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著名学者冈纳·缪尔达尔称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伟大的觉醒”,塞内加尔领导人桑戈尔将“万隆精神”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力相提并论。
六十年时光飞逝,万隆精神历久弥新,永远铭记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划时代历史盛会的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战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受到极大的削弱。
亚非地区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民族独立国家不断涌现。
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
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并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领的地盘,老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又卷土重来,力图保留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为取代老殖民主义者在亚非地区的地位,极力“填补真空”。
亚非国家依然面临着争取或巩固政治独立的严峻任务,制定一个团结反帝反殖斗争的纲领,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1954年3月,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召开亚非会议,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普遍支持。
同年12月,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茂物会议上正式商定于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尼万隆召开会议,并决定邀请中国参加。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欣然接受邀请。
亚非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和国民党特务企图采取暗杀手段,谋害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人员。
4月11日,中国代表团包乘的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在从香港飞往印尼的途中,被美国和国民党特务预先防止的炸弹炸毁,致使包括中越代表团及中外记者在内的11人遇难。
这起震惊世界的国际谋杀案激起了国际舆论的愤怒谴责。
由于周恩来应邀先驱仰光同缅甸、印度、埃及总理会晤,改变行程计划,才幸免于难。
图为北京市石景山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亚非会议死难烈士公墓。
1955年4月18日,亚非29个国家约340名代表齐聚万隆,召开了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
在开幕式上,印尼总统苏加诺致了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
他说,亚非会议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开幕式后,先后有22个国家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一般性发言。中国代表团和其他许多国家代表团共同努力,为消除会议的分歧,确保会议的宗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为万隆会议会场
万隆会议的成果及意义
万隆会议讨论了殖民主义问题、关于世界和平与合作问题以及如何确定亚洲国家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共同原则问题。
4月24日晚,与会国代表通过了万隆会议最后公报,会议胜利闭幕。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集中体现了万隆会议的伟大成果。
公报涉及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项内容,并提出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包括尊重基本人权,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内容。
亚非万隆盛会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召开、讨论亚非命运的会议。
此次会议揭开了亚非人民团结战斗的新篇章,它作为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斗争事业的里程碑而举世闻名。
1965年4月,印度尼西亚国务秘书处赠周恩来同志的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铜牌。该纪念铜牌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友好往来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上展出。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
其基本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自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起,五原则在制止侵略、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缓和紧张局势,保障亚洲和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后来,五原则逐步被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