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姚霞,54岁,一家食品公司和一家便利店的老板娘。
1月18日,距离除夕还有6天,姚霞突然做了个决定:让食品公司和便利店的15名员工提早放假。
员工们感到奇怪,新年就要来了,往年这个时候是大家备年货最忙的时间点,怎么突然提早放假?但姚霞态度坚决,当天,15名员工全都回到了家中。其实,彼时姚霞内心也有些犹豫,不知是否是自己大惊小怪了。
便利店一下子成了孤岛
她每天睡在店里阁楼的办公间
1月12日,姚霞照常骑着电瓶车去送货,与超市、商行签了订单,又给厂家打了好几通订货电话。搬货间隙,姚霞偶然听旁人说了句:“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最近好像流感严重,我看网上还有人担心是不是非典……”姚霞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脑海中立马想起2003年那年,由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非典”肆虐,大量的鲜奶和面包堆积在仓库里,她和丈夫四处送货被拒,亲眼看着食物变质却无能为力。短短数月,亏了150万。“一般现在时的用法真的是‘非典’吗?”姚霞心有余悸,她四处找人订购了一批口罩、酒精和日常感冒药。员工全部“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撤离”后,公司和便利店瞬间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姚霞和丈夫两人维持日常的送货和打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但愿是我虚惊一场。”姚霞安慰自己。然而,两天后,情况急转直下,新闻报道许多专家赶往了武汉。不知是临近年关,还是担心疫情,杭州街上的商铺也纷纷关闭。“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我见过非典时期的景象,街上的店铺也是全部歇业,那种环境让人感到恐慌。” 姚霞的便利店位于下城区的中大银泰城,那两天也冷清了下来。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便利店楼上是公寓,有很多租客,附近还有树兰医院和几个工地,租客、民工、旅客、医院里的病人家属、还没赶回家的大学生……有几个算几个,我担心他们买不到东西吃。”姚霞一夜未眠,她和丈夫商量,决定一人去便利店里守着,公司里的事交给丈夫处理。
姚霞说,仿佛一夜之间,高楼耸立的中大银泰城商圈就寂静了下来,唯一亮着灯的邻里便利店,成为了街道上一座孤零零的小岛。
1月20日,姚霞将便利店的货架重新调整了一遍,摆上了大量的口罩、牛奶、泡面、自热饭和水。她知道,一旦情况严重起来,这些都会是必需品。
也从那天开始,姚霞也再没回过家,一直睡在便利店阁楼的办公间里。
营业时间延长到半夜
59元一箱的牛奶变成了38元
疫情发展的迅猛超乎人们的想象。很快,人们就不得不待在家中。
徐先生住在便利店楼上,疫情发生后,他来店里的次数多了。
徐先生发现,最近便利店好像有些不同:营业时间变长了,深夜3、4点,灯还亮着;商品的价格变低了,他常买的牛奶,从一箱59元变成了38元;更“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奇怪”的是,收银台后放了多箱小蛋糕,只要有人来,老板娘就会掏几个送。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就你一家店还开着,怎么不涨价还降价了?连送带打折啊?”徐先生问。“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这个时候,困难的人多。”姚霞轻声回答。
美玲(化名)是名外地大学生,放假后来杭州玩,却不料被一场疫情困住,身上所剩的钱不多,也不敢开口向父母要。
美玲到便利店买过几次泡面,最近的那次,支付时发现余额不够了。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小姑娘,拿去吃吧,我再给你拿几个面包。”“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阿姨,我可以挂账吗?回头一定给你。”美玲试探地问。
姚霞答应了,她加了美玲的微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没东西吃就来店里,发微信告诉我也行,我给你拿上去。”
打折、挂账,甚至还有免费的
不方便自取的还可以代送上门
情况最严重的那几天,姚霞添加了楼上许多邻居的微信,只要有人要买东西,打折也好,挂账也行,免费也可以,油盐酱醋、泡面蛋糕、速冻食品,凡是店里有的,姚霞都会打包妥帖送上楼,挂在他们的门把手上。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家里有老人、有小孩的人挺多的,光靠速食产品不是长久之计。”姚霞在微信群中告诉邻居:“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不方便出门、需要买菜的可以来我店里登记,我负责采购,到店自取,不方便自取的邻居,我代送上门。”
