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业凋敝,大象被迫返乡

泰国new
(4月30日,泰国,11头大象行走在从湄旺到班怀150公里的路程中。)

象夫们牵着各自的大象,分别从清迈各地的公园出发,踏上回家的路。湄曾县散布着克伦族人的村庄,那里的人们世代饲养大象。

这趟几百公里的旅途要花三至五天。一头大象往往需要两名象夫陪伴回家。一人全程与大象待在一起,另一人开着卡车沿途搜寻水和食物。

泰国正是炎热干燥的季节,大象无法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成长于湄曾县,熟悉当地大象社群的安(Ann)告诉《中国慈善家》,归家的象和人往往在凌晨两点开始步行,中午时停下来休息。

南亚地区生活着四万余头大象,泰国是南亚诸国中唯一一个圈养象(约3500头)超过野生象的国家。1989年以前,大象普遍被用于伐木,政府颁布禁令后,大象与象夫们转靠旅游业为生。

新冠疫情下,旅游业凋敝,惯于在公园内取悦游客的大象无人问津。没有游客便没有收入,也便没有钱喂给大象每日数百公斤的食物。

于是,象夫们选择带着大象回家,带它们回到森林中觅食。

至暗时刻

泰国野生动物之友基金会(Wildlife Friends FoundationThailand)创始人埃德温·维克(Edwin Wiek)告诉《中国慈善家》,约有300头大象从清迈府各地回到湄曾县,目前已有65头安全抵达。

世界动物保护组织(World Animal Protection)专家贾恩·施密特-布尔巴赫(Jan Schmidt-Burbach)对《中国慈善家》表示,新冠疫情对泰国的圈养大象造成了“灾难性影响”。2019年,中国游客占旅泰游客的1/4。由于疫情影响,仅仅在今年2月,泰国的游客人数便较往年同期锐减40%,之后的情况则越来越糟。

贾恩的团队在今年1月估计,有2500头圈养大象生活在泰国各旅游场所,绝大部分目前面临困境,大象因此挨饿。他指出,几百头返乡大象只是疫情下返乡潮的“冰山一角”。

“泰国有大量圈养大象,为了养活这些大象,旅游业至关重要。现在,这些大象只能同它们的主人回到家乡。”安说。目前,新冠疫情已使清迈府所在的泰国北部地区至少90家大象公园运营停滞。

尽管以拯救大象基金会(Save Elephant Foundation)为代表的多家公益组织正为大象捐送食物,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一头成年大象每日进食200到300公斤,“这意味着你每月要花大约1000美元来喂养它。”清迈大学大象研究专家查彻特·斯塔姆(ChatchoteThitaram)表示。

公益组织自身难保,包括泰国野生动物之友基金会在内的部分动物保护组织和商业公园一样依靠游客收入维持运转。泰国野生动物之友基金会营地共饲有25头大象和700余只其它动物,目前也举步维艰。

“这是我拯救动物至今的至暗时刻。”拯救大象基金会创始人莱克在Facebook写到,新冠疫情以来,其团队几乎没有休息过。

路途艰险

约翰·罗伯特(John Roberts)于2003年SARS疫情后期成立了金三角亚洲象基金会(Golden Triangle Asian Elephant Foundation),当年的疫情迫使一些象夫带着大象在曼谷等中心城市沿街乞讨,罗伯特就此组建基金会帮助这些人和象。他告诉《中国慈善家》,新冠疫情让他担心走投无路的象夫和大象再次乞讨于城市街头。

拯救大象基金会创始人莱克则指出,疫情还可能逼迫大象主人违反1989年起的禁令,将大象重新用于泰缅边境森林的伐木工作。

约翰·罗伯特认为人们不必对大象的徒步跋涉过于惊讶,“这只是一次相当普通的旅行,早些年,大象行走往返于工作岗位之间是很常见的”。

他对《中国慈善家》表示,在泰国,卡车问世之前的数千年内,大象们在有村庄定居点的前提下被象夫们带领着翻山越岭从事伐木工作,有时甚至和军队一起踏上征途。

罗伯特对从芭提雅、普吉岛等旅游热点返回素林府的大象更加担忧。目前已有40头大象被象夫领回其家乡——位于素林府的库伊族村落,而芭提雅等旅游热点的大象总数可能达到1400头。这些返乡路线涵盖更多城市路段,成批大象返乡很容易引发交通倾轧。“何况在素林,可提供食物的森林所剩无几。”罗伯特说,他的团队正在努力确保返回素林的大象能够获得兽医服务。

泰国new
(数百公里的长途跋涉,大象的食物和饮水难以保证,需要象夫沿途寻找。)

世界动物保护组织专家贾恩对《中国慈善家》表示,旅游热点地区的某些大象常年被用于乘骑、杂耍等娱乐项目,“忍受着艰苦的囚禁”。拯救大象基金会创始人莱克和贾恩一样,长年反对将大象用于娱乐项目。据悉,一头大象若要被驯服至可被乘骑,需要经历一个被称为 “粉碎”( Phajaan)的磨折过程。莱克表示,从好的方面看,这次危机让她与很多以往因为其倡议而反感她的象夫建立了联系,“他们认为我在改变他们的传统。而这次他们向我寻求帮助,我希望自己能打破隔膜,同他们合作”。

