·纳乔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