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笔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近日,由该院水稻研究所研发的“华南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暨实割验收会在梅州兴宁市新圩镇崇上村举行。经田间考察,验收专家组在30亩机收再生稻示范片中选取3块田进行机械实割测产,实割总面积1.1亩。经称重、测定水分、丈量面积,平均亩产409.6公斤,刷新了我省机收再生稻产量纪录。
验收会专家组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谢振文、梅州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孙中兴、梅州市农业机械推广站高级工程师曾庆文、兴宁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推广研究员石坤华组成,梅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古广文、兴宁市农业局局长曾巨文、梅州下属各县(市)的科技人员、种粮大户等65人参加了验收会。
验收专家组认为,再生稻示范片有效穗数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无病虫害,长势喜人。种植大户廖伟仟表示,与双季晚稻相比,种再生稻不用抢季节,省种省工,又不需育秧、耙田和插秧等,成本大大降低,每亩节本增收300元以上。
“华南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是由省农科院水稻所钟旭华团队研发。该团队自2016年开始,在国家863计划和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支持下,针对华南地区气候和水稻生产特点,从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华南地区机收再生稻研究。
目前,已筛选了一批适于机收再生稻生产的优质高产品种,创建了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机收再生稻产量也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亩产268公斤,到2017年的亩产368公斤,再到今年的亩产409.6公斤。
华南地区是我国再生稻种植最早的地区,已有1700多年历史。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成本低、效益高和生态环保等诸多优势。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发展机收再生稻,既是农民增收的新举措,也是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
【记者】黄进
【通讯员】邹文平
【校对】杨远云
【作者】 黄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