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她横穿整个中国,只为用心灵之光捕捉生活的意象

王瑶


SEIZING IMAGERY

捕 捉 意 象


我想起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歌手

鲍勃迪伦的诗《时光慢慢流逝》


王瑶


“我们注视前方,努力不偏离生命之舟的方向。

夏日的玫瑰,依然在逐时盛开怒放。

而永不复返的,

是那寂静流逝的时光。”


王瑶



王瑶与《捕捉意象

物象-意象-影像


西从帕米尔高原的塔县和南疆的喀什,东到渤海之滨的天津,其间历经四川巴中,陕西安康,河南三门峡,安徽宣城,江苏的宁、苏、常,足迹几乎横穿了整个中国


王瑶


2016年5月到10月,王瑶利用扶贫、援疆活动、节假日及工作之余,以视觉叙事的方式,拍摄当代中国。


她将镜头始终聚焦于工人、农民和基层群众,记录他们的生命状态和价值追求,反映他们的“真善美爱”。


王瑶


王瑶


在这个由西向东的影像足迹中,她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一般是指蕴含一定寓意的形象和境界。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是主客观的统一。


王瑶


那么,如何捕捉生活的意象?


王瑶认为,关键是把握三个要素“物象-意象-影像”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眼到-心到-手到”


王瑶


当摄影师的瞬间触觉透析出客观物象的内在特质,或生发出具有关联性的形象,物象即转化为意象;


之后,再有摄影主体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转化为影像。


而这个过程,往往只是刹那之间,甚至是千分之一秒。


王瑶


王瑶


她说:


意象是意识叩击物象

产生独特想象的结晶


在她的新书《捕捉意象》中,王瑶以地域为类,从帕米尔高原·喀什陕西安徽宣城、江苏天津五个地区,讲述她的创作经历和体会,阐述她的摄影理论和艺术观。


王瑶



帕米尔高原·喀什



在那个“静寂流逝的时光”中

我十分想念塔吉克苏克苏尔一家

眷恋与他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

那些“玫瑰逐时盛开怒放”的日子


王瑶

王瑶


2016年7月下旬,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文化援疆”之邀,我赶赴南疆。


昆仑山、帕米尔,对我来说是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尽管看过一些帕米尔高原的影像,然而,扑面而来的风景仍出其不意,目击之间让我心摇神迷、震撼不已


王瑶


在经过大片的荒漠之后,我突然发现一个步行者和一个骑马的人!我下意识地按动快门,只一下,他们就从车窗中一闪而过。


雪山、冰川、湖水,在无垠的苍茫中,只有这两个如同甲虫般的行者。这寓意着什么?是人生的渺小,还是造化的威严?抑或是一种生命的启示?——天地无垠,人类渺小,而生命在律动。


这就是意象。由于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才会有多元的解读。这也是摄影的独特魅力。


王瑶


在塔吉克人苏克苏尔家,我遇到了激发自己拍摄灵感的人。


她就是苏克苏尔的二女儿——阿莫苏里坦。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淳朴而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


王瑶


怎么才能拍出这种内在气质?关键在于光影的运用、角度的选择和瞬间状态的抓取。


此时房间光线很弱,她的脸部较暗,只有头顶上一些弱光。我想象若是她抬头,脸上受光后,会更显气质。


突然,有人进来同她讲话,在她仰起脸的刹那间,意象呈现了。我的主观状态与物象融为一体了(上图所示)



王瑶


我同时拍下她的背影。


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暖色、躁动的火焰,而背影的一侧是微弱的蓝绿光,冷调、安静。紫色的头巾,恰恰是红与蓝的中和色,是这个影像的色彩要素


