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电感影为大家带来的是获得第58届德国电影奖铜质电影奖杰出故事片的《浪潮》。电影以一个独裁统治试验的悲剧呈现了个体是如何被集体异化,正是群体无意识的集体行为导致了个体的沉默。或许影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
《浪潮》
(《Die Welle》)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编剧: 丹尼斯·甘塞尔 / 彼得·图万斯 / 约翰尼·道金斯 / 罗恩·比恩巴赫 / 罗恩·琼斯
主演: 于尔根·福格尔 / 弗雷德里克·劳 / 马克思·雷迈特 / 詹妮弗·乌尔里希 / 克里斯蒂安娜·保罗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片长: 107 分钟
《浪潮》海报 豆瓣评分
剧情梗概
赖纳•文格尔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他给这个班级组织取名叫“浪潮”,引导学生们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穿同款的服装。
短短三天之后,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对自己的组织确立了高度认同,他们团结、亢奋而激进,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被视为异类。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在同其他班级的一次群体斗殴中,历史老师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把全班学生召集到礼堂中,宣布实验的结束和组织的解散。然而为时已晚,一名狂热的学生因“信仰”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
豆瓣热评
@黑刀:君子朋而不党。保持每一个独立思考和人格。这是我反对任何机构和活动“党同伐异”的基本原因,狂热的、无理性的、邪恶的、革命的、红卫兵式的、党卫军式的群体爆发。这不是游戏。
@叶子风:在《朗读者》里面,面对极权主义,知识充当了救赎的力量,启蒙最后驱除了“平庸的邪恶”。而这部《浪潮》却从反方向说:知识可以成为权力的伪饰,启蒙可以成为操纵的借口;极权主义没有在历史中消亡,他就在讲台上发号施令,只是你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帶飯修行黃克留:不止在人物和细节刻画上工于心巧,本片的主创人员,更是大胆地将这一原型本来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搬到了对此题材非常敏感的德国。这一点,我非常钦佩这些德国人。但我相信,这部片子不仅仅是给德国人看的。片中的情况更不仅仅只可能发生在德国。最为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在告诉我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专制主义和独裁政治仍旧很有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以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复活。
@(已注销):勒庞的群体精神统一性心理学规律指出:“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 [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 想一想,独裁主义,是否存在就是合理?而我们在从众和寻找自我的路上,又走了多远?
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微缩的纳粹德国,有力抨击了独裁统治和社会风气。或许我们可以思考:怎样才能冲破“沉默的螺旋”的束缚,不沦为阿伦特所谓“平庸之恶”?
整理:新媒体中心
美编:新媒体中心 魏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