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德之贼也_乡愿,德之贼

「阳货」之十三:乡愿,德之贼也

「阳货」之十三:乡愿,德之贼也

640x355 - 14KB - JPEG

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德之贼也。

668x951 - 434KB - JPEG

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德之贼也。

370x479 - 135KB - JPEG

怎么理解《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怎么理解《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

400x262 - 25KB - JPEG

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

390x188 - 9KB - JPEG

【孟子精读】尽心下8 乡愿德之贼(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下8 乡愿德之贼(有声精读)

531x447 - 42KB - JPEG

【评论】表里如一,不做两面人

【评论】表里如一,不做两面人

600x406 - 26KB - JPEG

看一看古人的做人之道:什么是中庸

看一看古人的做人之道:什么是中庸

398x295 - 23KB - JPEG

为什么癌症会盯上这种人?原因很简单 - 今日头

为什么癌症会盯上这种人?原因很简单 - 今日头

614x318 - 27KB - JPEG

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德之贼也

270x275 - 17KB - JPEG

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德之贼也

220x105 - 10KB - JPEG

何为乡愿

何为乡愿

400x400 - 25KB - JPEG

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德之贼也

270x245 - 15KB - JPEG

人民日报儒学专版的四大看点

人民日报儒学专版的四大看点

440x220 - 14KB - JPEG

老师就不可以骂人吗?

老师就不可以骂人吗?

640x448 - 20KB - JPEG

简介:"乡愿德之贼也",原文为:子曰:"乡愿①,德之贼也②。"其出处为《论语》阳货篇。孔子反对"乡愿",就

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 “乡愿①,德之贼也②。 作品译文 孔子说:“所谓‘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 出处: 《论语》阳货篇 子曰:“乡愿①,德之贼也②。” 作品注释 ① 乡愿:特指

孔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骑墙派”,这种人两头讨好,自己觉得人见人爱。但在孔子看来,“人见人爱”的人,其实是贼害仁义的,因为这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

子对“乡愿”作过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原来“乡愿”是指具有某种不良人品的人。这种人外表忠诚谨慎,实际上一脑子坏思想,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 《论语·阳货》记载了孔子这样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贼”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德之贼”是道德败坏的意思。孔子说话一向温文尔雅,像这样强烈的否定,语气如此激愤,在《论语》中是不多见的。那么,这“乡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孟子对“乡愿”作过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原来“乡愿”是指具有某种不良人品的人。这种人外表忠诚谨慎,实际上一脑子坏思想,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孔子斥责这样的人,是与他强调做人要注重“仁”和“礼”的统一是一致的。 “仁”本是一个人内在的真性格,真情感;而“礼”却是外在的约束,是人为制定的规范。规范体现的是社会的利益与需要,而这未必符合个人的利益与需要。两者能够自觉地统一于某个人身上,那当然是最好的,这样的人品德高尚,孔子称之为“中行”。而当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孔子倾向于保持真性格、真情感;反对披上礼的外衣,装得很得体、很正确的模样,企图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以便容易达到自己那实际上是违背礼的自私的目的。他说:“不得中行

《论语·阳货》记载了孔子这样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贼”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德之贼”是道德败坏的意思。孔子说话一向温文尔雅,像这样强烈的否定,语气如此激愤

乡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孟子.尽心下》中作了具体描述:“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

乡愿们没有是非观念,没有价值体系,不理善恶,但表面上是老好人,骨子里就是自己的利益。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乡者,鄙俗之意。原,与愿同。荀子原悫,注读作愿是也。 乡

乡愿,德之贼也。意思是说那些老好人,他们往往是非不分,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不得罪人,谨厚老实。孔子在论语里用这句话犀利地指出这是败坏道德的行为。

《论语》有载,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初识“乡愿”,一直坚信它是一个难得的好词汇。因为从字面上看,“乡愿”就是老百姓的愿望,当然是个好东东。然找到相关注释,才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