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社区贡献者HOHO和他的DOTA人生

hoho

“人总有会离开的那一天,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
DOTA,一个古老而又眼熟的模式,自2002年创立于游戏社区中,如今掐指算来,已经十七年有余。
即便我们刨去DOTA沉浮于《魔兽争霸3》时代,《DOTA 2》自宣布到今天,也几近十年。
十七年来,这种古老的玩法经历了社区作者们为了创意和用户的明争暗斗,遭遇了为了版权争端上到公司下到普通玩家的舆论战争,在一次次社区分裂和学习借鉴中,催生出了如今仍然占据了电竞项目过半疆土的“MOBA”类游戏。
hoho
每一次看到《DOTA 2》,我们都能在谈笑间称其为“Dead Game”(快完蛋的游戏);然而前一段时间的《DOTA 自走棋》,让我们都在惊讶这个没什么热度的过气游戏在线人数依然有如此大的反弹。
就和许多不会出现在普通人时间线上的游戏一样,《DOTA 2》在2019年,早已过了属于自己的巅峰,成为一部分人的坚持与信仰。
《DOTA 2》这十年间,我们见证了游戏行业的新陈代谢,从势不可挡的《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到新兴的《堡垒之夜:大逃杀》;从“世纪光棍节”首发的《上古卷轴5:天际》到只剩一个Logo的“上古卷轴6”。
而《DOTA 2》,还在更新,简单而朴实地更新着。
更新日志也就和十年前一样,长长的列着一串等着人来解读的更新描述。
hoho
故事由人书写,也由人组成。
陪伴《DOTA 2》十年的,并不只有冰蛙和Valve,还有诸多社区的贡献者们,陪伴着这款游戏的起起伏伏,同舟共济。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将游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个人与家庭的平衡点。
在DOTA圈内,最有名气的社区贡献者之一“HOHO”便是如此。

“我真的不是‘圈’内人士。”
当我们称呼他为“刀圈大佬”的时候,拥有277万微博粉丝关注的HOHO反复强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DOTA爱好者,喜欢跟刀友分享DOTA2资讯。既不靠这个吃饭,也没怎么实际接触过其他圈内人士。所以,算不上圈内。”
HOHO,是《DOTA 2》圈内最有名气的社区游戏日志翻译者之一,每当《DOTA 2》更新而更新日志的官中版本滞后的时候,HOHO就会义务承担起翻译更新日志的工作。

hoho

每次大更新都意味着一篇“头条文章”
又因为在网上发言最后会带上“HOHO”的口头禅后缀,一来二去,就被人称为“HOHO哥”。
《DOTA 2》的更新日志,依然带着十几年前游戏的传统,复杂又精细,少的十几行,多的则有几百项调整,每一次版本更新,都会决定许多玩家玩法的改变,乃至一支职业战队的战术安排——这是一款时刻需要玩家主动去学习的游戏。
因此,每次解读更新日志,都成为了上到解说选手,下到普通玩家的必修功课,而HOHO及时发布和解析中文更新日志,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与许多DOTA玩家十年起步的DOTA游戏经历并不相同,如今家住美国东部的“HOHO”,并没有太多《魔兽争霸3》上DOTA的游戏经验,与其说他曾是DOTA的爱好者,倒不如说是Valve游戏的忠实粉丝,也是一位《反恐精英》系列的忠实玩家。
hoho
那会儿Steam还是一个V社游戏启动器
曾经热衷于《反恐精英》的他,最擅长的模式并不是通常正式比赛中常见的“炸弹拆包”模式,而是简单的“团队死斗”,这是一种直接开打的模式,不需要战术,也不需要架枪,轻松且休闲。
除了在《反恐精英》的休闲服务器里尽情“射爆”之外,HOHO的另一大乐趣,就是看电竞赛事了。
当时《反恐精英》在美国其实并不算最受欢迎的游戏,反而在欧洲和亚洲地区更加火爆。许多重要的电竞赛事,譬如当时的WCG会在亚洲举办,为了看一场比赛,HOHO还得顶着300ms起步的延迟,回到亚洲服务器上观战。
hoho
起源于1997年电竞赛事CPL当时的场景
2003年近乎无敌的老SK战队,国内最早的《反恐精英》世界冠军wNv战队,都让十多年前的HOHO为之而沉醉。
“那时候的电子竞技,真要说‘火’,其实也挺小众的,和现在没法比。”在HOHO眼里,当时在美国更具有统治地位的射击游戏,是《光环》系列。这个系列不但在《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问世前,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游戏作品,同时,也拯救了初期销量堪忧的微软XBOX家用游戏机。
hoho
《Halo 3》的实体版
在热潮之下,HOHO也耳濡目染,逐渐成为了“光环”系列的粉丝,拿起XBOX手柄与好友联机《光环2》和《光环3》,成为了他在家用机上最爱做的事之一。
不过自从Bungle工作室不再开发“光环”后,这个传奇系列也开始逐渐走了下坡路,热度逐年退散。HOHO也很少再启动XBOX,尤其是当《DOTA 2》问世,他再也没开过XBOX,Steam这个曾经的“《反恐精英》启动器”在线时间倒是节节攀升。
当问到他的XBOX 还用不用的时候,HOHO笑着说,自己的XBOX 360都快吃灰十年了。

