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总编剧梁振华:灵感源于沸腾生活,创作“探险”不设限

文/影视Mirror主编 铁皮小鼓


“我喜欢我喜欢的,想去书写那些激发表达欲望的东西。”

对于为什么要创作《春天里》这样一个描摹建筑民工心灵史诗的故事,梁振华如此回答。

梁振华

在近日举办的第29届金鹰奖上,由梁振华担任总编剧的《春天里》从入围的109部剧集中脱颖而出,捧回了“优秀电视剧奖”的奖杯。

不过,要说起《春天里》的缘起,时间的指针还要回拨十年。当时的梁振华,刚刚完成了两项“工程”:一件是电视剧处女作《密战》开拍;另一件是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伟大的历程》中担任执行总撰稿。

彼时,梁振华从纪录片写作转向了电视剧创作之路。他也未料到,自己为文献片撰稿而深钻的改革开放发展史,会为多年后的《春天里》埋下种子。

梁振华


《春天里》:聚焦城市化的“注脚”

写他们骨头里的江河

一切都草灰蛇线,伏笔暗埋。

在创作了首部当代保密题材剧《密战》后,梁振华创作势头渐入佳境。到2013年,他已经完成了四部影视剧的创作,其中就包括新派革命年代剧《铁血兄弟》(又名《新青年》)和为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另类”都市剧《我的博士老公》。

梁振华

梁振华

就在这一年,江苏广电有一个选题找上了梁振华。之所以选中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为《伟大的历程》撰稿期间系统涉猎的改革开放史。

“当时的选题,是要以江苏南通建筑铁军的故事为蓝本,追寻弘扬铁军精神。”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梁振华来说,建筑民工的故事原型离他的生活并不近,但却一下勾起了他的创作欲。

每次路过各式各样被封闭起来的工地,都很好奇。因为我知道,那里面同样有沸腾的生活。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我们国家城镇化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工人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可实际上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位的。城市人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同伴。一群为我们制造家的人,在这里找不到家。这是个特别有意味的文化现象。”

梁振华坦言,他是一个不愿在题材上给自己设限的编剧。既然《春天里》的题材让他有了表达欲,那就要想方设法把故事讲好。

“我曾经读过这么一句话——中国都市的每一幢高楼大厦底下,都堆着农民工兄弟的血泪甚至尸骨。所以,建筑工人是伟大的,要想了解他们的伟大,就必须走近他们的生活,亲近他们的呼吸。”

正如工人诗人陈年喜所写:“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为了把建筑工人骨子的“江河”写出彩,梁振华和编剧搭档刘汀、张辉,在长达两年多时间里,多次带队去江苏南通、扬州、北京的多个建筑工地、建筑公司进行采访考察和调研,与建筑工人同吃同住,把建筑工地上的工种分类、规则逻辑,以及这个群体的人格结构、日常生活、危机处理乃至情感表达方式都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提炼。

经历过深入的走访和细致的案头工作后,梁振华终于确定了《春天里》故事的落点——通过三兄弟北上的故事,赋予建筑工人这一群体以鲜活血肉;借由他们的生活遭际,折射建筑“铁军”的发展轨迹。

梁振华

“大哥铁头,是典型的乡村人格,淳朴善良但也保守内向。主角铁振国有点初生牛犊的感觉,他虽然很莽撞,但却把乡村人格积极的一面保留了下来,所以他是乡村人格都市化过程中融合得比较顺畅的典范;通过考大学来到北京的表弟高中性格比较激进,他迫切地想要融入这个城市、占有光鲜绚丽的东西,藉此获得所谓的尊严。”

通过三兄弟,尤其是主角铁振国与表弟高中的命运勾连,《春天里》把一代“铁军”追梦之旅刻画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现实主义创作论

“浊中扎根,向阳而生”

温暖现实主义并不代表回避问题,而是要在浑浊中寻找光明。”在梁振华看来,《春天里》的故事调子是暖的,但也把建筑工人乃至农民工群体中面临的问题,诸如人格“异化”、城乡歧视等,推上了前台。

剧中问题最集中、毛病最典型的一个,莫过于亦正亦邪的建筑集团老板胡胜利

“在写《春天里》时,胡胜利是写得最‘爽’的一个角色。”在梁振华看来,胡胜利身上带有野蛮生长年代,所有民营企业家共同的特质:“他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来到大城市,从建筑工人做到包工头,然后再成为了如今建筑集团老板。他们是坏人,有特别狡黠、奸滑的一面;但他们又是能人,具备超强的生存能力,也会适时庇护身边的工人。”

梁振华

虽然因为戏剧化的考量,在最终拍成的电视剧中,胡胜利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有一定的折损,但《春天里》依旧不是单纯的“歌德”派作品。

