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课网红教授罗翔谦虚回应网友“与张文宏组CP”呼声:我没能力跟他并列

罗翔刑法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李司坤】疫情期间,一位名叫罗翔的法学教授和他的刑法课视频一道火了。从一名在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厚大法考平台上授课的教授,变成广大网友所津津乐道的网红,在“圈层文化”(以兴趣作为重要划分依据的线上小组、圈子等文化聚集形态)日益盛行的今天,罗翔再次定义了什么叫做“火出圈外”。对于自己在疫情期间走红的原因,罗翔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或许是因为民众对正义及法律的温度有着朴素期待,他表示很感恩有机会促进年轻人产生对法律的兴趣。

事实上,早在政法大学校园里授课时,罗翔就已经是一位风靡校园的教师了。“罗翔老师十年前就是法大‘十大最受本科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上他的课必须早晨6点起床去教室占座,否则即便是在能容纳两三百人的阶梯教室,也得搬凳子才能找到坐的地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青年学者张弛曾经是罗翔的学生,回忆起罗翔上课的情景时,他还历历在目:“他上课时习惯于漫步,在他的课上,我觉得他不仅是在上课,还是在演讲,他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法治的信仰,即做一个有敬畏、有积淀的人。”

今年3月9日,罗翔受邀入驻B站,仅仅两天时间,他的粉丝数就突破了一百万。如今,罗翔在B站上的总粉丝数已超过400万,由其本人发布的12个刑法课视频的总播放数已经超过3900万,单个视频最高播放数高达700万,最少的也接近100万。

谈起入驻B站后的感受,罗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跟大家互动得还“蛮好的”。“B站主要以年轻人居多,中国法治的传承,乃至我们国家的未来都得靠这些年轻人。”他说,自己非常感恩,有这样的机会跟年轻人交流,并普及一些法律知识,促进他们对法律的兴趣。“刑法是实体法,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同学们一些甜头。慢慢的,当你沉浸进去后,你会发现,法律不仅仅有段子,更多的是一些知识、体系、概念。”

由于授课形式风趣幽默,金句频出,在案例列举上又非常“狂野”,罗翔的刑法课在B站收获“顶级流量”之余,还被网友改编了数量庞大的“鬼畜”作品(一种经夸张剪辑以达到幽默效果的原创视频类型)。在他的案例中高频出现的犯罪嫌疑人“张三”,更是被网友亲切称为“法外狂徒张三”,俨然有成为虚拟“爱豆”(由粉丝自发建构的偶像),衍生出亚文化的倾向。

网友们乐于对刑法课视频进行解构,对此罗翔持开放态度,“毕竟这只是一个形式,如果形式纯粹只是一种娱乐,它一定会适可而止,但如果娱乐化的形式本身可以承载非常严肃的内容,那也无可厚非。”他希望这些视频不仅仅做知识的传授,也能让观众们真正了解法治背后的精神。

除了形式上的吸引力,罗翔在授课视频中还非常注重对当下最新热点事件进行刑法解读。在他的最新上传的两个视频中,罗翔分别对疫情期间拒绝隔离以及卖假口罩的行为作了“罪与罚”的讲解,在他稍早时候发布的视频中,还有对轰动一时的韩国“N号房”事件所涉及刑法问题的解读。罗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对课程与当下热点的结合其实并没有特别的规划,“我没有刻意去琢磨,如果有哪个热点案件能够承载我个人的一些期待的话,我可能就会利用这个案件去做一番解读。”他表示,法律本身就是由一个个案例组成的,每一个热点案件都会吸引民众的关注,这些热点案件的背后一定会涉及一些法律的精神。

对于罗翔的刑法课在疫情期间的走红,大多数网友都持肯定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这背后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及法律意识的提高。但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有人认为听罗翔的课,“知识点没会,只记得段子了”,还有人表示,罗翔视频的海量播放数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外行人看热闹”式的狂欢。对此,罗翔表示,他无法解释自己视频的走红,“但是我个人觉得,可能民众有着对正义的朴素期待,以及对法律温度的期待。也许正由于这些期待,刑法课视频才能够拨动民众的心弦,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年纪。”

“整个疫情期间,火了两个该火的人。罗翔,张文宏,分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司法、医学。”这是在微博上输入“罗翔”后,搜索出的一条热门微博。对于网友这样的评价,罗翔表示“不敢当”:“对于张文宏医生,我是非常钦佩和尊重的,我觉得我没有能力跟他并列。”

他说,法律和医学本身就是人类最古老的两个学科,一个解决的是人的身体问题,一个解决的是人的社会问题。“人的身体和社会都可能会出问题,我们作为学者或医生,最重要的是更加勤勉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对其足够真诚、负责。”

还有网友在微博上期待罗翔能与张文宏“组CP”。在跟《环球时报》记者弄明白“组CP”的含义后,罗翔笑着回应道:“我一直希望向张文宏医生学习,在专业上更有建树,诚实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勉力而为。所以如果能够跟张医生交流,我当然感到非常的荣幸。”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