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戈
孙悟空一生有三个师父,第一个当然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他对于孙悟空来说是一个再塑生命的恩师,是一个终生将虔敬之心潜藏心底的精神导师。
第二个就是把他从五行山下的镇压囚禁生涯里解救出来的观音菩萨,她对于孙悟空来说是一个终生解厄且呵护他的亲师,是一个他终生为之依恋依赖倚靠的亲师。她之于他来说是一个介乎慈母和恋人之间的角色。
第三个自然是唐僧了,唐僧对于孙悟空的生命来说也是一个再生的恩师,是一个生命忠诚忠心的倚托对象。唐僧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父亲加兄长的角色。
观音与唐僧对于悟空来说却是再造今生,既是事业、斗争依赖的对象,也是感情之所倚托。
孙悟空与观音似情人间关系
(一)作为一个典范淑女形象的观音
观音作为一个女菩萨,形象如何?且看书中所描写的那菩萨: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玉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浇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悲: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这完全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封建淑女形象。
有貌: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有容:“缨络垂珠翠,香环结玉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 在第七十八回里的驿丞也将一美貌女子形容为观音容貌:“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
有德:
“理圆四德”。
有才:
“智满金身。”连如来都称颂她“观音尊者,神通广大。”
有风情: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
善良:
“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悲: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
她还出身高贵,是如来门下第一高徒。
甚至连她的住处也充满着神奇的美丽,美丽的神奇:
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17回)
这美仑美奂的女观音自是悟空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惊人美艳,志趣相同。因此他时刻记念她,感恩于他,依恋于她,眷念她,求助于她,相信她,在最困难之时总是会要想到她。
而她的本事也使得这个齐天大圣对之心悦诚服,他对她的解救之恩也时时铭记在心。他在取经途中屡次向人自白:道祖观音同玉帝,南天门上看降妖。却被老君助一阵,二郎擒我到天曹。(17回) “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27回)“南海观音来助战,净瓶杨柳也相帮。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 观音劝我皈依善,秉教迦持不放狂。解脱高山根下难,如今西去取经章。”(52回)“为翻筋斗赌神通,手化为山压我重。整到如今五百年,观音劝解方逃命。”(63回)
(二)观音与悟空的感情溯源
孙悟空与菩萨是一世的缘份,在《西游记》第六回里,观音本是应王母娘娘之请来参加蟠桃大会的,可是到来后见到的却是被孙猴子搅得“荒荒凉凉,席面残乱”,众仙们在那里“俱不就座,纷纷讲论”的令她触目惊心的场面。打听之下,原来是下界的一只妖猴作乱整的。再向玉帝询问详情,方知那猴子既来历不凡,又胆大妄为,不服拘管,弄得玉帝陛下都“为此烦恼”,调十万天兵前往围剿。可以说观音之于悟空是未曾谋面,先已惊心。她倒要看这只妖猴有多大本事,多高的道行。于是立即派了身边的大徒弟惠岸行者前往“打探军情,如遇相敌,可就相助一功,务必实回话。”出乎观音意外的是,这只天产石猴不仅使惠岸的父亲李天王没占到丝毫便宜,而且惠岸亲自上阵也只“战得五六合,不能取胜,败走回营。”无奈,李天王只得差大力鬼王同了自己的儿子一同回“上界求助”。这使得观音大没面子,也深为不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尊妖猴?“菩萨低头思忖”。看来须认真对待,另求解著。于是一番思忖之后她又复举玉帝的亲外甥,现居灌洲灌江口的显圣二郎真君出战,并且亲临前线,亲自助阵。她倒真要见识见识这位居然敢自称“齐天大圣”的天产石猴。一来怕自己本欲给玉帝拍个马屁,给他的外甥一个露脸建功的机会,可又担心万一又输给了这只妖猴的话,那可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二来她可是对这只天产石猴动了强烈的好奇心,要知道,一个未婚的女性对于杰出的异性是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的。于是他邀同太上老君一道“出南天门外,亲去看看虚实如何?”因为这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的年轻女子知道,那道祖老君比自己还着急。因为这只妖猴就是这位老者去下界招安荐来的,如闹得不堪收拾的话,追查起责任来第一个脱不了干系,下不来台的就是他。所以如果观音在该出手时就出手地助玉帝外甥二郎神一把的话,这老儿可就是个最好的帮手。
