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二选一:美的vs格力 温氏vs牧原 迈瑞vs恒瑞 茅台vs五粮液 招商vs兴业

大癌股的口水战经常发生在两接近公司的二选一问题上,格力粉和美的粉常年混战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还有一些观战不语看不清混战局面的真君子于是就两个都买,然后觉得问题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混战的人群最喜闻乐见的论证方式是从家国情怀到强国资产等烂七八糟的东西,少数人又沉湎于极为细枝末节的草根调研,例如啥某个装空调师傅的评语以及某个小区窗户上一眼望过去压缩机上面logo的占比再到把北极圈冰块融化面积作为领先指标的预期装空调数等等。

孙老湿今天就用一些最简单的时间序列法来演视一下让视觉动物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应该选谁的办法。

本文的前半拉是论述给那些做短期来回反手做选择该怎么弄的人看的,后半拉是论述给那些想在较长时间做唯一选择的人看的,各位读者各取所需

众所周知交战双方的前排步兵最喜欢直接拿二者股价做对比,美的格力过去一年的历史股价对比是这样的:

杨恒瑞微博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格力一直处于下风,然后中间有极短暂的一些交易日(众所周知的原因)超越了美的,看完这个股价对比,我们只知道格力好像大多数时间没美的高,然后就没有其他结论了。

但是且慢,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二者股价的间隙,好像从一开始持有二者的话,持有格力的在大多数时间段应该比美的要挣钱,是不是?

简单点说就是上面这个图形不好用,正确比较二者股价的方式如下图:

杨恒瑞微博

上图为美的与格力股价的自然对数之差,为什么要取自然对数这么麻烦的东西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金融数学,没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二者的股价之比,或者理解为做空美的做多格力的收益图,这样就从逻辑上理解这个东西。上图任何一点的值减去前面任何一点的值就是如果你做多美的同时做空格力的收益,从上图可以看到,如果你做空美的做多格力的话,有三段往上走的波浪你是挣了钱的,无论是整体而言还是大多数时间你应该是亏钱了。

看到上面黄橙灰三条线了么?那是孙老湿为喜欢看均线的战士们做的20/60/120均线,有人是不是有冲动根据均线时而做多美的做空格力,时而反手做多格力做空美的来挣钱呢?

不用肉眼看了,孙老湿给你来个量化的图形结果:

杨恒瑞微博

如果你以对数价格差偏离20日均线1.48个sigma(为什么是1.48而不是其他呢?这是孙老湿的系统自己算出来的,不是随意指定的一个数字)建立做多美的做空格力的话,偏离为0的时候平仓,上图灰色线段就标出来了你分别进去和出来的点

结果如下:

杨恒瑞微博

在过去一年你累计可以有11次操作计划,你的胜率是64%,看起来挺高是不是?不是有很多大人物都说过只要胜率超过51%就能去干么?不过你的预期收益是 -0.3%,为什么胜率明显大于50%还会亏钱呢? 因为除了胜率还有赔率嘛,你亏得次数少但是亏得多嘛,所以可见大人物说的话不能全信。

孙老湿一直以为所谓的网格交易都是股市义和团的大刀,直到后来在几家机构的自动化交易程序里也看到了这把武器,才发现原来清兵也用这个啊,孙老湿上文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在短期价格信息中做出决策,孙老湿上面公布的做法是唯一依赖于金融数学原理的“科学方法”,不能保证挣钱,但能保证你没用错套路,无论是义和团的大刀还是清兵的光纤服务器里跑的套路都是错的

关于较长时间段的选择,孙老湿没有网络夹头们一张嘴就是啥荒岛持股、一只股一辈子、再不济也是十年一只股的修养,孙老湿说的较长时间段是指两三个财报一个阶段,当然不排除每个阶段完了还是它,就好比每年都离婚然后重新结婚,说不定一辈子还是一个人也说不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肯定不是了。

一说长期夹头们首先是要来估值的,PE/PEG、护城河、商业模式以及董事长有没有翻墙去竞争对手的嗜好和体力哐哐哐来一堆。

我们看一下美的/格力的PE之比图:

杨恒瑞微博

好像美的越来越低估,所以我们应该买美的,是这样吗?

