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2016年,我和社会企业“要有光”合作,透过周大福慈善基金捐款资助兴建位于香港深井的“光屋”项目,活化闲置宿舍大楼,再次成为基层家庭的可负担居所。毋庸置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有年轻的力量,要有光。而事实上,世界不单止要有光,还要有绿、有土壤。
记得当年我在日本,发现当地的稻田文化和乡村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住在乡郊的日本人不但会在路边放置碾米机,上面堆满米糠,让其他人随便拿来制作米糠渍;秋收之际,更会举办小区的庆典,凝聚邻里关系。后来,我尝试和家人在家中的花园种植,种植会获得和土地的连结,将自己耕种的农作物变成自己的食材,当中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令我下定决心要将这些经验体现在K11 MUSEA,成为Nature Discovery Park。
事实上,“Farm to Table”的概念在外国相当流行,意思就是将农作物由农田直送到餐桌,好处是不时不食,确保食物质素,而且在运送过程中大大减低了碳排放量,符合环保原则。只是,香港农地较少,同时拥有农地及餐厅的人在香港更加有如凤毛麟角。但建立 “都市生物多样性”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绝对应该在全世界,特别是像香港这样的城市,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提倡。
我经常提醒我的团队,K11 MUSEA不是一个商场,而是一个将可持续发展、艺术、设计与建筑等元素注入顾客的生活的文化硅谷。所以,我在K11 MUSEA的八楼打造了Nature Discovery Park,首个香港室内外自然博物馆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园区,在繁嚣的城市中建立恬静的绿洲及推动公众教育的平台。我期望下一代能认识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并借此激发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于自然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缪思。我亦希望透过公众导赏团、工作坊及Farm to Table等体验,向公众宣揚可持续生活模式。园内的工作坊及活动主力宣扬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同时呼应新世界集团的2030可持续发展愿景,令这里可以成为繁华闹市中的绿洲,激发大众重投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