返乡≠被放归山林

泰国法律禁止人们将圈养大象放归野外,该规定旨在保护大约3000头野生大象——其栖息地正在恶化,食物已然匮乏。

拯救大象基金会在发给《中国慈善家》的文件中澄清了一些媒体对于大象返乡的误解,即认为这些圈养大象将被放归野外。“这些大象被圈养多年,在野外是不可能自谋生路的”,文件指出。该基金会目前正要求政府释放一些土地,供返乡村民种植作物,以养活自己和大象。

贾恩告诉《中国慈善家》,回到家乡的大象会被拴在森林中或主人房屋附近。“许多主人对待大象着实尊重,但它们同时也是一种商品和投资。圈养不足以让这些聪明而强大的动物释放足够的生命力。”

贾恩表示,尽管大象回到其原生地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积极结果,但是大量返乡大象的食物需求,以及时下干旱造成的森林植被稀缺,使情况不容乐观。

致力于帮助湄曾县大象社群对外沟通的安认为,虽然大象们很高兴回到森林里,但是返乡大象的数量是令人担忧的。对于从未在森林中生活的小象而言,适应环境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清迈大学大象研究专家查彻特则认为,返乡大象可以很快适应森林。他告诉《中国慈善家》,克伦族人会把大象放入森林,让它们自主觅食。觅食时大象们或被30米长的长链拴住,或完全放开,这取决于具体大象的习性。

“它们和人类一起在森林里长大,大象有很好的记忆力,所以觅食对它们来说不难。” 查彻特指出,对于自幼成长于大象公园的小象而言,觅食确有难度,但是它们可以向其母亲及亲朋好友学习。

查彻特说,今年2、3月泰国非常干燥,由此导致的森林大火摧毁了部分植被。然而4月底开始,雨水渐多,情况好转,大象们可能有足够的食物。

金三角亚洲象基金会创始人约翰·罗伯特同样表示,目前看来,只要继续下雨,大象们便有机会获得足够食物。然而他强调,不同地区的情况并不一样,“素林地区已然没有足够森林容纳长期生活于该地的动物,更不用说临时返回的动物”。

世界动物保护组织专家贾恩还对《中国慈善家》指出,他目前了解到,有两头大象的主人打算利用大象不工作的时间促其繁殖。“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例子,许多主人可能利用这段时间繁殖大象,并在未来将小象同样带入旅游业。”贾恩认为,正是纯粹用以商业旅游的大象繁殖、饲养,导致了眼下的危机。

泰国野生动物之友基金会创始人埃德温·维克告诉《中国慈善家》,虽然象夫们目前的收入为零,但是旅游业曾为他们及其家人带来可观的收入。“现在,回到森林中的大象可能更快乐,它们可以在树荫下吃着天然的食物”。快乐的大象会摇摆尾巴或者拍打它们的耳朵。新冠疫情以来,饥饿使很多大象郁郁寡欢。

“一个美丽的想法”

因为超凡的力量、忍耐力和长寿特性,大象被泰国人视作其文化图腾。大象在泰国受尊重也与该国佛教盛行相关——传说中,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梦见白象,然后产下佛陀。

大象在泰国的至高地位早在16世纪末便开始,泰国人利用大象巨大的体型和力量来对抗缅甸人、马来人以及高棉人。世代以来,从砍伐到运输,大象代替机器参与伐木工作,它们从10岁开始劳动,60岁才会退休。

20世纪初以来,伐木造成的自然栖息地减少以及偷猎行为,使得泰国大象的数量从十万头锐减至不足一万。

安告诉《中国慈善家》,象夫在传统社会是备受尊敬的职业。对于一名克伦族终生象夫而言,“象夫”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使命的召唤”。“许多人可以在其它地方找到更赚钱的工作,比如我知道一个象夫上了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学位,但是他没有离弃他的大象。这种纽带就是如此牢固。”

金三角亚洲象基金会创始人约翰·罗伯特则将象夫与大象之间的紧密联结,形容为“婚姻关系”。

清迈大学大象研究专家查彻特指出,虽然许多象夫依然骄傲于自己的职业,并将这份事业世代相传,然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那么愿意继承这份事业,因为过于劳累、危险而且收入不高。他同时指出,现在有很多主人回把大象租借给公园,公园雇佣其它人来照料。“这些人可能只是为钱而来,而不会用心。”

安认为,目前在社交媒体上,旅游娱乐产业内的大象“受虐”问题被过于放大。“人们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这使得象夫这份职业的受尊重程度降低。”

她对《中国慈善家》表示,一些动物保护组织指责克伦族人从野外偷回大象,然而事实是,族人数百年来一直饲养、照顾大象。“他们把大象视为家庭的一部分,祖父母们会把大象传给他们的儿孙。”她还表明,按照克伦族人传统的家庭仪式,大象每隔四年就会回到其原生村落一次。

“大象不是宠物。”家中世代养象的36岁象夫阿曼努说,不管目前情况多么艰难,他也不会带着自己的大象沿街乞讨。“大象是家中的一份子,让它们这样做是不光彩的。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照顾,渡过难关。”

泰国new
(一些返乡的象夫希望把大象留在村落里,使其更接近自然栖息地。)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他们相信疫情过后,返乡大象中的绝大多数会重回旅游业,因为象夫和大象们目前无法靠其它方式谋生。然而他们也认为,旅游业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原状。贾恩表示,一旦旅游业复苏,人们需要更多关注大象这种濒危动物的需求。

安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她已知一些返乡的象夫希望把大象留在村落里,使其更接近自然栖息地。她认为可以在村落内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寄宿,欣赏大象的本真状态,观察大象与象夫之间的互动。“这是一个美丽的想法。”安认为。

图片来源:拯救大象基金会

图片编辑:张旭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