“作为创作者,首先要对现实持有省思的立场和态度。只有发现了不满意和不满足,才能找准奔向美好的姿势,不是吗?”以反思入笔,最后不忘留一抹希望之光。在梁振华创作的所有严肃题材剧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创作理念的痕迹。

比如,在《我的博士老公》中,我们看到创作者对权学交易、官本位、学术腐败等现象异常尖锐的讽刺,看到了校园修罗场上男主梁鸿名的沦落,但是也看到在教学中鞠躬尽瘁的老教授,看到梁鸿名最终对初心的回归。

再比如,在青春历史剧《思美人》中,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悲怆,最终也因此留下了“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千古绝唱。

在最近担任总制片人的漫改传奇剧《艳势番之新青年》里,梁振华也设法在故事里勾画了由惨烈到希望的曲线:“清末民初的那群保家护国的热血青年们,大浪淘沙,几经浮沉,两位劫后余生的主角殊途同归去往黄埔军校,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这就是浊中扎根,向阳而生”。

梁振华


漫改剧试水:清末民初《艳势番》

浩浩前程“新青年”

明年第一季度,由梁振华担任总制片人,苏蓬编剧、刘一志导演的传奇大剧《艳势番之新青年》即将登陆一线卫视。

这部剧的背景设定在时局混乱、英雄辈出的清末民初。黄子韬饰演的满清贝勒崇利明曾留学英、日,但在学成归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加入了特殊的宫廷护卫组织——艳势番。

“这是一个特别挣扎的角色,他本身因袭着极重的身份负担,但留学的生涯又让他睁开了双眼,看到了德先生、赛先生。回国之后,后顾茫茫的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到了营救光绪皇帝和推行宪政上。”后面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光绪死了,太后亡了,主人公崇利明的人生就此坠入彻底的深渊,《艳势番之新青年》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大幕。

“黄子韬和这个角色的匹配度很高。漫画里对这个角色的定位是贵族气质、特立独行、武功高强。黄子韬曾经拿过武术冠军,剧中打戏都不用替身。”

梁振华似乎对这一段“乱世”兴趣非常浓厚,此前他所创作的一部青春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兄弟》也设定在这段历史背景下,有趣的是,这部剧也曾用过《新青年》的剧名;该剧播出后,曾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3年世界十大华语电视剧,排名第四。

“我觉得那个年代特别有魅力。清末民初,新旧断裂,一切都是不安定。有些人可以一瞬之间焕然一新,有些人的辫子就可以一直留下去。不管是革命视角还是传奇视角,用一群青年去写那个时代的热血、动荡再合适不过了。”

梁振华

另一位并列男主易烊千玺,饰演的阿易是一个马贼村里走出的少年。这个路见不平就要拔刀相助的阳光男孩,因为复仇来到京城,和崇利明在艳势番结下友谊。但到了中段以“南北议和”为背景的故事中,他们已经因为信仰不同站在了谈判桌的两端。

“阿易这个角色,性格豁亮,敢爱敢恨,古道热肠,有草根无产者的特质,觉醒很快,加入革命也很快。在《艳势番》的故事中,我们加入了非常明确历史线索,从四川保路运动、南北议和,再到冯玉祥将皇族赶出紫禁城,直至护国运动、北伐……力求给传奇故事一个落脚的历史地基。”


从编剧到制片人

创作探险,步履不停

从编剧到制片人,梁振华“双肩挑”的创作生涯,开始于《冰与火的青春》。

“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想对自己作品的创作和制作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介入和把控。”近两年,除了《艳势番之新青年》,他还领衔制作了青春历史剧《思美人》、历史科幻剧《天意》。

梁振华

据悉,梁振华编剧的亲情伦理剧《妈妈在等你》正在筹备中,年底即将开机。“这是一个温情催泪大剧。故事从1975年写起,讲了辽北小镇里的一位妈妈,在接下来四分之一世纪里含辛茹苦养大六个孩子的故事。”

在梁振华看来,打动他创作这部剧的最初动因,就是现在概念海报上的那句话——“妈妈,永远站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等你”。

梁振华

他手头正在创作的,还有一部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的平民史诗剧,“时间跨度近30年,叙事风格上,可以说是澳门版的《岁月神偷》吧。”

采访接近尾声,影视Mirror问出了心底深藏很久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您的创作遍布各个类型领域,还总能一击即中?”梁振华笑着说:“很简单,不跟风,也从不重复自己。

大概,在影视行当,只有真的不给自己设限,才能抢先抓住趋势的冠羽吧。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铁皮小鼓

编辑 | 石榴

校对 | 马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