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林森,男,55岁,海南乐东人,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海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三亚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省、市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成员。
■战“疫”·对话
2月21日,来自湖北省松滋县56岁的吴先生,经过治疗,走出了三亚中心医院的大门。
这一天距离他进入新冠肺炎防治隔离区病房开始,过去了整整30天。
第二天,和其他同事经历过诊治吴先生、与“死神”赛跑的三亚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林森也走出隔离区,在酒店内休整和接受医学观察。
问起救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感受,林森给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发来4个字:惊心动魄!
●绝不放弃:
30天“拉”回一危重症患者生命
记者:从媒体通报看,2月21日出院的吴先生曾告病危,他当初入院的情况怎样?
林森:他是1月23日入院的,之前在其他医院诊断显示:体温最高时39度,肢体乏力。来到病房3天后呼吸衰竭,而且睡眠欠佳、食欲不振。其有甲亢病史,或受此影响,病情比较复杂、严重。
记者:对于吴先生的诊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林森:主要有4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要充分地进行“氧疗”。在临床上,一般先是使用高流量的面罩吸氧,其次是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仪,接着是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在我们治疗过程中,尽量用高流量呼吸湿化仪或无创呼吸机,解决患者的氧供问题。
二是做到精细化的液体管理。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尽量控制为负平衡。
三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稳定。
四是加强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的使用,另外还包括中医中药的运用调节。
记者:从已告病危到病情稳定再到出院,您觉得最关键的那个节点是什么?
林森:每个节点都很关键,环环相扣,包括隔离区外的专家组也随时进行病情干预。还有,我是ICU出身,另外一个感受就是要当机立断,判断要准、处理要快,不能有丝毫犹豫,只要你的思想有一点点摇摆,就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是最致命的。所以面对疫情,考验的既是我们的医术,也包括信心和判断力,以及处理事情的果敢性。
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对他都有绝不放弃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动摇,患者就救不回来了。
记者:截至目前,吴先生是出院患者中治疗时间最长的,这传递了一个什么信号?
林森:我想是信心吧。他来的时候病情就重,后来又告病危,经过三亚中心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也包括外面的专家组,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他救了回来,说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可以打胜仗。
●惊心动魄: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记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多名重症、危重症患者已经转“危”为安,而且有几名出院了,如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您的心情?
林森:惊心动魄。
记者:您最想表达的并不是高兴或者欣慰……
林森:我肯定高兴而且欣慰,但最难忘的是在病房里的每一分每一秒。现在,我的同事还在隔离区继续战斗,最后的胜利还没有到来。
记者:为什么是“惊心动魄”?
林森:从医学角度说,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重度传染类疾病,它不仅仅是单纯地治疗一种病毒。我们会把患者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疗,根据其身体方方面面的状况进行诊治。比如说患者有过往病史,就要把它考虑在内,怎样用药才能多方兼顾、不会引起其他反应,这是一个综合研判。
之所以说“惊心动魄”,是因为我们要时时观察患者对于治疗的及时反应,用某种药物时效果是好是坏,如果不好的,必须立即进行调整,不能耽误时间。
记者:这是在和病毒抢夺时间和空间。
林森:所以说这个“战斗”要依靠每一名医护人员,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差一点都不行。像给患者输入液体,我们要计算到最小单位的剂量,不能多也不能少。
有一名患者,他入院的第一周时间里,病情极其危重。我们当值的医护人员就要随时观察数量变化,再进行对症诊治,终于让患者恢复正常。
像吴先生被告病危的时刻,其实就是病毒“进攻”最猛烈的时刻,要通过不同医学科室人员的不同手段,把他的身体机能调整到抵抗力最强的那个节点,抵挡住病毒。只要这个时刻扛过去了,病情就会稳定及好转。
记者:这种彼此间的“对峙”,大约持续多久?
林森:一般是8到10天这个周期吧,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过了这个窗口期,基本就没问题了。我们要抢的就是这一段时间,我想只要过了这个峰值,病毒就会减弱,最后被赶跑。我们诊治过的多名危重症、重症患者,就是这样争分夺秒,使其病情逐渐减轻,转化成普通患者和达到出院标准。
●隐蔽战线:
患者身体不是越“补”越好
记者:如您所说,战胜病毒很重要的一点,是个人体质的强弱,那么补充营养非常关键。
林森:人的身体健康需要的是整体的平衡,对于隔离区内的重症患者,营养少了没有抵抗力,营养多了就会造成额外的负荷,反而不利于治疗。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营养支持特别重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别,分别制定营养标准。
记者:在这方面,包括隔离区外的我们,也包括病房内的患者,或许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林森:对于外面的人来说,能看见的是患者经过治疗走出医院,但背后的故事就多了,医护人员努力的成败在于每一处细节。
十几天前我们收治了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病情都比较严重。男患者是危重症患者,饭量大,开始的时候把妻子的那份餐也吃了。我们及时发现后,赶紧和他妻子商量,让两个人分开居住。在一起住的话,丈夫想吃,妻子再心一软,不好控制他的饮食。因为他有糖尿病,在吃这方面必须要严格把握,否则血糖就会变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记者:患者应该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林森:我们必须把每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序讲清楚,征得他们的配合。对于抗击疫情,我们自己的努力是一方面,患者的积极配合也非常关键。对于医护人员的建议,他们都会听。
记者:患者正在陆续出院,您多久没有回家了?
林森:从农历腊月廿七进入专家组开始到进入隔离区,我就没有回家、没有和亲人见面了。刚才住进医学观察的酒店,80多岁的妈妈还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啥时候回去。我说不一定吧,要看疫情控制情况。起码,我还要在酒店隔离14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