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准医生”成长,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带有青春温度

聚焦90后“规培医生”,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选择了一个医疗节目鲜有关注的“陌生群体”,在展现医患关系、医护形象之外,也呈现了年轻医生们经历层层筛选进入“白色巨塔”的成长经历,并记录下了这些“白大褂”们在疫情期间主动请战、深入一线的故事。

2020春节期间,医疗纪实节目集中亮相荧屏,成为科普防疫知识、记录群众抗疫生活的重要载体。这些医疗纪实节目、纪录片在发挥电视节目公益价值的同时,也传递出生命的价值与人间的暖意。

从钟南山、李兰娟等攻坚克难的专家群体,到坚守一线的普通医务人员,疫情期间,作为“最美逆行者”的医护工作者,引起了全民的关心与关注。

此前,在深圳卫视推出的系列vlog《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中,记录了大量抗疫一线的动人瞬间:情人节,医生夫妻只能远远“比心”;深圳人民医院医生夫妇奔赴前线,见证宣誓的热血时刻;身处一线的医生将年纪尚小的儿女留在家中,却在电话中发现6岁的女儿在哄2岁的儿子睡觉……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医师黄茗勇。

如今,在医护人员平安归来时,深圳卫视延展这一IP,推出医生观察纪实节目《我的白大褂》,于3月27日正式开播。节目呈现出了诸多突出特质,如首次聚焦90后“规培医生”,以“5+3”的住院医师规培生涯为主题,呈现年轻医生经历层层筛选进入“白色巨塔”的成长故事,在展现医患关系、医护形象之外,找到了这些话题的“源头”。此外,虽然于疫情前便开始了策划与制作,但在疫情到来之际,节目组作出紧急调整,拍摄到了这些规培生们主动请战并紧急调入深圳一线的感人故事,颇具感染力。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展现专业,也展现医者仁心

医疗类节目是大多数人获取医疗知识直接有效的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制作和播出专业、客观的医疗行业节目,本身就具有公益性质。对于此类节目来说,“专业性”是医疗节目品质得以保证的基本前提,离开了这一点,“品质”和“社会效益”都无从谈起。

《我的白大褂》中,在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高占良带林平娜前往抢救室,十分耐心地“考核”并教授诊断方案,从判断生命体征到选择治疗方案,从如何预防再次出血到指导规培生开医嘱,一整套流程精准体现了一位急诊科大夫的熟练与专业。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深圳市2019级规培生林平娜与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高占良研究病例。

在胸外科,主任医师王光锁对不正确佩戴手套的方式几近“呵斥”,“不近人情”的严厉正体现出一位颇有经验的大夫严谨的诊疗态度。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王光锁(右)。

据《我的白大褂》制片人陈磊透露,团队在采访王光锁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他虽然早已能熟练地操作,但在周末他仍会一个人对着机器一下练习8个小时,精炼自己的“手艺”。

展现“白大褂”们专业知识同时,《我的白大褂》也记录了他们仁心仁术的故事。在一次游机录制中,节目组抓拍到了胸外科副主任李国锋在夜色下让女儿独自回家,自己还要回来查房时两人分别的背影。而当急诊科主治医师蒋熙攘发现来自江西的病人因为医保不在深圳,对高额的治疗费用十分为难时,他并未一味坚持将病人留下治疗,而是尽力开出诊断证明,帮助病人顺利返程。

既有专业的技术,也有仁医的形象,《我的白大褂》用丰富的视角记录下了“白大褂”们的工作与生活。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深圳市2017级规培医生蔡婉娜在帮助病人询问返程车票。

聚焦规培生,青春“修炼”无畏成长

何为“规培生”?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后,医学生还要进行3年规培生涯,以住院医师身份在相关医院(培训基地)有关科室进行轮转。

医疗类节目不论是采取固定摄像头或游机等方式拍摄,创新的关键还是讲故事的角度与讲故事的手法。《我的白大褂》选取到了一个医疗节目未踏足的新鲜领域——将目光投向一群被忽略的“准医生”。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林平娜、周芷伊、郭燕华、蔡婉娜、潘正龙等5位年轻规培医生,正处于规培中三个不同的轮转阶段。将镜头对准他们,意在呈现这一群体从入培、轮转学习到出培的全过程,让观众直观看到新时代年轻医生的“修炼”与成长。