果不其然,在前线指挥部里,太上老君与她协力同心,同声相应。她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计拿住也。”这话语里既有对自己所荐的担心,也有担心消失后的欣慰。并且她生平第一次亲眼见到这大显手段的颇有神通的石猴后,对他的称呼就由原来的“妖猴”、“这猴”而一变为“大圣”了。这称呼间的微妙变化不正应对着她之于他的心理上的微变与妙化吗?老君果然就心有灵犀地回道:“菩萨将什么兵器?怎么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一个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这里观音作为一个年轻女子向战斗中的齐天大圣所抛的,却是与西方表示和平与爱情的“橄榄枝”何其相似的“杨柳枝”。而且她的目的根本不是要“打死”他,而只是要分散那大圣的注意力,“打他一跌”让二郎小圣趁机“好去拿他”。那老君倒是投鼠忌器,怕悟空一棒子把她的净瓶杨柳给打了,于是建议用自己臂上套的“金刚圈”。真一打一个准,将那大圣打中天灵立不稳,跌了一跤,又被二郎神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跤,才被擒获得。(6回)这一仗不仅战得天昏地暗,也战得一个女观音惊心动魄,刻骨铭心。观音与悟空的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观音对悟空的印象也可谓永难忘怀。后边漫长的取经过程中她对于悟空的爱怜之意,宽大之怀,屡屡出手相援相救之情都源于这里的对英雄的钦佩之意与神往之心。
悟空是观音心中的理想男性形象:一场大闹天宫敌十万天兵之仗,已见识他的神勇胆识,已惹动她的芳心,孙悟空容貌虽然不咋的,但却才干出众,在观音心中,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男儿无丑相;也完全符合一个旧时代女子的择偶标准:郎才。
而观音与师傅如来伙同太上老君玩阴谋耍手段把他打入五行山下受尽五百年折磨又对他心存愧疚。后面解脱解放解救他时又是赠与宝毛,又是许以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并在每一个危险与关键时刻赶来救助他,更用紧箍咒套住他的心,软硬兼施、宽严相济,完全是一派女子笼络男人手段。
在取经过程中观音又任他骂也乐意听他调戏调侃自己,俨然一对情人关系。
(三)从拯救一幕看两人内心深处流露出的情感
当观音再次见到悟空,已是他经历了长达五百年的“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正是:“渴钦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第七回)的磨难,只能“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的失去自由的囚禁之后,已变得“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生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的狼狈相了。叫人怎不望而惊心?更何况悟空之变成这副不堪的阶下囚模样是自有观音的一份“功劳”在内的,这只有锦心慧肝的年轻女子肚知而心明。
因此才有她在五行山观看如来的“唵、嘛、呢、叭、迷、吽”六字真言,叹息不已作诗一首的举动。她之诗言曰:“堪叹妖猴奉不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请留意,观音虽属如来师门,但她五百年后再来重新审视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案的时候,就不再是当年如来所认为的那样是“罪恶滔天,不可名状”了,而是能够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说了。她先是为孙悟空生命与才华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无谓的浪费“叹息不已”,接下来是认为他当年只是“奉不公”,年轻气盛“狂妄逞英雄”;其过失也不过是“搅乱蟠桃会”,“私行兜率宫”而已。然后语气一转,深深为他婉惜“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的好本事好武艺好知手。问天地问地问冥冥中主宰命运的乾坤手“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分明自打她接受如来的旨意来东土寻取经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个五百年前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对之心存歉疚的的齐天大圣。他可是一个好干才,一根可以托负大任的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悟空则仿佛与观音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见她就向她求救行乞:“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其潜台词恐怕是五百年唯有今天你这个相知来看我。你不救我谁还能谁还会来救我?
