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张国荣:17年了,我们还是没有忘记他

风华绝代
风华绝代

只要戏里的程蝶衣和欧阳锋还在触动观众,张国荣的灵魂也就永存。而年轻的观众,悼念的远不止是一个漂亮早逝的八十年代明星,更是在惋惜一朵没耐住人间霜雪的花,喟叹着美丽总被死亡摧折,而死亡却让美丽的更加美丽。

风华绝代

前段时间因为某流量小生的粉丝,娱乐圈和公共舆论闹得沸沸扬扬,期间也莫名其妙地带上了张国荣,起因是为了争夺“哥哥”这个称呼。流量小生的粉丝在网上质疑张国荣粉丝造假,理由是“张国荣最年轻的粉丝按年龄来算至少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怎么可能有年轻人”。

按照现如今粉丝圈子的划分来说,很多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应该都只是张国荣的“路人粉”,只是对他有好感,或许偶尔听他的歌看他的电影,但不狂热。问过身边同龄的朋友,也几乎都是路人粉。平时看不出太喜欢他的朋友里,有人说他“风华绝代”,有人说陈奕迅翻唱的《最冷一天》与他的原唱没办法比。一个已经去世十几年的明星,依旧不断在被新的年轻人喜爱,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香港文化的黄金年代,美丽的皮囊和精湛的演技那么多,为什么被选择的是张国荣呢?又为什么只有张国荣呢?

风华绝代
风华绝代
风华绝代
电影《新上海滩》(上) 电影《胭脂扣》(中) 电影《倩女幽魂》(下)


说到原因,“死亡“大概是绕不过去。一位早年在报纸工作的长辈说,那一年张国荣的死讯是在报纸收版之后传来的,他与同事都觉得这是愚人节玩笑,紧急核实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真的,恍惚中觉得这是一个时代过去了。之前的侥幸与之后怅然若失让他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平台工作,都会选择在三月三十一日纪念张国荣。每年的愚人节,有很多朋友都会在社交网络上自发悼念张国荣,有些长篇大论,有些只配一张图,这是互联网的共同记忆。

风华绝代
风华绝代
电影《霸王别姬》(上) 电影《阿飞正传》(下)


很多人说,张国荣被年轻人悼念是因为“颜即正义”和时代滤镜。其实若要说容貌,他不是无可挑剔的,远有尊龙,近有“天涯四美”。但他的风情在大荧幕上却再难看到了。《霸王别姬》里一张涂满脂粉流泪的脸,《春光乍泄》里满头鲜血下颓唐又偏执的眼神,就连演枪战片《纵横四海》时都有一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天真和脆弱。他演的电影,有很多部都是不敢也不忍心再看第二次的。电影里喷薄而出的情感因为浓度太高而甚至给人一种压迫感,在这样浓郁的情感里真真实实在燃烧的是张国荣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灵魂。戏里的阴郁和脆弱,戏外的善良和洒脱,最终被急促的死亡编织在了一起,让他的短暂的一生像是他演出的一部悲剧。只要戏里的程蝶衣和欧阳锋还在触动观众,张国荣的灵魂也就永存。而年轻的观众,悼念的远不止是一个漂亮早逝的八十年代明星,更是在惋惜一朵没耐住人间霜雪的花,喟叹着美丽总被死亡摧折,而死亡却让美丽的更加美丽。

风华绝代
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开得赤裸裸

95年生的我最早接触到张国荣,可能是在某一年的四月一日。那时候还在上高中,微博刚刚兴起,我的个人意识也才刚刚苏醒,于是反复听了很多遍国语版的《我》,在KTV里也似懂非懂地唱过很多次。“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开得赤裸裸”,这句大概契合了很多半大不小的孩子对自我和对与众不同的追求,怎么都能听出一种孤芳自赏的勇敢。十年后的我偶然听到了粤语版本的《我》,又好像听出了点别的东西。他唱:“我是什么,是万世砂砾当中一颗,石头大这么多,我也会喜欢这个我”,与少年时的一腔孤勇不同,这是对注定消逝的短暂人生的最佳反驳。

风华绝代
风华绝代
电影《霸王别姬》(上) 电影《阿飞正传》(下)


张国荣的歌,不像陈奕迅和周杰伦一样陪着我们长大,但却在成长中的某些时刻做了我们人生最贴切的注脚,不只是因为歌词贴切,更是因为歌如其人。从没看过他的演唱会现场和视频,但在KTV点到《我》,看到屏幕里他留着长发在聚光灯下眼神动容地唱:“我就是我”,像是看到了每一个在演艺事业和人生夹缝中挣扎的他,也看到了每一个在自我和世界的夹缝里挣扎着的自己。

风华绝代
电影《纵横四海》


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张国荣亲密接触过的,同哭同笑的那一批忠诚爱慕者终将老去,而这一代的年轻人,注定只能隔雾看花。我们隔着屏幕和年代的沟壑看张国荣,从回忆录和明星采访里了解他,但这也一定不会妨碍每一代的年轻人喜欢他,无论是所谓跟风还是真情实感。不像很多明星,已逝的张国荣再难给年轻人风暴席卷般的震撼感,但他给每个人带来的是一圈圈小的涟漪:不是痴狂的爱与着迷,是轻微而不散的灵魂触动,然后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看到他的某一部电影,听到他的某一首歌,感慨原来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啊。

↓视频更精彩↓

风华绝代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