这些色彩仿佛跃动着韵律,渲染出一幅会讲故事的画面。这也许正是阿莫苏里坦的内心,一面是火,一面是水。


王瑶


身处大自然中的塔吉克女子是那么清纯、无暇、自然。我虽然不认识她们,语言也不通,但是,我知道她们的名字。


这三个女子,一个名字叫“真”,一个名字叫“善”,一个名字叫“美”。


王瑶


第五天,我们返回喀什,准备去拍“巴扎”——喀什的牛羊集市。


喀什的“巴扎”真令人大开眼界。维吾尔人、柯尔克孜人在这里进行着牛马羊等牲口的交易,十分壮观。


喀 什 巴 扎


我一直相信,动物是有感情和灵性的

马和牛都会伤心流泪,让人揪心


王瑶


一个男人搂着一只褐色羊,

羊的眼睛和嘴巴都紧闭着,

看得出来,是那样的不舍它的主人。


王瑶


在一排待售的羊前,

一位老人拿着拴羊的绳子,

用手捂着眼睛,同样不舍他的牲畜。


王瑶


一排羊站在那儿,上面有一个布幔

彷佛这些羊在舞台上演出。



这里触目皆是生动可感的画面,其间透发出的张力,直逼人心。


王瑶


王瑶

引汉济渭



在这里

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

精神受到一次次洗礼

记录着普通工人

记录着这些“小人物”的伟大

王瑶


引汉济渭的三河口大坝是国内同类坝的第二高坝。从一百多米高的坝顶俯瞰工地,如临弈局,壮观非常。


我俯拍了这张照片,以作管中窥豹。


王瑶


秦岭腹地,幽暗的、深达几公里的隧道中,温度高达40℃,马达声在甬道中震耳欲聋,空中弥漫粉尘,污水如注,烂泥没脚。


一切都被定格、被重复,只有偶尔的电光石火表达着生命的律动。而我的心灵之光在此刻被点燃,视觉叙事的激情在涌动。


王瑶


持续几小时的拍摄,终于,我隐约看到我想要的画面就在隧道深处灯光摇曳中,那是一个赤裸着上身的工人在作业。


王瑶


黑暗中一束光芒游射过来,他背上的汗珠晶莹可见,我按动快门,捕获了这张名为《脊梁》的影像。


正是这样的一个个脊梁,扛起了时代,扛起了当代中国!


王瑶


王瑶



安徽宣城


回忆在宣城拍摄的过程

如品味宣酒陈酿,醇厚绵长

又如同光影透过宣纸

扑朔迷离,映照在地上


王瑶


王瑶


在宣城拍酒厂和纸厂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抓拍,因为我坚信,生活本身才是最丰富、最鲜活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专题性拍摄,下面一组照片,基本上反映了酿酒的主要流程,但并不着重生产过程,而是突出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 酵 变 》


酵,是一种沉淀

酵,是一种酿变

酵,是一种新生


王瑶

第一张照片,背景是斑驳的墙壁与交叉的管道,

前面是储藏酒的大罐,工人走动其间。

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交代和基本信息传达。


王瑶

第二张照片,是一个工人的特写。

他在劳作中展现出一种特有的魅力和力量。


王瑶

王瑶

第三张、第四张是一个工人的侧面和正面特写,

突出不同工艺流程中劳作的人。


王瑶

第五张是粮食发酵的静物特写。


王瑶

第六张又拉回到远景,一个工人在作业。

四周幽暗,也是在展示人与环境的关系。


王瑶

第七张是休息时几个工人的交谈,

是呈现人与人的关系。


王瑶第八张,烟雾氤氲中,一个工人站在那里

似在沉思,似在审视,有一种雕塑感。





江苏



江南水乡,风物自不寻常

风光绮丽,入眼即画

只不过不是油画

而是一幅幅国画,情韵无限


王瑶


在荡口古镇,古屋错落,绿水依依,一个扎着独辫、漂亮的邻家小妹,凭轩而立。(上图)


这就是江南水乡,不张扬,不华丽,不雄奇;它内敛,秀美,精致。


王瑶


同时,我这两年拍了不少企业,对工业题材很有热情。


王瑶


王瑶


在盾构机厂,一个工人趴在机器上,全神贯注,几乎与机器融于一体。(上图)