果然,紧接下来便是他对她道:“……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孽深重,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而不美。”这分明是一个女子在一个男子面前拿大、扳翘的口吻。其中的潜台词是:今日你求我,我救了你,只怕你来日得展身手时就不再服我管束了。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他打消了她怕今后不皈依她,不服他管拘的后顾之忧。
观音又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一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意去!”(事见第八回)要束缚一个男子的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他束缚在一桩自己设立的事业上。而悟空的忙不迭声地表示“愿去!愿意去!”这恐怕是不好仅用“臣服”与“共鸣”二字来描绘与概括的。
“度日如年”的苦熬,“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的孤寂折磨与反省,孙悟空终于“知悔了”。那大圣终于“见性明心归佛教”了,并且声声表示“愿去!愿意去!”其急切之情跃然纸上。终于向如来佛的全权代表观世音折服求饶,表示愿意归顺了。
“姓孙的,你可认得我么?”“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生路,情愿修行。”“那菩萨闻此言,满心欢喜”。这番对话怎么看都像是一对重新和好的夫妻的对话,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对一个阶下囚的对话。你看这些个称呼:“姓孙的”“我老孙”“ 你这厮”怎么读也觉得像是夫妻对话。更何况还有一个年轻女子的“特留残步看你”的举动,还有“那菩萨闻此言,满心欢喜”的这种说不清道不白的莫名其妙的情感。作者在此做诗说“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我看是有所隐喻的,表面上似乎是说孙悟空在观音面前萌生善念,他的当年与今日相对照是善恶有报。但实际上这人心所生的一念恐怕在潜意识中是观音情感上的“一念”,在此前悟空是只有“作恶”而无有“行善”那观音凭什么要对他报之以善?天地间乾坤倒是“无私”,只恐在观音心中对英雄豪杰的悟空倒是有儿女之“私”情的。而孙悟空自然也对此心领神会,故而他们俩的对话才配合得如此琴瑟和鸣。
后来在第十五回里,尽管金头揭谛请来观音帮助收服孽龙,孙悟空却并不卖她的情面,而是一觌面就对她大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救主!你怎么生方法儿骗我!”菩萨道:“我把你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倒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嚷?”行者道:“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着我,伤了我几句,教我来尽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罢了。你怎么送他一顶花帽,哄我戴在头上受苦?把这个箍子长在老孙头上,又教他念一卷什么‘紧箍儿咒’,着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这头上疼了又疼,这不是你害我也?”菩萨笑道:“你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不知好歹!再似从前闯出祸来,有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珈之门路哩!”那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师徒关系或上下级关系抑或是男女关系有这样说话的吗?孙悟空对观音菩萨的直来直去的口气且不说,你看看观音是如何骂悟空的:“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一般关系的女人有这个口吻骂一个男子汉的么?除非是泼妇骂架,可是观音既非泼妇,他二人又非骂架,那么从骂人的口吻来考察她的内心世界,不是有把悟空当作丈夫或者是最亲密的人之嫌么?
而且,那紧箍咒表面是为了约束悟空之心,使之全心全意投入到取经大业上去,而不生异心和二心。但在实际上,又何尝不包含得有一个女子对一个男人的心灵与意识的控制的欲望和权力?那观音要悟空“入我瑜珈之门路”,虽不能直接说是观音要悟空入她一个女子之门,最起码可以说是要孙悟空投向她所在的佛门门派,成为她的志同道合的同志吧?
观音不仅是以紧箍来约束孙悟空,又还许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他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对悟空可谓是尽全力以扶持,倾心以相助。观音对悟空的一切威逼利诱手段目的无非一个,就是要嫌得悟空入她门来。观音和悟空的关系之中,恐怕有比“合作伙伴”更多一些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内涵。