姚霞店里放着的这本“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买菜登记册”,成了她每日的采购清单。订单最多的时候,姚霞6点就出门了,逛完超市逛菜场,愣是一人“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拖”回了68份蔬菜和肉。有人要给姚霞“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代购费”,姚霞没收。她觉得,买菜的很多是年轻人,疫情的冲击让他们几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弹尽粮绝”,能不收就不会收。
姚霞是个睡眠很少的人,自从住进便利店,她睡得更少了。每天早上7点开门,一直营业到凌晨3点,除了外出“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代购”蔬菜,她一直都在店里。
这是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新年。整座城市突然减缓了它的运转速度,人们各自置身于孤立的房间中,姚霞的便利店似乎成了大家与外界联系的一条纽带。
东奔西跑给医院送物资
每天手机里都是翻不完的消息
2月4日,正月十一,姚霞照常守在店里。一位护士长朋友突然打来了电话,对方告诉她,杭州某医院接收了一位来自武汉的确诊病人,情况紧急,需要大量成人尿不湿及其他医用物资,询问姚霞是否能够寻找。这家医院是姚霞多年的合作单位,她立马答应了下来。然而,要采集医院所需的物品清单,不是件容易事。姚霞找到一份全国供货商表单,一家一家打电话,疫情当前,物资紧急,姚霞吃了不少闭门羹。几番联系后,终于找到几家尚有库存的厂商。可供货商刚联系好,配送方却出了问题:没有快递公司接单。
姚霞又四处求助物流公司,得到的回复是:“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到处都要送货,车辆不够,派不出。”只有一家公司同意转运,运送价格比平时翻了10倍。就这样,从2月4日到2月11日,姚霞给医院送去了好几批物资,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姚大姐,听说你能出货?能帮帮我们吗?”姚霞能运货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好几家单位找到了她,有些是杭州的,有些却是外地的,但只要找上了姚霞,她都尽量答应。一旦货到,不管是高价叫车,还是肩挑背负,姚霞都会把货物送到对方手中。
那段时间,姚霞的微信加了许多陌生人,每天都有翻不完的消息。
店里的水壶电饭锅都给了病人
自己脚肿得只能穿男鞋
记者见到姚霞的时候,她已经在便利店里守了40多天,连日的辛苦让她的脚肿得只能穿下男鞋。
便利店的小阁楼并不暖和,丈夫傅建鑫担心姚霞,来店里劝她回家。奇怪的是,傅建鑫发现,店里的烧水壶、电饭锅不见了,连姚霞平日盖的毯子也找不到了,姚霞告诉他:“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附近医院有几个病人家属生活不方便,我给他们了。”其实,就算姚霞不说,傅建鑫也猜到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容易为别人的难处掉眼泪。”过往人生的经历,让姚霞对身边的人们多了一份共情。她深知在这样的疫情面前,普通人的脆弱。姚霞和丈夫傅建鑫最早是杭州幸福丝织厂的职工。2000年,丝织厂破产。下岗后,姚霞进洋行做销售,傅建鑫修起了自行车。2003年,夫妻俩创立杭州诚佳食品公司,开张不到数月,“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非典”呼啸而来。“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非典的时候,我赔了钱,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姚霞说。如今,员工们都已陆续复工了,帮着姚霞一起送货、轮岗,附近的商铺也纷纷开了门。姚霞说,自己终于可以休息下了。姚霞很遗憾没能和女儿潇潇好好吃顿年夜饭。每年年关都是姚霞夫妻俩最忙的时候,今年,她原本答应女儿早点送完货,回家做顿好吃的,不想还是食言了。
除夕那天,姚霞回了趟公司,女儿正在办公室里等她。姚霞说,这是她的习惯,每年除夕都会来公司贴对联,女儿知道她的习惯。母女俩把办公室里外擦拭个遍,换上对联,贴上窗花。天黑时,姚霞又赶回了便利店。
姚霞将自己的便利店比喻成这座城市中不起眼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但正是无数这样微小的血管经络,支撑起了这座城市在疫情之下依然生生不息的脉搏。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不瞒你说,疫情发生后,我从来没觉得我是个局外人。”姚霞点开微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你看,我刚收到的,美玲给我转的钱,她还记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