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被约谈,传递了什么信号

原创 刘晓博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3月21日傍晚,“财新”率先披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因部分投资分析意见未能提供研究报告依据,未能充分遵循客观、专业、审慎原则,于3月20日被深圳证监局采取监管谈话的措施。

李大霄的微博

A股的股民,不知道李大霄的人恐怕不多。他号称“A股第一网红”,在新浪博客拥有576万粉丝,这是他发布观点的主要阵地。

根据公开资料,李大霄今年56岁,广东阳江人。他1980年代中期本科毕业于上华南理工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后来进入证券公司工作,从分析师干起,2009年进入英大证券(前身为蔚深证券,控股股东为国家电网,目前总部在深圳),后成为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科学历,工科背景,股民出身,让李大霄在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的“博士堆里”里显得非常扎眼。

李大霄之所以能成为网红,是因为他一根筋看多股市,堪称“死多头”,创造了诸如“婴儿底”、“钻石底”、“黄金大底”等很多词汇。虽然频遭市场打脸,但屡败屡战。

股民对李大霄毁誉参半,一些相信他的分析而被套的股民,转而成为网上骂他的主要力量。如果你翻看李大霄的微博,常常能看到“30天内,博主已拉黑多于10名恶意评论用户,请谨慎评论”的提醒。还有一些股民把他看做是“反向指标”,特别担心股市上涨时他发表新的“看多言论”。

李大霄最近一次被市场“证伪”,是在过去一个月。

2月20日,上证指数在大跌之后,反弹到了3000点上方。李大霄发布了一条长微博“8理由焊牢3000点地平线,中国股市永别地平线”。所谓“地平线”,是他的新词汇,他认为中国股市这次成功穿越之后,将不会再回到3000点以下(见下图)。

李大霄的微博

随后几天,他多次在微博上重申这个观点(见下图)。

李大霄的微博

然而到了3月19日,随着疫情在全球恶化,上证指数一度跌破了2700点,李大霄的预言再次落空。

李大霄的微博

3月5日,李大霄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每个被骂的人心都会滴血,但我依然唱多”。

李大霄的微博

这就是李大霄,他有着“灰太狼”一样的执着。如果说不争气,只能说是A股不争气了。

但话说回来,李大霄的部分分析和预测,确有“未能充分遵循客观、专业、审慎原则”的嫌疑。

有人曾这样评价他:李带有“角色扮演”性质,属于“挨骂型网红”,有点类似“芙蓉姐姐”。虽然挨骂很难受,但这是他获得流量的重要途径。如果中断“表演”,就可能意味着“失去流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意味着名气和收入。

熟悉中国股市的人都知道:在绝大多数时候,唱多是被鼓励的,唱空则往往有风险。李大霄维持“死多头”的观点,虽然屡败屡战,而能走到今天、并获得数百万粉丝、跻身于“非经济学博士而不可得”的券商首席经济学家之列,跟这个大背景有关。

2019年中国证监会“易帅”以来,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2019年3月初,在股市越来越热,尤其是恶炒新股、券商股的背景下,中信证券突然抛出了建议“卖出”中国人保的看空研报,第二天华泰证券对中信建投给予了“卖出”评级。

结果,中国人保连续出现两个跌停,而中信建投则两天跌了超过17%。

这两份“看空研报”堪称中国股市的里程碑。它跟今年2月3日股市正常开市(没有因为疫情而拉长休市时间),以及此次“约谈李大霄”一起,构成了“A股的历史性转变”。

这是转变是什么?那就是管理层抛弃了牛市情结,开始务实、立足长远,以建立一个理性、成熟的市场。

想想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两天前,上证指数刚刚在盘中创出疫情以来的新低,二次探底尚未完成,市场非常脆弱。

按照以前的逻辑,管理层会无条件支持“唱多”的声音。李大霄这种“3000点是地平线”的观点,看起来“更有正能量”。

选在这个时候约谈李大霄,说明管理层宁可要“理性的分析”,也不要“洗脑式的心理暗示”。

当然,还有一个次要原因也助推了这次约谈——英大证券、英大信托借壳置信电气上市,上周获得了官方的批准。成为上市券商之后,对英大证券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

2019年9月,前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在一个公开论坛上做了题为《终结“牛市情结”——从2015年股市危机中学到了什么?》的演讲。

他说:把股市上涨作为监管部门的政绩,对政府形成隐形约束,监管部门把股市上涨看成政绩是不应当有的情结。

他承认,从政策制定来看,A股市场政策“宽多严空”。也就是做多市场政策比较多,对做空市场政策很严格。但这样做“适得其反”,使得市场因为多空平衡机制没建立,进而促进牛短熊长的特征。

看到了吗,肖钢承认“宽多严空”,这事实上也存在于“证券研究”领域。李大霄现象的长期存在,就是这种政策的结果。反正看多是正确的,所以我就可以“花式看多”,创造出各种名词,玩出各种花样,任凭散户骂街、同行侧目,只要有流量就行。

但现在,这显然不行了。你可以是“死多头”,但你的分析要有理有据,要“遵循客观、专业、审慎原则”,而不可以再“哗众取宠”或者是“哗众取骂”。

总之,你可以追求流量,但不可以没有底线。你可以不要专业性,但你的“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头衔需要。这事关整个行业的体面。

中国股市要走向成熟,要成为一个体面、理性的市场,而不能看起来像个笑话。

或许有人会问:这会影响下周的市场吗?当然不会影响,市场该怎样仍然会怎样。注意,这绝对不是“禁止唱多”!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