儿女私情,作为一个男人是人皆有之,所谓的“神”与“仙”只不过是人格的神化。在一部《西游记》中有儿女私情的决不仅是一个见不得女人的猪八戒,即便是作为神仙的奎星也有,作为妖魔和孙悟空的弟兄的牛魔王也有。唐僧有没有?也有,你看他在盘丝洞女妖,西凉国女国主面前的意乱神迷,只不过是勉力克制了罢了。孙悟空表面是对女性不感兴趣,并一再声称自己不懂那话儿,对那话儿不感兴趣。问题是如果他真的不知不晓那“话儿”又何以知道嘲笑八戒的好色?他又怎生知道那“话儿”?他在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的调情与逢场作戏又作何解释?我以为他的儿女私情不仅有,而且是支持他英雄人格与英雄豪气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他是以他的行为表示和暗恋着那女菩萨的观音。只需要指出一点的是他对观音的爱慕与依恋主要是精神上的而非八戒的肉欲的。他的儿女私情恰好和八戒的儿女私欲是一体两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意味深长的一幕幕感情剧
第十七回,孙悟空同观音一起到黑风山附落云头依路找洞,只见山坡前走出一个道人,手里的拿着一个玻璃盏儿,盘内安着两粒仙丹,往前正走,被行者撞个满怀掣出棒,就头一下,打得脑里浆流出,腔中血迸撺。
菩萨大惊道:“你这个猴子,不是这等放泼!他又不曾偷你袈裟,又不与你相识,又无甚冤仇,你怎么就将他打死?”行者道:“菩萨,你认他不得。他是那黑熊精的朋友。他昨日和一个白衣秀士,都在芳草坡前坐讲。后日是黑精的生日,请他们来庆‘佛衣会’。今日他先来拜寿,明日来庆‘佛衣会’,所以我认得。定是今日替那妖去上寿。”菩萨说:“既是这等说来,也罢。”行者才去把那道人提起来看,却是一只苍狼。旁边那个盘儿底下却有字,刻道:“凌虚子制。”行者见了,笑道:“造化!造化!老孙也是便益,菩萨也是省力。这怪叫做不打自招。那怪叫他今日了劣。”菩萨说道:“悟空,这叫怎么说?”行者道:“菩萨,我悟空有一句话儿,叫做将计就计,不知菩萨可肯依我?”菩萨道:“你说。”悟空说道:“菩萨,你看这盘中是两粒仙丹,便是我与那妖魔的贽见——盘儿后刻的四个字,说‘凌虚子制’,便是我们与那妖魔权的勾头。菩萨若要依得我时,我好替你作个计较,也就不须得动干戈,也不须得劳征战,妖魔眼下遭瘟,佛衣眼下出现;菩萨要不依我时,菩萨往西,我悟空往东,佛衣只当相送,唐三藏只当落空。”菩萨笑道:“这猴嘴熟。”行者道:“不敢,倒是一个计较。”菩萨道:“你这计较怎说?”行者道:“这盘上刻有‘凌虚子制’,想这道人就叫做凌虚子。菩萨,你要依我时,可就变做这个道人,我把这丹吃了一粒,变上一粒,略大些儿。菩萨你就捧了这个盘儿,两粒仙丹,去与那妖上寿,把这丸大些儿的让与那妖。待那妖一口吞之,老孙便于中取事,他若不肯献出佛衣,老孙就将他肚腸,也就织将一件出来。”菩萨没法,也只得点点头儿。
菩萨应悟空之请变作妖道凌虚子,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这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行者心下顿悟。
这个场景中我们所看到的是观音有情有意,行者对她随意提要求。观音欣然从命,又还语重心长地点拨他。而两人之间的对话也是无遮无拦,随意自如。
最为微妙的一个情节是第三十三回当悟空降服了金角、银角大王之后,太上李老君赶来找他索回这宝贝时,老君解释道:“葫芦是我劢丹的,将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那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后,悟空厉声责问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放纵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老君被他问得心虚,赶快推托:“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上天去也。”竟谁知老君为了开脱自己却出卖了他历来的搭档观音,泄露了仙机,引发出孙悟空对观世音的一场冲天的怨恨。这太上老君如果是有意的话,那简直是挑拨离间,太不够意思太不讲义气了。
你看那大圣闻言后的心理:“心中作念道:“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倒使精怪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那反映是何等的强烈!分明是一个情感上受欺骗,丹心被负心女子践踏之后的痴汉的愤激之情和愤慨心声。倘若悟空对观音情不到深处和挚处是不会有这般强烈的反映的。
“语言不的,该她一世无夫!”言下之意莫非是:观音,你欲嫁夫,舍我其谁?而你却对这唯一的丈夫人选,对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痴人儿还面是背非,口是心非,当面充善人,背后又捣鬼使绊子,你还想不想找丈夫?“活该他一世无夫!”这样的女人太可怕了,自己还是别对她心存幻想了吧。
当然这仅是悟空的一时愤激之辞,作不得数,当不得真的。而且即便是当初,他也仍未愤怒得完全失去理智而加了个很妥当的前置词:“语言不的”。只是口头渲泻一下当时的愤怒而已,仅只是一个假设之词。那孙大圣哪里真的离得开、哪里是真的想要离开观世音?
