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CC专题咨询成果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的实施

(记者韩栋、记者叶云起)“现在,社区干部的态度已经改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我们非常满意!”12月2日,刚刚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磨水社区便民服务站完成工作的张忠成愉快地谈到了“小微权力”治理带来的变化。

"我们区的一个村级组织管理着40多个服务项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沙湾区委员会主席黄达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基层组织的事务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一制度的缺失和不规范导致基层对“小微权力”的界定模糊、决策武断、实施不当、监督不力,涉及基层组织的大量精力,并未得到群众的认可。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些工作中“小微权力”的“真空”监督和腐败,使基层不满。

因此,今年年初,沙湾区政治协商会议在其年度协商计划中列入了“加强对“小微权力”的治理”。组织委员会成员、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人深入该地区37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对基层“小微权力”状况进行麻雀式尸检调查,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研究小组还前往省外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借鉴了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察委员会、四川大学等部门和高校专家的智慧。2月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区委员会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加强基层“小微权力”治理进行专题协商。咨询报告得到了区委的高度重视,并经区纪委监察委员会批准实施。

据此,沙湾区纪委发布了村级组织“小微权力清单”,将“小微权力”的47项分为5类,要求村级组织按照“清单”的规定行使权力。同时,还指示全区127个村、21个社区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聘请道德监督员对村干部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规范基层干部的行为。

为了确保“小微权力”治理真正落实,7月底,CPPCC区组织成员对“小微权力”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另一次专项检查。委员们提出了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监督评估、加强纪律和问责的建议和意见,推动“小微权力”治理进一步深化。

「过去八个月,我们共接待了二万九千人,处理了一万六千项服务。群众满意度达到99%,同比增长21%。基层请愿书的数量从去年的1376份减少到320份。应该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积极帮助下,“小微权力”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区纪委监察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