HOHO小时候,他和他的家人还在国内。
在那个洋货涌入国门的年代,他见到了许多漂洋过海的家用机,这些新奇玩意儿大多都出现在包机房里,自然而然的,包机房成了他最常光顾的对象——只不过在当时,无论是街机厅、包机房还是网吧,在当地都叫电脑游戏厅。
在他的记忆里,与家家都会有,便宜实惠的FC小霸王相比,这些出现在包机房的机器,不管是任天堂的N64,索尼的PS,还是世嘉的DC,都会有一个共有的特点——贵,当时正版机器的价格,都是一般人家所承受不起的。
至于正版游戏?当时大部分人连正版家用机都没见过。
hoho
存档记忆卡也算是历史的产物
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不仅仅是画面上的增强,比起许多即插即用,靠着密码或卡带内置电池存档的FC游戏,这些家用机游戏新的存档设备,也让当地的包机房老板有了一项的新服务——租存档记忆卡。
存档记忆卡是一种出现在老主机上的硬件,它的唯一功能就是为玩家提供存档服务。伴随着世代更替,如今早已成为了时代眼泪,而那个时候,如果你在包机房里打了一半的游戏不得不离开却又舍不得进度,那只能仰仗这张小小的记忆卡。
招呼老板给自己存档的记忆卡挂上号码,就像寄存东西一样交给店家保管,下次来的时候报上号码,老板自会将对应号码的记忆卡取出,重新插回到机器里,继续自己未完待续的游戏旅程。
hoho
划时代的《黄金眼007》
在包机房还活在明面的时代,任天堂N64上可以四人同乐的《黄金眼007》是HOHO最喜欢的游戏,而索尼PS平台上的,则是《铁拳》、《拳皇》以及《实况足球》。
再后来,包机房们在一夜之间就都消失了。
当时有一种说法,遭致禁令的罪魁祸首是赌博机的出现,让包机房在内的游戏厅的性质不再单纯。而对于他的父母那辈人来说,包机房终归是小众领域的事物,它的诡异消失并不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只有特别热衷玩游戏的人才会去包机房尝试家用机,绝大多数人对盗版FC以外的机器可能一无所知。”
雨后春笋般的游戏厅还没迎来阳光,便被遭遇整顿,剩下的躲进了阴暗的角落,成为了“黑游戏厅”,一些包机房的老板把机器搬回了自己的家,继续招揽着那一小群熟客。
下一次光明正大地接触到家用机,已经是HOHO去美国之后的事了。
在大洋彼岸,被严打的游戏机,仍然是娱乐产业的最前沿,叱咤风云的家用机巨头们已经厮杀了好几个来回,索尼的PS家用机步步为营,而世嘉因DC主机的失败黯然退场,这些都成为了今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的话题。
hoho
HOHO早已不用的“主机们”
不过据HOHO自己的接触,这场在网络舆论场里打的热火朝天的“战斗”,其实在现实中并没有这么“激烈”,自己所接触到的美国家庭,一般都会有家用机和电脑,具体用什么玩,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只是个选择的问题。
有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玩电脑游戏,而有的人更倾向于玩主机游戏,大多数情况下,玩家并不会偏执地固守在一个平台。
也正是这个原因,HOHO在PC玩《反恐精英》和主机玩《光环》的空档期里,他还尝试了最热门的《辐射3》、《GTA 4》以及《上古卷轴 5》,而与家人一起游戏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则是任天堂的WII主机。

