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投资者认可的邮政储蓄银行投资价值
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坚持优良的资产质量,培育广阔的县域蓝海,拓展零售业务优势,未来增长巨大空。在首次询价中,采用了市场询价,以促进投资者的独立报价,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发行。高于净资产的查询结果最终也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邮政储蓄银行投资价值的认可。
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通常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这类投资者比例的扩大有利于提高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最新发布的网上发行认购情况及中标率公告显示,投资者踊跃参与邮政储蓄银行a股首次公开发行,认购资产超过1万亿元。机构投资者非常热衷于认购邮政储蓄银行,这也表明邮政储蓄银行的投资价值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认可。
二.邮政储蓄银行和银行业的“白马股票”有什么相似之处?
在中国a股市场,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股的整体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然而,在分析个别银行的走势后,我们发现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白马股”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令人欣慰。迄今为止,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市净率分别为1.6倍和1.1倍。邮政储蓄银行和这些“白马股票”有多相似?
首先,在零售业务发展方面,平安和招商局具有明显的零售特色。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特色鲜明的大型国有零售商业银行,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零售轨迹。坚持以武环外小镇年轻人为重点的差异化零售定位,为近6亿庞大客户群提供便捷、深度下沉的金融服务,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空。
其次,就增长而言,在银行股估值中,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是估值的重要基础。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整体表现良好。根据香港披露的财务数据,招商银行2014年至2018年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9.56%,平安银行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81%。仔细观察邮政储蓄银行的近期发展,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近年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2014年至2018年,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0.77%,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2.58%。
最后,在金融科技投资方面,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正在推动商业银行加快信息技术、业务发展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至于对金融技术的投资,我们可以将其视为银行未来风险控制的“拨备率”。对此,招商银行提到,金融技术投资的年度总预算原则上不低于公司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3.5%。在国内上市银行中,实力不可小觑。邮政储蓄银行每年将约3%的营业收入投资于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也不小。
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有着坚实的经营基础和良好的成长性。它在网点数量上排名第一,在资产规模上排名第五。不良贷款率仅为0.82%,拨备覆盖率接近400%,金融基础雄厚,净利润增速领先同行。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64%。预计2019年的年增长率为16%-18%,股息比率将达到30%。在近期市场波动、新股上市后表现不佳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邮政储蓄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独特性,将为a股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增量股票,以满足a股投资者对高质量a股的配置需求。
第三,新股发行回归理性,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与以往的首次公开发行直接定价模式不同,最近完成的银行股和邮政储蓄银行(Postal Savings Bank)均采用市场询价定价,以促进投资者自主定价,并进一步推动市场发行。在新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投资者日益成熟,新股认购逐渐回归理性,向全球成熟资本市场靠拢。
从邮政储蓄银行认购a股的结果来看,我们发现了两种趋势。首先,机构投资者的配置比例大幅提高。我们看到,邮政储蓄银行发行的机构投资者战略配置和配置比例达到56.5%,为近年来最高,符合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总体趋势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机构投资者比例的大幅增加将大大降低未来股价的波动性,并为未来业绩提供保障。二是网上购买新股变得更加理性,a股发行进入新阶段。我们的分析表明,在线投资者正在逐渐适应和接受成熟市场的规则。市场定价机制正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纯粹投机或纯粹投机的新投资者正逐渐受到市场的教育。市场参与者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关注价值投资,而不仅仅是“概念”。这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的充分发挥,也有利于发行人上市后股价的稳定,为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支撑实体经济的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