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老挝人阿端(Dong Latthavongsa),是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中老铁路项目部惟一的外籍主厨。高中毕业的她,没来过一次中国,没正式上过一堂汉语课,却烧得一手好吃的中国菜,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位来自万象省卡西县蓬沙瓦村的厨娘,不但用饺子、土豆炖牛肉等美食熨帖着近30名海外中国员工的胃,也兼职后厨翻译,充当中老员工沟通的桥梁。
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中老铁路项目部惟一的老挝籍主厨阿端老挝厨娘的进阶之路
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中老铁路项目部中方厨师李粉果(左)与老挝徒弟阿端
2016年,对阿端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她与丈夫离婚,独自抚养3岁的儿子。那时候,种菜卖菜是她的主要经济来源,月均收入83万基普(约合人民币667元),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幸运的是,同年3月,中国水电十四局中老铁路项目部先遣队进驻卡西县。10月4日,阿端成为了项目部食堂的一名帮厨,主要负责洗碗择菜。
从小吃着手抓饭长大的阿端,刚到项目部的时候,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对中国菜的做法更是一无所知。但是,她聪明好学,手脚勤快,很快就成了中方主厨李粉果的重点培养对象。李粉果说:“职场励志小故事阿端很聪明,很多工作教过几次就会,也肯吃苦。”在李粉果的悉心教导下,阿端慢慢学会了做中国菜,土豆炖牛肉、酸汤鱼、炸油条、蒸包子、包饺子、做卤菜,样样拿手。
工地上的很多老挝帮厨,因为语言障碍、工作节奏、个人计划等原因,往往干了一段时间就走人。阿端却不想放弃这个学本事的机会,坚持了下来,成了工地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外籍厨娘。她说:“职场励志小故事我心里只想着要好好干活,难得在卡西有这么好待遇的工作。”
除了学做中国菜,阿端也开始自学中文。她托人从首都万象买了一本《汉老入门实用会话》,用老挝音节给中文单词标注发音,密密麻麻的一大本,一下班就捧起来背,不懂的就请教师傅李粉果。渐渐地,阿端学会了很多中文句子。开饭的时候,阿端经常找项目部的中国职工聊天,练习口语。时间一长,阿端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成为了项目部5个食堂里惟一能够与中国人交流的老挝帮厨,工资也持续上涨。
2019年2月,项目部工程三部食堂的厨师老赵即将退休,急缺一名主厨。阿端经师傅推荐,成了那里的掌勺主厨。面对阿端,工程三部有点犹豫,毕竟从未有过启用老挝人当主厨的先例。令人意外的是,试用一个月下来,大家对新晋主厨赞不绝口。大家都夸她饭菜做得好吃,会说中文,人又勤快,不但管好了食堂,还在院子里都种满了“职场励志小故事好吃又好看”的辣椒、薄荷和香菜。如今,阿端的月薪已经涨到了320万基普,是她种菜收入的3.8倍。
中老铁路2016年12月全线开工,北起中老边境,南抵老挝首都万象,项目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全长414公里。项目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它是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场励志小故事一带一路”重要项目。
中老铁路计划在2021年12月建成通车。届时,项目部食堂将不复存在,但阿端一点也不担心她的未来。她相信,中老铁路开通后,必将带来大批中国游客。她想在万象开一家饭店,同时卖中餐和老餐。阿端告诉《北京周报》记者:“职场励志小故事想赚一点钱,送儿子去万象上大学。”中老铁路通车后,阿端还想坐着火车去北京、看长城。赞比亚女技师的逆袭
凯珊娜·姆田帕是赞比亚下凯富峡项目工区的一名电焊工
和阿端一样,来自非洲赞比亚南方省的凯珊娜·姆田帕(Keithanna Mutempa)既是一名母亲,也是中国电建海外项目的一名员工。比阿端更幸运的是,27岁的姆田帕在入职之前,接受了中国电建提供的免费职业教育,成为了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的一名女电焊工。
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西南90公里的卡富埃河上,由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承建,2016年1月15日开工。项目装机7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亿度。下凯富峡水电站建成投产后,预计将提高赞比亚38%的电力供应,对于推动当地农业、矿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017年10月4日,为了培养实用型技能工人,满足下凯富峡水电站工程建设需要,中国电建成立了中国水电(赞比亚)技能培训学院。赞比亚总统伦古为培训学院揭牌。学院开设土建、电工、工程机械修理、电焊、工程测量、混凝土试验等专业,为学员免费提供住宿、发放生活津贴。优秀学员还可以赴中国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留学深造。学院院长方志告诉《北京周报》记者:“职场励志小故事学院旨在免费培养项目建设和赞比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行业技能型人才。”
学院开办以来,已培训学员347名,其中女学员12名。姆田帕就是其中一员。
姆田帕来自上凯富峡运营村,父亲在医院工作,业余时间当电焊工。耳濡目染之下,姆田帕渐渐对电焊工作产生了兴趣。在赞比亚,合格的电焊工为数不多,女电焊工更是凤毛麟角。但是,高中毕业后,没有经过任何电焊技能培训的姆田帕没能如愿找到工作。听朋友说培训学校在招生,已是2个孩子母亲的姆田帕果断报了名。2018年6月,姆田帕成为了培训学校电焊班里仅有的2名女学员之一。经过3个月的学习,姆田帕成为了项目工区的一名电焊工。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她说:“职场励志小故事自从来到学校和参加工作后,我<变得更加独立,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
22岁的弗伦丝·姆尤玛(Florence Muyoma)和23岁的姆万巴·姆万巴(Mwamba Mwamba)都是从社交网站脸书上看到了招生信息,先后报名成为了中国水电(赞比亚)技能培训学院测量专业的学生。
弗伦丝·姆尤玛是赞比亚下凯富峡项目工区的一名工程测量员
姆尤玛来自南方省首府乔玛市,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高中毕业后,由于没钱,姆尤玛没读大学,而是帮叔叔打理服装店。2020年1月,姆尤玛顺利毕业,到厂房工区从事测量工作。姆尤玛认为,女性应该独立一些,不能太依附他人。她说:“职场励志小故事参加工作后,减轻了家人的负担,经济变得更加独立。”她也会鼓励身边的女性朋友来培训学校学习,在中国电建工作。未来,姆尤玛想去中国读书深造,取得测量专业的学历证书。
姆万巴·姆万巴是赞比亚下凯富峡项目工区的一名工程测量员
姆万巴来自上凯富峡运营村,父亲是警察,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有4个兄弟姐妹。高中毕业后,家里无力供她读大学。姆万巴成了培训学校的学员,毕业后在工区当上了工程测量员。如今,她不仅不再花父母的钱,还资助弟弟妹妹读书。在工作中,姆万巴变开朗了。她告诉《北京周报》记者:“职场励志小故事我交了一些来自中国和赞比亚的朋友,社交能力更强了,也更愿意和人交流。如果条件允许,我想继续深造,到中国留学。”
山东女子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王珺鑫博士认为,女性获得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义深远。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她说:“职场励志小故事如果家庭女主人有相应的收入,家庭整体的收入提高,就会有更多的金钱进行储蓄和消费,为子女的成长做更多更良好的规划,使其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助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中获得良好薪酬,进而阻断贫困的代际遗传。”
据悉,截至2019年底,中国电建在海外的中国员工约3万人,聘用的项目所在国或第三国员工约7万人,间接为项目所在国提供20多万个就业岗位,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北京周报》记者 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