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浸润北漂路 青年画家廖宝剑回归赣南逐梦

廖子妤

个人艺术简介:

‌廖宝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幼喜爱并学习绘画艺术,现任虔城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会员、江西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北京丰台美协会员、赣州美协会员;早年在北京发展,2013年接受记者采访并以“北飘十年思乡愁,回归赣南逐梦来”由赣州晚报报道;2015年入首届江西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创作提高班学习;作品多次入选参加北京、南昌、香港、赣州等地展览并获奖;国画《高风亮节见君子》、《清风》被江西省纪委收藏;《墨竹》入选由中国文联出版主办的《竹韵竹颂—当代画竹百人精品力作集粹》,并荣获“当代画竹百家”荣誉称号;其美术作品及书画活动在《中国江西网》、《今日头条》、《新浪网》、《搜狐网》、《腾讯视频网》、《爱奇艺》、《人民美术网》、《中国文艺网》《赣州新闻网》、《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州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采访报道;部分作品曾被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社会各界人士收藏。

廖子妤

宝剑锋从磨砺出

听不少美术界人士说过,赣南有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青年画家,近日,记者在虔城书画艺术研究院遇见了他——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廖宝剑。

廖子妤

现任虔城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赣南红色美术馆常务副馆长的廖宝剑,出生在赣南农村,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时最喜欢的东西是小人书,因为自己没钱买,只能借别人的看。那时他特别想拥有一本自己的小人书,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不可能给他买,于是他就照着借来的小人书画。《杨家将》《水浒传》《西游记》,他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页一页照着画,尽管画得不像,可深得村里孩子和小学老师的好评。考上初中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办了一些兴趣学习小组,廖宝剑到美术小组报了名,教他的老师是师范美术专业毕业没几年的陈文辉。在美术小组,廖宝剑知道了什么叫素描、什么叫透视,渐渐地心里有了一个梦想——长大要当个画画的人。在教这些孩子的过程中,陈文辉发现廖宝剑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和勤奋,看到这个爱画画的孩子为了节约纸和笔,常常是一张纸正面画了背面画,一支笔用到短到不能再用为止。为了让这个家境贫困的农村孩子在绘画道路上前行,陈文辉无数次自己掏钱给廖宝剑买纸、笔等绘画用品。休息日廖宝剑喜欢留在学校画画,常常不回家,陈文辉就拿自己的饭菜票给他吃饭。初中三年下来,美术小组的学生由开办时的40多个,到最后只剩廖宝剑一个人。1995年,赣州虔州艺术学校成立,赣南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赣南画院院长刘世群任校长。陈文辉根据廖宝剑的情况,建议他去这所学校学习美术。陈文辉带着廖宝剑从南康来到虔州艺术学校,看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廖宝剑的父母得知儿子要去学美术专业,坚决不同意,因为美术专业学费贵,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不允许。陈文辉来到廖宝剑家,给他父母做思想工作,最后他们才勉强同意。父母同意了,可学费从哪里来?为了凑学费,廖宝剑走出家门,靠骑自行车帮人送货去挣钱。整个暑假,炎炎烈日下,他除了吃饭、睡觉时间休息一下,基本都在骑自行车送货。开学了,学费还是不够,外公给他支持、鼓励,父母向亲戚借。就这样,廖宝剑开始了他的正规专业学习。在求学的道路上,他特别刻苦认真,上课画,休息时间别人去看电影、逛街,他也在画,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绘画技法很快就大大提高。艺术学校三年,刘世群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不仅有专业方面的指导,还有生活上的关心,更有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谦逊为人品格的影响。三年学习结束时,廖宝剑因各门成绩优秀得以留校任教。两年后,他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间,他一边完成学校繁重的学业,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去我国著名画家李燕、苏铜等人的画院、工作室学习,同时还要出去兼职,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廖子妤

大学毕业后,廖宝剑留在了北京。作为北漂一族,生活自然艰辛。为了谋生,他从事过广告策划、设计,大型活动会场设计、布景等工作, 无论他的生活多艰苦、工作多繁忙,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自费学习、以画会友、参加公益活动,加上他为人谦和与出众的才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他在北京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事业发展越来越好,2005年还被评为北京丰台区企划行业十大优秀经理。
时间很快就近十年,这其中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他自己说不清楚;收获了多少成就和幸福,他心里很明白。尽管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可每次忙到深夜回家,走在异乡冰冷的大街上时,他的心里都会有种空落落的感觉,感觉自己脚下没有根基,像浮萍一样在外面漂着。家乡、亲人,常常会出现在梦境里,他想,那是家乡故土和亲人在召唤。
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千里之行,终须归来。2011年,在北京打拼近十年的廖宝剑回到了赣南,回到了亲友身边。幸福感是有了,事业却要从头开始。他结合自己在外打拼的经验,开了一间艺术工作室,从事绘画与广告策划工作。

