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视点|李志林:A股会像港股那样“仙股化”吗?

本文共2646

阅读完约4分钟

上周,A股携4758亿的日均成交量站上3001点。但是本周,在招行等三大银行股可能遭美方制裁,中信证券清仓式减持中信建投等利空消息打击下,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收出周阴线。

不过,在“五穷”之后,6月份并未出现大多数人预料的“六绝”,而是收出了7.39%、5.39%、0.78%、2.77%、2.86%、3.33%、1.88%的月阳线。

导致本周市场在3000点关口踌躇不前的原因,除了科创板开发新股、中美元首会谈结果不确定之外,有些媒体宣传的“A股今后将拥抱核心资产,其他股都会像港股那样‘仙股化’”的舆论,也惊吓了不少投资者。

A股真的会像港股那样“仙股化”吗?我认为,必须先弄清港股“仙股化”的状况及其来龙去脉,将之与A股进行全面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股价结构不同香港股市现有股票将近2500只。据Wind数据,目前股价低于1港元的股票高达1252只,竟然占了整个港股的52%。其中股价低于0.1港元的个股就有245只,占整个港股的比例超过10%,这是绝大多数A股投资者都不知道的数字。

按照香港股市股价低于1港元便被称为“仙股”的标准,A股“仙股化”则不复存在。在A股市场中,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仅有3只,且都是即将退市的股票;股价低于2元的个股也仅50只。这与港股简直有天壤之别!

上市规则不同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上市规则,主板的企业财务要求,只需满足以下三项中的一项,即可上市:1、三年累计盈利超过5000万港元,市值超过5亿港元;2、最近一年收入超过5亿港元,市值超过40亿港元;3、最近一年收入超过5亿港元,市值超过20亿港元;经营业务有现金流入,前三年营业现金流合计超过1亿港元。

香港创业板上市要求更低,只需经营业务有现金流入即可,即前两年营业现金流合计超过3000万港元,市值超过1.5亿港元。

如此宽松的上市规则,决定了港股上市公司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埋下了港股“仙股化”的祸根。

而A股至今实行的是核准制。无论是沪深主板,还是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规则都比港股市场要严格得多,一般要求连续3年盈利5000万以上。

哪怕是正在搞注册制试点的科创板,对上市的质量要求也很高。不仅对科创性质的界定很严,而且在等待上交所受理阶段,以及在受理之后,都要由专家委员会反复质询要求回答,信息还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质疑。并要求承销商和中介单位承担法律责任。此后才能进入上会审核程序,最后还需通过证监会的注册程序。许多业内人士反映,科创板的注册制,绝不比其他板的审核制的审核标准低!

从上市公司的入口端从严把关,这就为A股“仙股化”设置了第一道强力屏障。

发行制度不同。香港推行注册制,只要符合港交所条件的公司,都能上市,而且上市流程很快。很多公司发行价就低于1港元,甚至0.1港元左右。例如,2019年上半年,共有66只新股在香港上市,其中发行价在1港元以下的有24只,占比36%。募集资金低则只有1500—2000万左右,大多数集中在5000—2亿港元之间。可以说,低价发行是造成港股“仙股化”的最重要原因。

而A股新股发行迄今都是施行核准制,包括刚开始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29年来没有一只新股发行价低于1元;发行价低于2元以下的新股仅86只,占比不到3%;发行价在10元以上的股票,高达1912只,占比74%。很多年来,A股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和中介过度包装业绩,参与新股发行价竞价的机构也是就高不就低,致使发行价高企,50—80元发行价、70--80倍市盈率发行的新股比比皆是。

现在的低价股看起来低,其实复权价都很高。统计显示,当前低于2元的50只低价股中,其中有5只发行价低于2元。并且,这50只2元以下的个股,自2010年以来,都有过一次10送转10股以上的纪录。其中*ST雏鹰、乐视网、和邦生物均有过3次10送10以上的纪录,复权价都在15元以上。

投资者结构不同。香港股市以机构投资者为主,80%的资金集中在20%的优质股中。他们的投资偏好是:更喜欢长线持有,且青睐业绩成长性确定、分红率高的大盘股。而其他股票则成交清淡。即便被A股投资者看好的小米、美图、美团等新经济股票,由于其盈利模式、业绩和分红率不确定,依然被港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抛弃,甚至上市就跌破发行价。至于大多数低价股,尤其是基本面较差、成交量和换手率比较低的低价股,机构投资者通常会选择远离,致使低价股的股价长期低迷。

而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比只有10%—15%,85%以上都是散户,开户数高达1.5亿户之多,为全世界股市之最!他们的投资偏好是:不满足于大盘股沉闷的股性和微不足道的分红率,更热衷于在中小盘、中低价股中频繁炒作,博取差价。因此,中小盘、中低价股在A股市场中成了香饽饽,这也阻止了A股的“仙股化”。

指数的构成方式不同。香港的恒生指数15倍左右市盈率,是以50只样本股统计的,而其他2450只股票大多是被边缘化的中小盘股,原因是港股的产业空心化,上市公司缺乏政策主题和优质品牌、缺乏科技含量、缺乏高成长性。那些1港元以下、甚至0.10港元以下的个股,是纯粹的垃圾股。

而A股的上证指数14倍左右市盈率,是以1520多只股票的加权平均价统计的,整体质量比港股要优得多。即便剔除仅9倍市盈率的上证50样本股,其他在20—30倍市盈率的高成长性优质中小盘股也比比皆是。正因为此,连富时罗素指数都采集了1097只A股的中小盘股作为投资标的。可见,A股的中小盘中低价的质量远非港股的“仙股”所能企及。

监管力度不同。港股中的“仙股”都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由于香港股市强调自由交易制度,于是,一些资本玩家就利用港股市场的制度漏洞,通过频繁的低价配售、送股、拆细、缩股等“财技”,将股价不断地往下做,将一个又一个的低价股变成了1港元以下的“仙股”。

Wind数据显示,低于1港元的1252只港股中,多达1048只自上市以来就一路下跌,占比84%左右;其中累计跌幅超过50%的有816只,占比33%左右;跌幅超过90%的有362只,占比15%左右;跌幅超过99%的个股有129只。

这些暴跌的“仙股”,相当多的是“老千股”,即不是以上市公司盈利为目的,而是专门玩弄“财技”,将股价往下做,以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为目的的上市公司。

而A股的监管力度明显强于港股。尤其是A股至今实行T+1交易、10%涨跌停板制度,对“仙股”的形成也构成了极大的制约。

退市制度不同。港股除了规定公众股东人数不足25%或15%的上市公司要退市以外,似乎没有其他刚性的退市标准,甚至连美股1美元以下股票,和A股1元人民币以下的股价持续1个月以上必须退市的规定都没有。这就使得港股“仙股化”能长时期大行其道。

而A股的退市制度正日益完善。不仅*ST股连亏3年必须退市,而且股价在1元以下持续1个月以上的公司也必须退市,并且欺诈发行、年报造假、重大违法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都会触发退市。这些强行规定,有力地地制止了A股的“仙股化”。

本文由原作者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