PE1/PE2

=(P1/E1)/(P2/E2)

由上式可知,这个由四个变量在两个时间段混合计算出来的值,PE1/PE2越来越低的原因有很多种组合,这种合并计算的方式把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给掩盖了,例如A公司利润相对B公司利润下跌了50%,股价相对下跌了70%,也会带来PE比下降的图形,那么应该买入A公司而卖空B公司吗?答案显然是不一定的。

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很简单:

PE1/PE2

=(P1/E1)/(P2/E2)

=(P1/P2)/(E1/E2)

我们把变量拆分之后,以时间序列的方式来展示就清楚多了:

杨恒瑞微博

上图是市值之比vs三种利润算法的时间序列(所有三种利润的计算方法均为过去四个季度的TTM),其中灰色线段延伸出去的趋势是孙老湿利润指数法对核心利润未来两期的滚动预测。

根据孙老湿肉眼看了上千个对比的经验告诉你一个结论就是:上图黑色市值之比曲线和下面三条利润曲线未来走势的趋势就是:两条曲线的一阶导数高度相关,且在某种情形下必然发生穿越。孙老湿一说穿越两个字,想必有些人会嗤之以鼻,孙老湿只能说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你肯定木有理解两条线背后的金融学原理而已,这个穿越背后的含义与啥K线的互相穿越完全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情。

视觉动物肉眼看想得出结论的话,很简单,肉眼看三条利润曲线的趋势,然后把这个趋势赋予市值之比曲线,对比实际曲线,就是未来的趋势,以上图为例,孙老湿手工画一个趋势给你演视一下:

杨恒瑞微博

上图黑色市值之比线大概率不会发生穿越灰线往下,大概率会发生至少与灰色线一样斜率的走势,小概率会发生超越灰线斜率的走势。

肉眼一眼看过去上图,应该选那个呢?A/B越来越大,你长期持股是持有A还是B呢?

不过且慢,众所周知股价不仅是现金流的贴现也是投资者预期的表现,上图虽然有孙老湿给出的对核心利润TTM的指数法预测值,但是少了对于这个增长的预期的反应

还是孙老湿上面拆分PE的一样的套路;

PEG1/PEG2

=(PE1/G1)/(PE2/G2)

=(P1/E1/G1)/(P2/E2/G2)

=(P1/P2)/(E1/E2)/(G1/G2)

我们不需要做上面这么复杂的除法,只需要把几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做出来就可以了:

杨恒瑞微博

上图出现了一根橙色在黑色市值比之上一路上涨的曲线,这样说吧,根据孙老湿看过的n个图形,在橙色曲线高速上涨的情况下,极大概率黑色曲线是在橙色曲线上面运行的,而不是在下面,最差也要追着橙线跑。再次提醒:孙老湿这种貌似描述伪科学图形的言论背后都是金融学原理决定的,千万不要跟啥金叉银叉混为一谈。

关于如何在格力和美的之间做出较长期选择的论述就说完了,我们再来看一个对比的案例,会加深一点认识:

苏泊尔vs新宝电器:

杨恒瑞微博

杨恒瑞微博

黑色市值之比时间序列一路直追与其他序列回合的动力强不强?所以如何在苏泊尔和新宝之间做选择呢?

牧原vs温氏

杨恒瑞微博

杨恒瑞微博

看了上面这个图,就不会对牧原和温氏的走势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呼了,市值比只不过是围绕着增长倍数在上下波动而已。

茅台vs五粮液:

杨恒瑞微博

杨恒瑞微博

迈瑞vs恒瑞

杨恒瑞微博

杨恒瑞微博

招商银行vs兴业银行

杨恒瑞微博

杨恒瑞微博

说明:影响股价的因素千千万,看了本图就说还有啥因素很重要,你需要做的不是说并未考虑这因素的图不行,而是自己动手去把你觉得重要的因素添加进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