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帮扶,让扶贫产业长得更壮实
——邯郸市肥乡区做好产业扶贫“邯郸读音后半篇文章”
邯郸市肥乡区丰硕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引进深加工生产线,完善食用菌产业链,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资料片)河北日报通讯员 李耀彩摄
“邯郸读音眼下正是产菇高峰期,每天都往工厂送两三趟哩。”4月17日16时许,邯郸市肥乡区毛演堡乡牛村贫困户马怀增钻出菇棚,将十几筐平菇整齐地码放在三马车上直奔工厂。
马怀增说的工厂,是距村子约1公里的肥乡区丰硕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遭遇农产品滞销,而依托丰硕公司兜底收购,牛村等村的食用菌种植户基本没受太大影响。
产业是稳定脱贫之本。近年来,肥乡区因地制宜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发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完善后期配套服务,努力做好产业扶贫“邯郸读音后半篇文章”,增强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邯郸读音俺种了两座棚,价格高时可以卖给外地客商,价格波动时可以卖给工厂,稳赚不赔。”卸罢货,马怀增拿着结算单从工厂领到1400多元,“邯郸读音两座棚一年收入10多万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马怀增表示,搞种植就怕价格“邯郸读音过山车”,有了龙头企业兜底,农产品不愁卖。
“邯郸读音去年投资900多万元配套了食用菌深加工设备,又建了两座冷库,加工能力提升激发了周边群众种植积极性。”丰硕公司总经理殷现宗介绍,虽然从事食用菌生产近10年,但前些年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企业发展步子较慢。去年初,他决定多方筹资引进深加工生产线,但150万元资金缺口难住了他。
“邯郸读音财政扶贫资金及时注入,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殷现宗介绍,区扶贫办了解情况后,组织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食用菌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很快补上了资金缺口。新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加工、储存能力。
按照协议,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每年拿出10%利润给入股贫困户分红,同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实行保底收购。目前,企业日加工能力达40吨,带动周边10多个村、2000多农户种植食用菌3000多亩,其中贫困户200多户。
扶贫资金雪中送炭,政府买单的公共技术服务,则有效破解了单个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难、成本高等问题。
“邯郸读音每串葡萄保留七八十个果,这样光照均匀,不仅果实口感好,果形也好看。”4月17日下午,位于肥乡区天台山镇张达村的群利种植合作社设施葡萄大棚内,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两位专家正手把手教科技示范户如何疏果。
“邯郸读音从栽苗到挂果各个阶段,专家都会现场指导,每次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合作社负责人张玉朝说,张达村有种植露天葡萄的传统,但多年来一直以普通品种为主,效益并不理想。通过专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去年合作社开始发展设施葡萄,错季上市,虽然价格涨了两三倍,但颇受市场青睐。
随行的肥乡区扶贫办干部马国华介绍说,去年区政府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北农大园艺学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出资聘请这些权威科研机构的专家提供扶贫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示范、技术指导等服务,既增强了产业谋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又减轻了企业和合作社的负担。
“邯郸读音发挥好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关键是要扶上马帮一程,通过跟踪服务、精准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扶贫产业造血功能。”肥乡区委副书记郑建民介绍,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该区没有“邯郸读音一注了之”,而是通过区领导分包龙头企业、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办法深入帮扶,及时解决公共技术服务等单个经营主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和带贫能力,让扶贫产业长得更壮实。同时,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效果更稳定。
发挥毗邻邯郸市主城区的区位优势,肥乡区积极对接、融入、服务主城区,把扶贫产业谋划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发挥扶贫产业的多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扶贫产业。目前,全区扶贫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达31家,建立扶贫产业园区9个,重点培育了食用菌、林果、设施蔬菜、花卉等特色扶贫产业,带动800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