关于工业题材的拍摄,实际上是如何体现人与机器的关系




天津



外来的、本地的、历史的、时尚的

都被混搭在这座城市

一切却显得十分协调、自然

彷佛就应该如此


王瑶


天津曾是一个大码头,有浓厚的自身特点,源于历史因素,也有地域和传统因素。


作为一个大都市,天津这些年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充满着现代气息。


王瑶


到天津时赶上下雨,窗外的景象一片模糊。


雨中的人们行色匆匆,这里的生活节奏又快了许多。


有两个瞬间很能显示天津市民对生活的讲究,都是在菜市上拍的。(下两图所示)


王瑶


晨光照射下的早市,画面上四个人物互为关联。一个路过却偏头观看,一个推车驻足看菜,还有一个手里已经收获满满,而低头的大妈仿佛在检验菜品是否新鲜。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细节。


从影像中,能够读到故事,这是一种观看,也是一种视觉传递,即本书姊妹篇《瞬间的触觉中提到的,我所追求的“故事性画面”。这也构成了一个“特定性瞬间”。


王瑶


第二张是五个人物构成画面。如果说第一张照片无主角,那么这张照片的主角明显是左边第二个手捧卷心菜的人。


我觉得他手里捧的不是菜,而是两束花,他在细致地品玩鉴赏。


这是对生活的品鉴,对生活的讲究,勾画着人物的地域特征。它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之中,需要你细心地捕捉它。


王瑶


王瑶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这里,人们享受着生活,闲适且放松,与冷冰冰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城市的个性,同时又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


王瑶


最后这张图,街头萨克斯演奏者和一群听众,以此作为本章和全书的结尾。


它表达了“曲终情未了”?还是以他人的欢乐来映衬演奏者的孤独?抑或是对人生悲欢沉浮的一种感叹?


这个影像,这个“特定性瞬间”,汇聚了我所追求的四个特点——


一是故事性画面;二是意象性内涵;三是纪实性风格;四是诗意化语汇


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人生?这是《捕捉意象》始终追寻的主题。

. . .


用心灵之光捕捉生活的意象

“心灵之光,要靠人文精神去点燃”


意象的产生有几种情况?


王瑶她在《捕捉意象》中给出了答案。


一种是对生活和物象本质的观察、想象和提炼,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王瑶


另一种是包含着多重内涵和意蕴的意象创造,读者凭借想象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图见"天津"篇章最后一张图)


还有一种是通过物象动态的偶合性,使读者产生错觉,带有一种戏剧性意味和诙谐情调,从而给人莫名的愉悦感。


王瑶


而捕捉意象,关键是摄影主体。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


重要的是,用心灵之光捕捉意象,创作出有价值的影像。这取决于摄影主体的思想理论素养和价值判断。


摄影师的心灵之光,要靠人文精神去点燃

人文精神是摄影不能丢弃的灵魂。好的影像能拍出灵魂,让人读出感人的故事。


而长期实践,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技术因素也不可或缺。


王瑶
王瑶


《捕捉意象》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


我要始终关注普通百姓,

用影像呈现他们的价值和尊严。


这大概就是她的摄影价值观。




人 物 简 介

> > > 王 瑶 < < <


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曾任第八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华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


先后获得世界新闻摄影“荷赛”金奖、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

曾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巴西等国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台湾红馆举办“粉墨人生”个人摄影作品展;

出版《中国故事》、《后911》、《看不见的京剧》、《当代中国》系列、《家园》系列等个人摄影作品集;出版“王瑶谈摄影”系列(《瞬间的触觉》、《捕捉意象》、《视觉少林寺》)等摄影理论专著;主编《当代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978—2008)》等。




出 版 系 列

本期推荐 |《捕捉意象


王瑶


. . .


本期作者 - 王 瑶

本期编辑 - YING

* 图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

未经授权,严禁擅用


. . .


第二届全球华人旅拍大赛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