廖子妤

廖宝剑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让他在艺术创作中受到很多启发。之前,他酷爱画竹,竹子生而有节、虚怀若谷、正直清高的品格,是他的追求。他也喜欢画荷、画梅,他欣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梅花独傲霜寒的坚强。回到家乡后,他发现,赣南闻名遐迩的红色文化和璀璨夺目的客家文化,就是艺术创作的一座素材宝库。从此,他充分吸收赣南红色文化、本土客家文化的养分,将这些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他经常跟随刘世群等美术界前辈深入于都、瑞金、兴国、龙南等地,走村串户,探寻赣南红色足迹,了解客家风土人情,并把这些内容通过自己的画笔反映出来。

廖子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的勤奋努力和执着追求,使他的创作面从竹、荷、梅,到山水,再到人物,有了全面发展;技法色彩上,他大胆尝试把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推出了青花色调,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美术展览并获奖,国画《高风亮节见君子》《清风正气》等被省有关部门收藏;《墨竹》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竹韵竹颂——当代画竹百人精品力作集萃》,一些作品被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书画爱好者收藏。
在采访过程中,廖宝剑多次提到刘世群、陈文辉等老师,他说:“在我的艺术成长道路上,没有刘世群等老师的关心帮助,我走不到今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有绘画技法,更多的是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年来,廖宝剑坚持做公益事业,送书画下乡、到边远山区教孩子画画,进社区、入乡镇为美术爱好者讲课,组织参与到杨仙岭做环保达人捡垃圾……2018年,廖宝剑通过有关部门批准,成为中国文艺志愿者。

廖子妤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廖宝剑对未来有什么打算,他说:“因为喜欢,所以热爱。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想不应该是要挣多少钱、获多少奖,而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在愉悦自己的同时,还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喜欢美术、爱上美术。我现在已步入而立之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我每年会去看一些高水平的画展。我希望,不久的将来,有机会去更高的艺术殿堂,跟艺术大师学习进修,好好充实自己,不忘初心,让自己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赣南日报记者:徐金萍

廖子妤

乡愁浸润北漂路 青年画家廖宝剑回归赣南逐梦

乡愁浸润北漂路 回归赣南逐梦来

一张张画纸上,栩栩如生地描绘着各种美景与人物,每一幅都浸润着青年画家廖宝剑的艺术梦想和追求。廖宝剑的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览,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有一些还被社会各界人士收藏。

廖子妤

北漂十年 终回赣南
近日,记者在廖宝剑位于赣州市的工作室见到了他。长发披肩,身着传统艺术服饰的他,显出古朴与前卫交融的风格。廖宝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虔城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市丰台美术家协会会员。而立之年的他身上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让人感觉北漂生涯给了他许多创作灵气。

廖子妤

绘画是廖宝剑从小就有的兴趣,小时候爱看连环画,偶尔画些简单的东西,老师也很欣赏,会给他买来纸笔,对他颇为照顾,这些都带给他很深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不管追梦的路途中遇到多少挫折,他都不曾放弃。2002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廖宝剑的父母一直省吃俭用供他完成学业。他也很体谅父母的辛苦,大学期间,他一边完成繁重的学业,一边出去兼职,减轻家里负担,同时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廖子妤

大学毕业后,廖宝剑选择留在了北京。作为北漂一族,生活自然少不了艰辛。为了谋生,他从事过策划和设计,同时保持着自己的绘画兴趣,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以画会友,是他的乐趣之所在,加上他出众的才华,使他在北京有了良好的人脉关系。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事业逐渐发展,名气也越来越响。

廖子妤

在外漂泊了近10年,虽然有不少人脉关系,但廖宝剑还是感到自己像浮萍,缺少根基,其间,家人多次劝说他回赣州发展,希望一家人能够团聚相守。2011年,廖宝剑放弃了在北京打拼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和业务,回到了赣南。回到家乡,亲友在身边的幸福感多了许多,但这也意味着,廖宝剑的事业必须重新起航。他结合自己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认识到需要充分吸收赣南本土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养分,将这些作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赣州,他开了一间艺术工作室,在从事绘画与广告策划的同时,继续自己的艺术梦想。

廖子妤

乡愁浸润 难忘恩师
在采访中,廖宝剑与记者谈起他的艺术思路。他曾经喜欢油画,因为油画真实,而如今他更偏爱国画,因为国画的意境留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廖宝剑曾在北京获得“当代画竹百家”的称号,让他获此称号的作品,就是一幅画竹的国画,那幅作品的意境极其写意。

廖子妤

在他的工作室中,记者看到了他的多幅作品。其中一幅《江南夏韵》,是廖宝剑2006年与著名画家苏铜合作完成的,灵感来源于赣南家乡景色,画面中的小楼与竹子结合在一起,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江南夏天的神韵。还有一幅叫做《回眸》,是廖宝剑在赣南一个小镇偶遇一名陌生女子,她的回眸一笑让他印象极其深刻,回去后他便凭着脑海中的印象画了这幅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

廖子妤

廖宝剑说,他很多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赣南的客家文化。他的启蒙老师刘世群和黄意奇,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与教导,让他受到了很多启发。正是有着不断的追求,他才会有投身艺术殿堂锻造的执著。
廖宝剑曾经带着梦想北上漂泊,回归家乡后,他致力于传播赣南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理想更为坚定。他并不讳谈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但他希望自己的梦想走得更远。
赣州晚报记者:刘念海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