“一年级”的林平娜对住院流程的青涩、“二年级”的周芷伊带着已有经验进入下个轮转新阶段、“三年级”的蔡婉娜对病例相对成熟稳重的处理,都在首期节目中悉数呈现,完整体现了每个阶段规培生的技能区间与心态转变。比如,对各种流程仍然懵懂的林平娜,面对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抢救,林平娜几乎是“慌忙完成”的;已经通过口腔科出科考试的周芷伊似乎已很有经验,却在“闻风丧胆的魔幻之地”儿童口腔科“折戟”,面对怎么也哄不好的孩子感到委屈无力、不知所措;而三年级的蔡婉娜已经能够熟练清创、打麻药,让带教老师也不住感叹“缝得很快”。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黄新文安慰2018级规培医生周芷伊。

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晋级——对于每年接触大量病例、永远都在一线忙碌的医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正像浓缩版的职场新人,不仅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成长,更需要一颗无畏的心。《我的白大褂》通过观察年轻一代忙碌打拼的不易与艰辛,为更多观众提供了一份当代城市青年职场启示录。

多细节展示,折射先进医疗水平

深化医改成绩斐然、科技推动智慧医疗,近年来,深圳不仅为全国医改提供了独有的“深圳智慧”,还有着国家首批全国卫生城市的头衔。在深圳,目前共有7个国家住培基地,每年招收各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近1200人,相关制度日臻完善。某种程度上,《我的白大褂》更像是深圳人文环境在医疗领域的呈现,以对医疗水平的细节展示,鲜明传递着深圳的社会医疗形象。

对于已经神志不清的病患“光哥”,急诊治疗方案从推肾上腺素、插管到使用心肺复苏仪,同时完善床边检查等环节,呈现出有条理、有规律、流程化的急诊诊疗;胸外科在手术前反复确认病人情况,做好与手术家人的术前谈话等等,都反映了深圳医疗规范化、人性化的形象;面对因为抽烟得了肺大疱的郭大爷,规培生郭燕华不仅以画外音形式向观众普及了肺大疱的常识,还主动“做好术后教育”,叮嘱郭大爷少吃糖油比较高的瓜子,酒也要尽快戒掉。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深圳市2019级规培医生郭燕华。

在医疗纪实节目多样态呈现的大背景下,《我的白大褂》又展示出另一番场景——如今,拥有先进诊疗水平的三甲医院已能够做到在一种轻松、有序的氛围中开展诊疗。对儿牙哭闹的小朋友、对清创时叫苦不迭的阿姨、对即将手术的病人们,日益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正在形塑一种医院治疗的新型生态。

记录医疗现场,也提供公共话题讨论场域

为了让作品能更生动与更广域地传播,《我的白大褂》还在疫情下对内容作出了实时调整,并在周五晚间21:15的黄金时段播出。节目选择年轻的规培生们做“主角”,整个节目组也由90、95后的年轻团队组成。

对于行业而言,医疗类影视题材及其所反映的医疗现状、医患关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观照。通过真实记录,《我的白大褂》不仅还原了一个既立体多元、又真实日常的医疗现场,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讨论社会问题的有效场域。

在急诊科、胸外科等传统重点科室外,《我的白大褂》还选择口腔科作为重点拍摄的科室之一,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对口腔问题的日益重视;面对作为全家人掌上明珠的孩子,束手无策的老人们只能一味地抱抱哄哄,与母亲们“恩威并施”的方式完全不同;患有肺大疱的郭朝林大爷已经68岁,却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女儿来看病,只要在要做手术时才小心翼翼地“预约”女儿的时间。看到这一幕的规培医生郭燕华,想到了那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令人倍感动容。

深圳卫视第一现场

身处前线抗“疫”之中,医护人员们以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病痛,也治愈着患者和家属绝望的心。对于电视屏幕前的观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治愈?行业剧中的社会百态,与医疗节目传递的人生况味,或许不无相似之处。好的医疗行业节目不仅应当做到精确、专业,更要让人体察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温度,这正是《我的白大褂》最想传递的“记录语言”。

编辑 | 佘博睿 徐蕾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