2008年,回国的HOHO与朋友们一起去网吧玩《反恐精英》,由于在国外“久经沙场”,混战模式中HOHO进入了独孤求败的状态,一路碾压,朋友们几乎被打的还不了手。
很快,这种结局缺乏悬念的游戏让所有人都觉得十分无聊。
那时的国内网吧,DOTA对战已经逐渐成为了新兴项目,看着大家都兴趣了了,无心再战,有人提议:“那我们来打DOTA吧。”
这就是HOHO第一次接触DOTA时的情形。
回到美国后,由于工作忙碌,再加上当地玩DOTA的人并不多,HOHO也就暂时放下了不算太熟的DOTA。
hoho
当年的EHOME阵容
2007年往后,中国DOTA的电竞成绩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面旗帜,作为电竞迷的HOHO,自然而然也关注了一些DOTA相关比赛和视频,偶尔玩起来,还是以人机对战为主。
故事的转折,来自于一场如今看起来并不算好事的变故。
2009年,DOTA地图作者冰蛙与前“官方网站”运营者因版权和利益问题分道扬镳,自立门户,随后被Valve招入,官方表示正在开发一款“DOTA”的正统续作——《DOTA 2》。
作为Valve粉丝的HOHO自然喜出望外,最喜欢的游戏公司与新兴的DOTA项目联合推出新作,还能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剧情走向呢?
hoho
右边这位老哥的“光头”,就是早年V社游戏载入界面上的“光头”
测试资格激活码(硬件调查码),很快成为了《DOTA 2》问世第一年里玩家社区里最常见的字眼。
HOHO也在社区里抢到了东南亚地区的激活码,但直到他将激活码输进Steam时才发现,自己早些时候填写的硬件调查已经通过了,其实并不需要和大家一起抢码——自那以后,HOHO就继续开始了自己《DOTA 2》的人机游戏之旅。
在《DOTA 2》并未引进国内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历史悠久的DOTA汉化组,一直在负责游戏相关内容的本地化工作。由于HOHO在当时已经开始在社区做游戏教程内容,而且身处美国,有着时间上的优势,双方就开始合作为游戏社区添砖加瓦。
然而,兴趣组织毕竟是由来去自由的玩家组成,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DOTA汉化组成员大多因为工作和生活问题,逐渐不再活跃,HOHO就顺势接过了义务翻译和解析更新日志的重任,直至今天,已经6年半有余。
每天,他都会关注《DOTA 2》的更新内容和比赛动态,小的更新也许几分钟就能解析和翻译完,但大的更新则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斟酌和理解,有几次还需要朋友帮忙翻译,HOHO也会在发布版本更新翻译以后注明由哪些朋友帮忙翻译,极其消耗精力与时间,在这方面,HOHO的家人也给了他足够的支持。
hoho
结婚纪念日的微博
其实,HOHO是在结婚之后接触的《DOTA 2》,由于本身玩的很轻度,只玩人机和自定义地图模式,翻译解析游戏更新也大多用的业余时间,并没有引起妻子的反感。有的时候HOHO也会向她介绍一些关于DOTA社区里的情况,而妻子也一直支持他去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国际邀请赛现场。
关于这点,HOHO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夫妻在一起生活,就应当是这样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她喜欢的事情,我也都会支持和配合。”

