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点你好,我目前有一份在金融行业的忙碌工作,业余时间,也在不断读书、培养兴趣爱好,努力提升自己。但我一直困扰于一个问题:
我很难像有些工作狂朋友那么自律,每天醒着就全部投身工作,看似毫无情绪地坚持做事,每天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充满动力。
不过,我的业绩、学习成果,跟她们相比,好像也还不错。
我是否应该逼自己和她们一样呢?如果达到她们那样的付出程度,我会不会比现在更优秀呢?非常想听点的观念。
Q
点:
你的留言,我只看到一个重点:你的业绩、学习成果,跟她们相比,好像也不错。
这就够了。难道你想追求辛苦的过程,而非结果?
中国的吃苦教育,还在害人。大家成年之后,思维方式的不健康仍在延续,不知不觉将吃苦作为目的,而非达到目标作为目的。
能吃苦才叫优秀。喊苦喊累、贪图舒服的人,哪怕做得很好,也得自我苛责。这是病态。
其次,你看到一些优秀的目标导向型选手,只要立个明确目标,每天就能野心勃勃,动力不乏。
其实他们已经修炼到某种高度。是有门槛的。并非人人都能处理好目标与当下的关系。心怀目标,容易使人得失心变重,每日不停歇地衡量,我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不知不觉影响了手头正在做的事,也失掉了乐趣。
经年累月,这种反反复复衡量造成的焦虑与浮躁,本身就是悄无声息的耗泻。
再说一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同样的方法,去鼓励自己。我提倡千人千面。
你朋友是阳虚体质,你是阴虚火旺,你照着她的方子调理,肯定跑偏玩完。
我就是贪图享乐型选手。
对我来讲,如果早起是为了多做点工作,或者纯粹为了成为更自律的自己,对不起,我无法早起。
因为刚醒来的片刻,我便已经对人生的辛苦感到为难。这一天怎么可能好心情呢,心情不好如何工作?
我早起,纯是为了多点时间玩。若我九点起,那么做完一天的事情,就到晚上了,没时间玩。
若我七点起,多出的两小时,也势必不会增加工作量,全用来玩。这多吸引人。
但我也挺会玩,有些不会玩的人,容易越玩越空虚无聊。我外出当逛鬼,体验生活,吃一个给我灵感的新馆子、看个有意思的剧,感到自己被多重滋养,再投入工作时是能量翻番的。
可能性格使然。我从小就喜欢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只有此事被视作享受,我才愿全力以赴。
所以学生时代,我效率最高时,往往是自习课。满教室的同学,谈恋爱的谈恋爱,传纸条的传纸条,我沉沦在试卷中,兴致满满。(当然,恋爱我也谈了)
而后来,我被分配到清华北大冲刺班,满教室都是野心勃勃的同学,和紧张压抑的学习气氛,我简直如坐针毡,一点学习的欲望也没有。
身边亲人总结,你是个打顺风牌的人,不给你压力,给你一大堆鲜花和掌声,你反而做得更好。
我效率最高时,往往是出去玩的路上。高铁飞机、早晨醒来的酒店里、甚至边看着电视,此时处理工作的欲望达到最高。
若你让我正襟危坐地埋在图书馆,四面都是脸不洗,头不梳的拼命三郎,我会压抑的一页书也看不进去,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前几天看许晴的Vlog,她也提到,自己在密集的拍摄中也特别开心,是因为把它当成做作业,做完就能去玩了,充满期待。这是我喜欢许晴的原因。她作品不算少,但身上有难得的轻松感。
必须舒适,必须好玩,做完一件事就必须愉快地玩耍,这是我多年和自己相处下来,感觉最适合自己的。
讲我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世间有多种工作狂,有永动机一般转不停的,也有我这种。我工作时间少,但效率很高,充满激情,难道这种就不是工作狂?
至于你最后说的,“如果我达到她们那样的付出程度,会不会比现在更优秀呢?”,我觉得,也有可能,也未必。有时付出多了,边际效应递减,反而成效降低;但掌握好了,达到更高境界,也确实能收获更多。
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愿不愿接受付出背后的代价。比如丰富的生活。比如轻松快乐。反正我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不会过度压榨能量给工作。
苏格拉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以前一直觉得是废话中的废话。但最近慢慢琢磨出一点味道。但凡聪明或相对准确的选择,大都建立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所以,自律的苦本身,没什么好追求的。我们自律是为了更好地掌控生活,能多些自由散漫的时间。
我提议,把吃苦本身,让给那些不怕吃苦的人,怎么样?
-End-
Review
五月心爱:这5个好东西,干掉所有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