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传奇:城头变幻大王旗,为何慕容家族内部会不停地火并?

十六国传奇:城头变幻大王旗,为何慕容家族内部会不停地火并?

慕容集团

慕容氏政权的奠基人慕容廆,因与其庶兄吐谷浑构隙,迫使吐谷浑远走边陲;前燕政权建立后,慕容皝又与慕容翰、慕容仁兄弟相攻;入据中原后,慕容垂遭太傅慕容评的猜忌,愤而投降前秦;如此等等。要说慕容氏家族最惨烈的一次火并,则是后燕灭西燕的战争。至此,慕容氏的内部争斗也达到了沸点。面对皇位的诱惑,后燕皇帝慕容垂,毫不犹豫的向同种同族的西燕大打出手。

西燕政权也是在苻坚淝水兵败后建立起来的,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回到前燕旧地起兵反叛,在中山建立后燕政权。几乎与此同时,北地长史慕容泓也在关东(函谷关以东)起兵,自称济北王,建立西燕政权。平阳太守慕容冲也随后响应,在被前秦军打败后,与慕容泓汇合,致使西燕兵力增至十万,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西燕尽占关中之地,让一息尚存的前秦失去了最后的根本。

但这样一来,慕容氏便有了两个政权。而这两个政权又很难说得清谁是正统。因为,一则前燕毕竟早已灭亡多时;二则前燕末帝慕容暐在慕容泓起兵后,“谋杀坚以应之”(见《晋书》),打算刺杀苻坚作为内应,结果,事情败露反被苻坚处死,前燕的传承就此中断。慕容垂是慕容暐的叔叔,慕容泓和慕容冲是慕容暐的弟弟,都是慕容氏的血脉宗亲,又都不是皇位相传的正宗。也就是说,他们谁都可以光复燕国,谁当皇帝都行。所以,慕容垂和慕容泓打的都是大燕的旗号。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谁都想成为慕容氏政权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这样,西燕与后燕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谁都想做王者,谁也不愿甘居人下。况且,二者后来的关系也已不可调和,西燕末帝慕容永在位时,将慕容垂的子孙全部杀掉,“男女无遗”(见《资治通鉴》),一个不剩。所以,即便慕容永想和解,慕容垂也绝不会答应。慕容永是慕容皝的堂侄,和慕容垂是堂兄弟。这次,慕容氏又上演了一次手足相残,最后结果,慕容垂大败慕容永,“斩首八千余级”,并捉到慕容永,“数而戮之”,还将追随他的下属全部杀光,慕容永所统“八郡户七万六千八百”(见《晋书》),也尽归后燕所有。火并西燕,既扩大了后燕疆域,也让后燕国力大增,为慕容氏再次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燕败给慕容垂,其实是迟早的事。可以说,西燕的灭亡,早从其建国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在被后燕火并之前,西燕内部的自相残杀,就早已激烈上演。西燕总共存活了十年,却有过七任帝王,而末帝慕容永自己在位时间就达八年之久。公元386年的上半年,是西燕的多事之秋,篡杀成了家常便饭,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换了四位皇帝。在这半年里,慕容氏同宗同源的亲情,也显得尤为淡薄了。

西燕的内部厮杀,和他们草创起来的班子有关。慕容泓仓促起兵、仓促建立政权,又只顾打仗和自保,并没有形成一套很严密的管理机制。慕容冲的一支与之会合后,力量虽增强了,然而结构却更加松散。慕容氏内部人心不稳也是个重要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想尽快东归,回到前燕故地。因为他们的故土在东方,他们最初的政权也在东方,来到关中是赶鸭子上架、是被逼的。这种思潮很普遍,就与西燕统治者的思想发生了偏离,特别是慕容冲。

事实上,西燕的内部厮杀,也是从慕容冲被杀变得白热化的。慕容泓被部下杀死后,皇太弟慕容冲继任。慕容冲占据长安后,找回了昔日的尊严,通过血腥屠城也得到了心灵的释放。但他又迷恋关中之地,“课农筑室,为久安之计”(见《资治通鉴》),以至于“鲜卑咸怨之”(见《资治通鉴》),部众的情绪很不稳定。其实慕容冲不想东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惧怕慕容垂。慕容垂此时已在中山(今河北定州)称帝,其在慕容氏家族中的威名,远非慕容冲可比。况且西燕在实力上,也和后燕差着好大一截。

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杀戮。左将军韩延和前将军段随攻入皇宫,将慕容冲乱刀砍死,拥立段随为燕王。西燕政权改姓,慕容家族肯定不答应,于是,过了不到一个月,大将慕容永和慕容恒攻杀段随,拥立慕容觊为帝。慕容觊和段随一样,也只当了一个月皇帝,便被护军将军慕容韬刺杀。慕容永又杀慕容韬,立慕容冲的儿子慕容瑶为帝。之后,慕容永和慕容恒又起纷争,慕容永攻击慕容恒,顺便将慕容瑶也收拾了,拥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帝,但慕容忠也只是个傀儡,不久,部将刁云反叛,杀死慕容忠,拥立慕容永。

不难看出,在这场厮杀中,有一个很活跃的人物---慕容永。其实自段随被杀后,西燕政权一直都在慕容永的掌控之下,段随之后立的几位,不过都是摆摆样子的傀儡而已。严格说,西燕也是从慕容永开始,才有了些政权模样。之前的西燕,更像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游击队伍。慕容永最初对慕容垂称臣,没有即刻称帝。攻下长子后,西燕政权得到暂时稳固,慕容永也随即称帝,这让慕容垂最终下了剿灭他的决心。

(本篇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