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孩子爱攀比、别人有的我也要,来看看“小机灵”爸妈怎么做

最近,朋友家的小宝贝进入了“买买买”的狂热阶段,带她逛商场时,玩具、零食、漂亮发卡、小裙子,见啥想要啥,张口就是“我也要”。

朋友带宝贝去串门,但凡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和家里不一样,她女儿就嚷嚷:“妈妈,为什么别人有,而我没有呀?”“我也要!”

朋友表示很无奈,给女儿买了,可到她手里的东西也是3分钟热度,花了不少冤枉钱;假如不买,又没太好的说辞安抚宝宝的情绪,小宝贝就会委屈巴巴一直哭。

朋友问:“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正确处理,不知道别的小机灵爸妈都是怎么做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调查了将近100个3—6岁的家庭,通常爸爸妈妈们会有三种反应。

小机灵

反应1:对孩子的表现感觉如遇洪水猛兽,不由分说给娃贴上攀比的标签,抓住机会狠狠教育一番。

这类父母的观点是,一味满足会埋下纵容的种子,让孩子养成挥霍无度的习惯。他们认为,“穷养”大的孩子才坚强、能吃苦。所以从孩子的攀比之心有小萌芽时,就要掐灭严加管教。

小机灵

反应2:感觉现在条件好了,就一个或两个孩子,别家孩子有的东西,也应该让自己的宝宝拥有。而且工作忙,陪伴孩子较少,心中不免有些愧疚,想物质上补偿孩子,这点小小请求应该满足啊!

这类父母的观点是,看似“放任”的背后,包含着对孩子满满的爱,把孩子的幸福感、满足感看得很重,认为爱孩子,就该给TA实实在在的“富养”。

小机灵

反应3:假如经济范围内可以承受的话,酌情满足孩子的一些刚需,但会制定额度,当超过额度时就要延期满足,或者告知不能满足的原因,并坚守底线。

这类父母就属于明智派了,他们有明确的家庭成员分工,并在教育孩子时保持同一战线,也不会因为隔代育儿观念不同而产生分歧。

小机灵

其实,3-6岁的孩子开始有“攀比”很正常,孩子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难免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茫。一旦看到别人拥有的东西很美好,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而是急切地想自己也和别人一样。

正是这种迷茫的心理,让孩子的行为看起来像是在和别人攀比,其实孩子就是担心被周围的小朋友排斥。在他们看来,共同语言是建立在共同拥有的物质上,这才公平。

如果孩子看着大家都在拿着玩具相互讨论,而自己没有,就觉得插不上话,就想要模仿别人,就会不断的追随周围人的脚步,表现出来就是“我也要和你们一样”。

小机灵

这种“别人有的我也要”的想法,本身没有错,而“攀比”却是家长的投射和内心的恐慌倾斜到了孩子身上。事实上攀比并非洪水猛兽,堵不如疏,就像第三种家庭反应的那样,分清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区别对待孩子的要求,再给出理性指导。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从孩子发展的整体观来看,孩子心理上还没有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能力时,需要父母的协助和支持,这就好比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没有会走的孩子去跑步。

孩子不是看我们说了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了什么,所以无论是“富养”还是“穷养”,父母需要去看到内外一致的自己,否则孩子一样可以感到我们的挣扎和纠结。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步骤,正确引导
小机灵

1、家长告诉孩子赚钱的辛苦,并以身作则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钱是父母用辛勤工作换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么容易,我们都要节约用钱。不要常把别人住大房子、开名车、别家的小朋友比你聪明的话挂嘴边,这样只会让孩子消极、不信心,并催生攀比心理。

每个家庭的成长环境都不同,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拿自己的成绩跟上次比、今天的进步跟昨天比。

小机灵

2、家长要教孩子学会理财

夫妻双方去沟通、商讨、确认匹配自身消费能力的额度,且对孩子如实表达自己的金钱观,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

当孩子看到心仪的东西,而额度用完了不能买,撒泼吵闹时,我们要陪伴孩子度过情绪风暴期,并坚决保持原则。

给孩子买东西时,还可以由孩子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父母的付出,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再花钱大手大脚。

小机灵

3、家长可适当地延后满足孩子

《别急着吃糖》中有一个实验:在几个4岁大的孩子面前,都放上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在15分钟内没吃掉,就可以再得到一块作为奖励,如果吃了就没有奖励了。

这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15分钟简直是度分如年。是得到眼前的短期利益,或是等待着15分钟过后,得到2倍的幸福,都需要孩子们深刻思考和拒绝的勇气。

而在这个实验的十年之后,再对当年的孩子们做调查,发现当初可以坚持15分钟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更好。

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千依百顺,娇生惯养,一味迁就,否则很容易造成攀比心理的惯性,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小机灵

4、多给孩子肯定,改变孩子攀比的焦点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和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竞争意识,改变比吃喝玩乐的消费思想,引导孩子在能力、学习、道德品质等方面和别人比。

当孩子给爸爸妈妈帮忙,或者在某方面有进步时,要给予孩子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表扬和肯定,可以让孩子更自信,减弱攀比之心。

小机灵
写到最后,和你说句贴心话

明智的家长会教会孩子,不比吃穿比志气,不比玩乐比学习,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自己能力的思想,给孩子从小打下良好的习惯。

那么,你家孩子到了开始“攀比”的阶段了吗?在生活中,你会怎样教育孩子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