HOHO妻子口中的国际邀请赛,简称Ti,是《DOTA 2》每年一届的“世界杯”。
对于圈外人来说,这项赛事最大的看点,就是每年都会打破世界纪录的奖金数字,媒体也爱配上“震惊”等字眼渲染电竞行业的潜力无限;而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去现场观赛,算是一个DOTA爱好者游戏生涯的终极梦想了。
hoho
HOHO现场拍摄的Ti4照片
2014年的夏天,HOHO买到了Ti4(第四届国际邀请赛)的VIP门票,在西雅图现场度过了难忘的两周——那也是V社唯一一次在Ti比赛上设立VIP级别的门票,按照坊间的传言,可能是这样实惠的门票让V社“感觉亏了”。
与一般只能在淘汰赛阶段现场电竞观赛的人不同,VIP观赛者可以和战队选手们一起观看交流TI小组赛的比赛,坐在V社的老板Gaben身边听他回答提问,以及提前购买TI游戏周边,从小组赛开始全程观赛。
清晨,HOHO和其他VIP观众们组队乘车赶往选手们下榻的酒店,开始一天的观赛活动,观赛的地点,就设酒店的大厅里。
大厅的左手边,是训练室,里面像电脑机房一样放着好几排电脑供选手训练,而大厅内,放满了桌椅,同时还设有好几块大屏幕,直播当前进行好几场小组赛的实况。
hoho
VIP观赛室
从早到晚,整个观赛过程中,官方无限量提供饮料、零食、自助早餐以及午餐,仅有的几十位VIP观众们或聚集在大厅里观看比赛,或四处游荡寻找自己喜爱的选手签名、聊天以及索要选手卡片。这是一种V社发给选手们的特制卡片,每位选手都拿到了千张这样印着自己ID和姓名的特有卡片,来派发给粉丝和亲朋好友。
在卡片的背部,还拥有一串代码,可以在游戏内兑换一个该卡片的数字版本。其实最早的时候,这个卡片的数字版本是没有选手签名的,在场的一位VIP观众突发奇想,向现场的V社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将选手的亲笔签名也加入到数字版的卡片中,事后,V社真的采纳了这一提议。
hoho
游戏周边商店
VIP观众的另一项特权,则成为了许多游戏饰品商人们的终极梦想——提前进入游戏周边商店(TI神秘商店)购买游戏周边。
由于《DOTA 2》的游戏内饰品许多是可以在市场交易的“货物”,所以也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甚至能炒到成千上万余元。与HOHO同行的VIP观众中,也有这么几位“商人”,他们第一时间进入商店扫货,再转手将周边和绑定的激活码以更高的价格拆开买卖,可谓“计划通”。
据说,有人去Ti现场买了一圈,不但没花钱,反而赚了不少。
hoho
HOHO《DOTA 2》收藏的一部分
而对于HOHO这种更加纯粹的DOTA爱好者,能感受到的,只有比赛中的震撼。那是一种对战双方的支持者们不断高呼战队的名字,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回荡在场馆里的场面,也是他对国际邀请赛最深刻的画面。
这是属于电竞的主场,也是属于电子游戏的主场。
幸运的是,那年也是中国电子竞技最高光的时刻之一——那是世界总决赛的一次“中国德比”,中国战队NewBee击败VG,在这届比赛上拿到了世界冠军。

玩游戏,终归不是一件生活必需的事。
从FC时代一路玩到现在,已经成家立业的HOHO,面对形形色色的娱乐形式,早已十分淡然:“玩游戏重点是自己不沉迷,家人也不会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沉迷游戏这件事,不仅仅是家庭的因素,也有自己的问题。”
HOHO一直很喜欢游戏,但最多一天也就玩几个小时的游戏,工作的事一直都没有耽误。不过他也有过控制不住的时候:“大学有一段时间,也因为过于自由,每天玩游戏,看动画比较多,成绩下降了不少。”
hoho
《堡垒之夜》在国外现在还是很火
时过境迁,令HOHO最感慨的,莫过于身边的娱乐方式,仍然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美国,更加方便携带的IPAD等平板电脑成为新一代玩家最常用的娱乐设备,《堡垒之夜》和《我的世界》成为了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
但在HOHO看来,不管是什么设备,还是要控制时间:“小孩子当然希望玩的越久越好了。”
另一方面,HOHO也听闻了许多诸如“杨永信电击疗法”这类社会新闻:“其实这些事我是比较震惊的,我相信年轻的家长在玩游戏上会更加开明,主流社会对于电子游戏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非黑即白的‘一刀切’思路才是让整件事变得不可收拾的原因。”
无论游戏交互形式伴随着技术进步如何变化,游戏都是服务于自己面向的受众群体,提供价格低廉的快乐。有的人喜新,什么火玩什么;而有的人恋旧,继续坚守热度逐渐退散的游戏和形式。从简单的玩,到为游戏社区建设而奋斗,乃至将这一切变为生活习惯。
HOHO便是后者。
如今,他的微博私信里堆满了各种关于游戏求助问题,未处理的询问可能排到几十个月后也处理不完,每天忙碌的俨然如一个非官方客服,但他依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忙解答,坚持在闲暇时间帮助普通玩家排忧解难。
每到年终岁末,代理商还会请他去参加社区贡献的典礼。
hoho
面具人HOHO
但低调的HOHO,从来没有以真面目示人,他做了一个“剑圣”的面具,把自己的脸遮住,就像很多中了百万彩票的人一样,因为他觉得:“人总有会离开的那一天,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社区是靠大家努力建设起来的,而我不过只是其中的一员罢了。”(完)
hoho
我们 | 如果你觉得这篇还不错,不妨点个“在看”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