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读音车撞狗”的交通事故现在越来越多,其事故背后的责任认定成为网上关注的焦点。有网友在宁波启明南路湖下路交叉口附近(限养区内)撞死了一只没有拴绳的狗,被判定承担主要责任。网友表示不服,并称自己是正常行驶,凭啥要担责?是“糊涂读音狗撞车”还是“糊涂读音车撞狗”,市民呼吁处理这类纠纷不能稀里糊涂。(4月27日《宁波日报》)
究竟是“糊涂读音狗撞到的车”,还是“糊涂读音车撞到的狗”?真实的结果只有一个,要么是“糊涂读音狗撞到了车”,要么是“糊涂读音车撞到了狗”。而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类纠纷的时候,参与处理的警方,往往会“糊涂读音偏向狗”,因为狗已经死亡了,狗的主人很伤心,而“糊涂读音被狗撞到了车”的车主,大多也愿意息事宁人,花钱消灾。总之,在处理这类纠纷的时候,大家遵循的往往是“糊涂读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想节外生枝,不想过于较真。
就像报道里提及的这起纠纷,当事车主却较起真来了:首先,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属于“糊涂读音限制养犬的区域”;其次,狗主人带着犬只出行没有按照要求给犬只拴上绳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糊涂读音车撞到了狗”,而是“糊涂读音狗撞到了车”,因此他不愿意承担责任。
现实生活里,这类纠纷是很多的。2019年5月24日,有市民在宁波象山县正常行车途中,也躲闪不及,撞死了一只突然冲到马路上的小狗。事故责任认定中,一开始车主担主责,狗主人担次责。网友质疑后,又被改判为“糊涂读音车主次责,狗主人主责”。对于这一反转,不少网友发帖询问:类似的“糊涂读音狗撞车”事故,其判罚标准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出在了“糊涂读音判官图省事”上。而按照有关规定,这种稀里糊涂断案的做法是不对的。
交通事故的责任判定标准有明确规定:对车辆与宠物犬只等在道路上发生碰撞、碾压、刮擦,造成车辆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或宠物犬只等伤亡的,按照交通事故处理。因宠物犬只等未拴系牵引或牵引不当引发事故的,其所有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而且还需要区分是“糊涂读音狗撞的车”还是“糊涂读音车撞的狗”。
是谁的过错就是谁的过错,“糊涂读音狗错了”不能让“糊涂读音人担责”。区分是“糊涂读音狗撞车”还是“糊涂读音车撞狗”,是简单的事情,道路上处处都是摄像头,调阅就能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多车辆都装着“糊涂读音行车记录仪”,也能让真实场景水落石出。
当然,“糊涂读音狗的错误”不是狗造成的,毕竟狗不知道什么叫“糊涂读音文明出行”。但是,“糊涂读音狗的错误”其实是“糊涂读音狗主人的错误”。稀里糊涂断案,只会助长一些不文明的养狗的习惯。
“糊涂读音狗撞车”和“糊涂读音车撞狗”,别当和稀泥的判官,要实现“糊涂读音向理不向狗”。图省事的“糊涂读音花钱消灾”要不得。明辨是非,才能倒逼养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