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平原县恩城镇刘宁口村,1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金黄色的麦田里,五六十辆农用拖拉机往返于麦田和村庄,运送刚刚收获的小麦。其中,有一台收割机的主人是来自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肥南镇曹沟村的王金和夫妇。
今年46岁的王金和与妻子何本芬是跨区作业的“麦客”,王金和负责开车,何本芬负责和当地经纪人及农民对接、丈量面积、收款等,这一行他们已干了15年。
早上6点,王金和的收割机到达事先联系好的地块,已有三四个村民在此等候。“这块是我家的1亩半”“这块是我家的3亩”“往前隔一块是我家的2亩” ……何本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一边指挥着丈夫:“从左往右,先收这块1亩半,然后隔两块,再收那块2亩。”
何本芬帮助老公戴上风镜、口罩、帽子、围肩,把他“全副武装”起来。她说:“收割机是敞篷的,开动后,会有许多尘土和秸秆粉尘,他必须穿得严严实实。”王金和熟练地操纵着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浪中。
虽然天很热,王金和一干就是6个多小时,他没有时间休息,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12点半,经纪人刘化敬把午饭送到了地头。何本芬给丈夫打手势,让他停下来吃饭,叫了第三次,他才停下车。馒头、稀饭、咸鸭蛋,午饭很简单,他们不到5分钟就吃完了,接着收割。
何本芬每天都会往家打个电话。她说,公公去世了,平时婆婆一个人在家,女儿结婚了,儿子住校读高中,一周回家一次。“我们一年中有半年在外作业,即使再忙每个月也会回去一次,看望老人和孩子。”
19点40分,天渐渐黑了,还有3家的麦子没有收割。“我们收完再回去,估计晚上10点就能完工。”王金和说。“为了抢时间,挑灯夜战是常事儿,有时到凌晨四五点才收工。虽说这活儿又累又脏,但挣钱多。按一天收割100亩小麦算,一亩毛利70元,去了成本,能挣三四千元。”
22点,他们回到驻地——经纪人刘化敬家中。这时,刘化敬的妻子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喝杯啤酒解解渴、解解乏,这一天真的很辛苦。”刘化敬端起一杯啤酒。 “再有两天,全村1200亩麦子就能全部收完。”“把你们村小麦收完,我们就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60亩水稻田也要开始种了。”“你们这儿小麦长势不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
大家说着、笑着。
作者:周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