又看第四十二回:那童子一声“看枪”。便望菩萨劈脸刺来,。恨得个行者轮铁棒要打。菩萨只叫:“莫打,我自有惩治。”却又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道:“这宝贝原是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无礼,与他罢。”好菩萨,将箍儿迎风一幌,叫声:“变!”即变作五个箍儿,望着他身子上抛了去,喝声“着!”一个套在他头顶上,两个套在他左右手上,两个套在他左右脚上。菩萨道:“悟空,走开些,等我念念紧箍儿咒。”行者慌了道:“菩萨呀,请你来此降妖,却如何要咒我?”菩萨道,这篇咒,不是紧箍儿咒,咒你的;是金箍儿咒,咒那童子的。行者却才放心紧随左右,听他念咒。菩萨捻着诀,默默的念了几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攒蹄打滚。
观音菩萨的金紧禁三个箍儿一一个给了悟空,一个给了黑熊,一个给了红孩儿。黑熊忠厚所以做了观音的守山大神,红孩儿小而机灵可爱做了她的善才童子,只有孙悟空,观音用紧箍儿咒套了他,想要他为自己做什么?作者没交代,书中没写。我们不好断言,但是不是可以根据书中所写的一些意味意长的细节去考究一下?
要知道那观音的紧箍咒可是深深地根植在悟空的头脑之中的啊。即便是到了最后孙悟空成为了斗战胜佛完全融入到神佛世界中之后,他所说的:“‘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不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金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俱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这里固然有观音唐僧给他戴上这个箍子是“当时俱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的显性因素,难道就不存在一个女子要彻底征服和约束一个她所爱慕的男子之心的潜在因素?这里固然有孙悟空要摆脱控制求自由的外在因素,难道就没有他的心已经彻底臣服于观音的石榴裙下,不再需要外外约束的内在因素?而且现在我已经成了佛了,与你是同类了,你观音对我有什么话有什么要求和警告难道还要通过一个“他者”的唐僧去传达和执行么?当一种他律完全变成了自律时,也就是这个受约束的主体已经完全与那他律的施动者在精神上与情感上相融相汇融为一体了。观音――紧箍――悟空,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的一个互动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悟空在戴上紧箍长达十四年之后,他一旦成为了佛系世族中的一员之后,那紧箍一下子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悟空与与观音关系之暧昧还表现在如下一个细节里:第四十二回,观音道:“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可灭那妖精的三昧真火。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行者道:“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事了。”
这观音严厉防范悟空与他身边的侍女偷情,是不是有些个妻子防范丈夫与侍女偷情的意味?而且这净瓶还可以说是个物,可以用东西作抵押,可那龙女却是个人啊,又能用什么东西可作抵押?这是不是一个情人或妻子对于意中人的一种赤裸的警告与警示?
你看孙悟空回答的:“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事了。”像不像一个受委屈受冤枉的丈夫在悍妻与多心之妻面前的分辨?意思是不是:自打我跟了你后,就再也没干过那背叛夫妻感情的“那事儿了”。当然,丈夫的过去妻子还是知道的,丈夫的本性妻子还是了解的,所以悟空不为自己的过去辩护,所以对他“秉沙门”之前事是存而不论,而观音也未予深究。
(5)第五十七回悟空因打杀了几个毛贼和杨老儿的强盗儿子为唐僧所逐无处可投,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岩告诉观音菩萨去。”悟空之所以不找别人而只找观音是事出有因的。
首先,“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尔反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待欲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不容久住;欲待要投奔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还真是个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悟空是经过遍察周详的思虑的,要想成就大业,回归主流社会,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还是只有依附于师父唐僧所代表的取经事业,其次,要想回去还得要找一个有面子与师徒两边都关系好二人都信赖的人去说合说合。观音――这个自己的心上人来充当这个角色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于是就出现了下面那精彩而又意味深长的一幕。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哪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解救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真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皀白之苦!”