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引来“机杼声”

□记者李可孝淄博日报实习生范明锐通讯员孙文
淄博新闻网讯 4月25日,临淄区敬仲镇北冯家村沐浴在一片暖阳中。
在村头一排刚刚翻新的小屋里,传出阵阵轻快悦耳的缝纫机声。村民冯智涛和妻子一大早就来到自己的工位,忙着缝制一种矿用防冲击服:“不管刮风下雨,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
作为疫情后复工上岗的新人,经过培训,两人不到半个月就已经上手。虽然与熟练工相比还差点,但是冯志涛对自己的工作已非常满意:“刚开始一天能拿到100块,等再练练手,会挣得更多。”
这里是归乡博士刘志刚建起的一个加工车间。像冯智涛一样,村里已有“留守”在家的30多位村民在这里就业。打工不用出村口,家家传来“机杼声”。
刘志刚是村里走出去的工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科技大学。村民们加工的矿用防冲击服是他研发的一个专利产品。在冯家村“第一书记”王益彬的撮合下,刘博士决定回家乡创业。“这里离我的工作单位、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我的客户也大都是外地客户,但是这里是我的家乡,亲情不怕路远,我有责任也有能力帮着乡亲奔小康。”
北冯家村主要以务农为主,许多中年妇女要照顾小孩要照顾老人,出去打工也不是很现实。对于引进这个项目,王益彬也动了一番脑筋。他告诉记者,我们采用计件工资制,时间弹性较大,干活挣钱,也不误照顾家庭,可以把农村闲散劳动力都利用起来。
主意拿定,冯家村热闹起来了。翻新装修村头闲置多年的废旧院落、购置机器、办理手续……各项工作马上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今年1月,山东敬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下就吸引了几十位村民前来务工。
陈香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打好这份工,陈香特地收拾出来一间屋子,并将缝纫机摆在最朝阳的地方,屋子的其他地方被各种原材料填满。“一个月能挣3000块钱,还不耽误种地。”陈香边踩着缝纫机,边和记者聊天,手里的活一直没有停下。
“除了矿用防冲击服这个主营业务,我们也在不断拓展新的产品和市场。”刘志刚说,疫情期间,他们抽出6个人组成小型流水线,生产民用防护服,销售也不错。“公司才刚刚起步,等发展起来了,就可以让更多的乡亲来这里上班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