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过一档名为“不要开门!”的安全节目。男性工作人员装扮为送货员到访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测试结果显示,有一半孩子疏于防范,不仅引“狼”入室,让“送货员”进门,还带他们逐一参观各个房间。
这档节目播出后当时便引起了,已经为人父母的宝爸宝妈们的极大关注。开心奶奶知道,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家长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我们无法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最好的安全教育,乃是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识别圈套并机敏自救
在热播综艺《放学别走》节目中,嘉宾瑾妹说:“坏人不是我们的朋友圈,我们不能把他屏蔽”。无法屏蔽坏人,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识别他们,并在关键时刻能够机敏自救。主持人撒贝宁还向在座的同学们普及了《儿童十大权利宣言》,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去背诵了解:
1)安全的权力: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告诉孩子,安全重于一切。
2)保护自己身体: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你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力。
3)生命第一:生命第一,财产第二,保命要紧,不要做“无畏”的抗争。
4)向父母讲真话:小秘密要告诉爸爸妈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5)懂得拒绝: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谨防陌生人:不与陌生人说话,小孩子不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
7)紧急避险: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身边的物品,引起大家对自身的关注。
8)果断逃生:遇到坏人、地震、大火等危险,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可以自己先跑。
9)对侵害不守信:不保守坏人的秘密,一定及时告诉父母,这跟诚实守信没有关系。
10)坏人可以骗: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远离“过渡”自我保护,学会果断求助
另外,家长们也要注意防范我们的儿童安全教育陷入另一种误区。就像《儿童十大权利宣言》里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平常都会挂在嘴边不厌其烦的一边又一遍的嘱咐孩子,但这句话也可能会让孩子走进“过度”自我保护的死胡同。
美国一个11岁的男孩,在参加“童子军”野外露营活动时不慎与同伴走失。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反复强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于是每当有救援人员路过,他就会刻意躲起来,错过了无数次获救的机会,所幸最后被救援人员发现后获救。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需要让孩子在5个“关键时刻”及时say NO。
那“关键时刻”都包括哪些呢?
1)陌生人打听自己以及爸妈的名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这些个人信息时;
2)陌生人邀请吃东西时;
3)陌生人诱惑自己,邀请出去玩时;
4)陌生人要宝宝亲亲等有肢体接触的时候;
在这些“关键时刻”之外,孩子可以在安全距离之内和陌生人对话。这个安全距离一般在80厘米左右,比妈妈从胳膊肩膀到指尖的距离远一些。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用游戏的方式来演练。
“安全教育”不该是给孩子树立一道隔绝世界的厚厚的墙,而是帮助孩子打开心里的那双眼睛,让他们明白哪些是危险的环境,怎样是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如何求助避免,这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1
END
1
故事|胆小鬼变身小勇士,速来围观小布头的蜕变!
03-06 特稿
童话|噩梦惊醒孩子哭闹不止,开心奶奶来支招:读了这个孩子们可以自愈
03-06 特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