菩萨道:“且将那皀白原因来我听。”行者即将那打杀草寇前后始终,细陈了一遍。却说唐僧因他打死经许多人,心生怨恨,不分皀白,遂念《紧箍儿咒》,赶他好几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特来告诉菩萨。菩萨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为僧,决不轻伤性命。以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的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悟空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去罢!”菩萨笑道:“《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往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甚么《松箍儿咒》。”行者道:“既如此,我告辞菩萨去也。”菩萨道:“你辞我哪里去?”行者道:“我上西天,拜告如来,求念《松箍儿咒》去也”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行者道:“不消看,只这样也不祥彀了。”菩萨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
好菩萨,端坐莲台,运心三界,慧眼遥观,遍周宇宙,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成了正果。”孙大圣只得皈依,不敢造次,侍立于宝莲台下不题。
这段妙文,首先是孙悟空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汉如同一个饱受委屈的孩子在母亲面前汪汪哭诉。而且一问一答间纯然是一派母教子,子诉屈,母爱深厚,子意依依,母子情深的感人情景。
其次是悟空想撂挑子不干了,这也意味着他要离观音和观音为他所选定设置的取经事业而去了。而作为一个年轻女子在一个年轻男子面前又只有心里着急而口头上还不便说出什么挽留的话语来。那观音只得绕个弯子,说是为他看看祥晦而先行个缓兵之计来稳住这只急性的猴子。竟谁知这猴子一下子还没心思去体察女子之心曲与情意,一口回绝“不消看,只这样也不祥彀了。”使得她一片芳心大为受挫,因而她的话里也带了上明显的对这不识好歹的家伙的情绪:“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意思是你管我什么事,你是我的什么人,我看的可是取经圣僧圣的祥晦。前面明明是说为悟空“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一经悟空不识好歹地拒绝她又马上改口为“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了。这前言不搭后语,前后自相矛盾的语言错位折射的其实是一位年轻女性在所恋面前的心理变化流程。
第三,菩萨到底是菩萨,神仙毕竟是神仙,她马上意识到这话不对头,这情绪不妥。如果把这只从来不服管拘的猴子弄倒毛了的话,他随时都会撒手而去。于是她立刻将错就错真的为唐僧预测起未来的祥“晦来”了。而且她也早知道唐僧西天取经必定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如今是半数未满。他肯定就会临难的,这样她就有了顺难而至的挽留住心中的“白马猴子”、英雄大圣的借口了。
果真如此,她的慧眼所至看到了“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的后事。并即时加以利用:“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成了正果。”这可是错中错所错出来的一个令她设计都设计不来的一个意外的好结果:不仅把个大圣给留在了自己的事业上,而且还能把这个长期餐风露宿,栉风沐雨,备尝艰辛,令她无限牵挂惦记的意中人留在自己身边好好休整几日,养养精神,补补身子,恢复恢复体力;更为难得的是还能与他好好单独相处几日;又还为他避过假悟空的风头,为后来显示大圣的本事,以及为悟空重返唐僧身边作好铺垫;真是一举数得。
(6)第四十二回,孙大圣十分欢喜,请观音出了潮音仙洞。诸天大神都列在普陀岩上。菩萨道:“悟空过海。”行者躬身道:“请菩萨先行。”菩萨道:“你先过去。”行者磕头道:“弟子不敢在菩萨面前施展。若驾筋斗云啊,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菩萨闻言,即着善财龙女去莲花池里,劈一瓣莲花,放在石岩下边水上,教行者:“你上那莲花瓣儿,我渡你过海。”行者见了道:“菩萨,这花瓣儿,又轻又薄,如何载得我起!这一翻跌下水去,却不湿了虎皮裙?走了硝,天冷怎穿!”菩萨喝道:“你且上去看!”行者不敢推辞,舍命往上跳。果然先见轻小。
这一幕也耐人寻味,孙悟空不管走到哪里,历来都是云来云去的。可是这一次他却不敢翻他的筋斗云了,为何?怕羞也。“若驾筋斗云啊,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但是一个男子既在一个女子面前害臊怕羞,却又能够说出口来,这男女间的关系不是很有意味的么?且观音也果从其愿,叫孙悟空“你上那莲花瓣儿,我渡你过海。”这二人之间的无遮无拦,心照不宣,大方坦然究属什么关系?孙悟空是个敢经如来佛的手板心里撒猴尿的泼猴,也是个敢在三清像前端出男根来撒尿给妖精喝的辣货,可是他在观音面前却一反常态,难道仅仅因为观音是个女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