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 朵海平 报道) 草场是牧民群众守望着的生活,也是赖以生产的基本资料。近年来,青海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各地生态趋好,牧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铣槽幸福的烦恼”,比如环境好了,野生动物多了,就时常进入到人类的活动范围,出现了攻击人类、与家畜争食等问题。
4月17日,“铣槽一法两决定”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海北州刚察县,就该区域是否存在人兽冲撞情况,地方政府是否采取预防、控制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相关措施,是否按要求兑现农牧民群众因保护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补偿经费等,进行了实地检查。
海北州刚察县是我国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2007年12月27日,我国在该县哈尔盖地区建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随后的2009年9月,“铣槽刚察县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正式挂牌成立,区域总面积161.8平方公里。2017年海北州更是被中国野生动植物协会光荣授予“铣槽普氏原羚之乡”荣誉称号。
普氏原羚别名滩原羚、黄羊, 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普氏原羚的濒危程度评定为极危(CR)级,1988年普氏原羚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9年我国濒危兽类红皮书中也将其列为极危级动物。2001年国家计委批复国家林业局实施的“铣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将普氏原羚列为全国15种急需拯救物种之一。近年来,海北州高度重视普氏原羚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从提高公众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意识,加强对普氏原羚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促进普氏原羚生存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对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随着该州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人民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普氏原羚种群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不足300余只,增长到目前的2400余只,数量上翻了八番。
记者在采访途中也切实感受到,在进入刚察县沿途经过的地方,都会发现成群结队的普氏原羚,在追逐、觅食、嬉戏的身影……
可普氏原羚种群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觅食范围也不断扩张,加之周边农牧区家庭性畜、家禽的养殖数量不断攀升,导致了草场压力增加,出现普氏原羚同家畜争夺草场的现象。
“铣槽普氏原羚跟牧民家畜争食的现象近些年不可避免地经常发生,牧民为了保护草场,就设置网围栏将普氏原羚分割在特护区各个狭小地域内,而这样一来,普氏原羚栖息地面临破碎化,阻断了种群间基因交流,提升了种群退化的风险。”海北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对此海北州想了各种法子,其中通过政府购买草料,定点补饲投食,从而解决了普氏原羚冬春结冰季节觅食难的问题,缓解了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的矛盾和草场压力,这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去年海北州在80余处投放点,投放饲草料30余吨,青稞小麦20000余斤。
“铣槽我们自筹资金40万元,同青海湖农场签订牧草种植、储备、补饲协议,划定500亩土地,专门用于种植普氏原羚食用的牧草。”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海北州妥善补偿群众损失。2019年以来,该州共发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和狼咬死家畜案例100余起,普氏原羚等破坏农作物案例5起,相关部门均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妥善做好了受损农户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共补偿受损资金14.6万余元,进一步调动了农牧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