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交卷”年,张江为何是关键?

4月上旬,上海张江科学城地标性建筑“科学之门”东塔项目动工,加上去年12月已经启动的西塔项目,两栋320米超高层的建筑建成后,不仅将承担科学研发支持功能和科技商务服务功能,也将成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

作为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典型代表,张江科学城不仅是上海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更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不只科学之门,在张江95平方公里的区域,还集聚了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细胞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企业2.2万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8家以及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大科学装置等。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形成之年,这些都成为了上海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提高科技策源能力的有力支撑。

硬核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量子通信、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上海强化基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

2020年第一季度最后一天,上海集中签约了总投资4418亿元的152个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发布了26个特色产业园区和60平方公里产业新空间。这26个产业园,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几个领域,重点区域牵引推动集中在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张江科学城。

仔细查看26个产业园区区位图,仅张江科学城就有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三个。而这三个领域,恰好也是张江布局已久的传统优势产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目前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链布局,共有217家相关企业,其中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有4家总部位于张江。2019年,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营收1045亿元,占上海的61%。

浦东开发的红利再加上这样完备的产业链布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张江。

于2018年11月成立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至2025年园区全部建成时,区域总建筑面积将达400万平方米。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产业园内看到,这里不仅有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龙头公司,还有若干个尚处于孵化阶段的产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

在近期举行的张江科学城“张江人讲张江事”系列座谈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说,在张江,上下游企业都相互依存,比如中芯国际的客户是像紫光展锐这样更上游的设计公司。最初公司选择张江,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属于产业界的高峰,“说它是中国的硅谷也没错,硅谷是靠海边在湾区里,我们这边也是离海很近。”

赵海军回忆道,当时中芯去了香港、北京,最后发现上海跟国际最接轨,政府的办事效率也高,就决定留下了。尤其是上海市政府以及张江给了团队非常好的支持,比如解决员工小孩的上学问题,支持中芯办了个学校,又给了他们一块地盖宿舍,“这些理念当时都是看得比较远的,别的地方做不到。”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一直把总部放在张江的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楚庆说,在紫光展锐周边,除了我国本土的公司,还集聚了大量海外公司,因此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因为在张江,所以保证了展锐发展势头。”他说,集成电路行业大部分的供应商,尤其是芯片,甚至包括软件的供应商,几乎全部来自张江,“产业的聚集效应明显”。

如果说集成电路是张江布局最早的产业,那生物制药产业就是张江发展最迅速的产业。

这里既可以找到罗氏制药、默克中国这些国际企业的身影,也能看到中科院药物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从2018年10月和记黄埔医药的一类新药呋喹替尼上市,到去年2月,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自研抗PD-1单抗“拓益”开出首张处方,近年来张江生物医药领域成果颇多。

2002年左右就来到张江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物化学家陈凯先在上述座谈会上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张江科学城内聚集的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有一千多家,张江已经成为我国非常有代表性、非常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发展基地。

上海科创办的数据显示,目前,张江已形成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完备创新链。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135个,其中处于II、III期临床阶段的一类新药39个。2019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约845亿元,占上海市20%。

推进承载区建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更离不开前沿科技的突破和创新策源能力的增强。

目前,在上海科学城已有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上海超算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还有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近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张江科学城未来怎么布局?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今年1月通过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专辟一章聚焦张江推进承载区建设。

其中提到,在张江科学城集中布局和规划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导集聚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

还有,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域;支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联动发展等。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形成之年,上海正在加快科技发展建设。

根据上海市发改委2月下旬公布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正式项目152项中就有42项科技产业类项目,相较去年的31项增幅明显。

其中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微纳电子与量子科技融合创新大楼、生物与医学科技融合大楼、3号科研楼)、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基础实验设施)、华力微电子12英寸先进生产线建设、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上海医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基地、ABB机器人超级工厂、上海市检测中心二期、张江“科学之门”项目等位于张江科学城。

陈凯先对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张江接下来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要成为创新的策源地。怎么成为原创的起点、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些方面有不少问题要去研究。一方面要解决燃眉之急、卡脖子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久久为功的大问题要瞄准长远。这些都是张江今后还要继续努力的事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能不能真正实现,关键要看张江科学城的作为。“张江不仅要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更要围绕这些方面做科技突破,加强科学和产业的交流,把产学研同步起来。”

截至目前,张江科学城首轮“五个一批”73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工53个;新一轮82个“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54个,其中12个已完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