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战疫
2020年 3 月15 日
编者按:
疫情当前,许多社区采取了“严管”,有过密切接触史或重点地区活动史的居民都要接受隔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期间担起“大任”。文章记录了一名90后社区工作者小王复杂、辛苦、五味杂陈又充实饱满的一天。本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罗茜同学对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访谈整理。文末访谈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个人感受。
“感受”专栏文章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或使用,转载及合作请询邮件至allisonlixiao@yahoo.com,但欢迎个人转发。
公卫小王的一天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六点的闹钟响了,我不耐烦地按下,慢慢地打了个哈气,睁开惺忪的睡眼,与宿舍的同事们相互催促着起床。大家好!我是小王,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90后公卫人员,今天是四年一次的2月29日,也是我们连轴转的第三十二天。匆匆洗漱完,扒拉了几口饭,便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穿戴好今日装备,口罩、护目镜、头套、手套、防护服、靴子样样不能少,和五名同事一起坐着专车去定点隔离酒店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从2月下旬开始,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名医务人员被划分成两个团队,分别负责定点隔离酒店密切接触者和小区居家隔离密切接触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所需,以及所有区域的定时消毒工作,我被委任为定点隔离酒店的小组长。
在路上,一边闭目养神一边想着昨晚接到的好消息,又有一名治愈出院的患者可以到酒店进行隔离观察了,真心期待早日可以清零!一进酒店后,我们把前台交接区和临时消毒通道摆放好,等待着这名患者的到来。不一会儿王大爷就到了,我上前与他问了个好并发放了“七个一”,“七个一”是一个多月抗疫以来我们团队为转介隔离人员准备的抗疫礼包,即一支体温计、一个口罩、一张表格、一支笔、一本宣传册、一个含84消毒液的喷壶、一块毛巾。我引导着王大爷进入隔离房间,并耐心地叮嘱王大爷入住后需注意的重要事项。告别后,背起我心爱的“小绿”(绿色消毒箱)开启“洗刷刷工程”,一遍遍对酒店的楼道、墙面、屋顶等各个区域进行消毒。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习惯了这套像电影中生化危机的装备,每日的操作流程也熟记于心。还记得,大年三十接到正月初五需要提前返工的通知时,心里的畏惧、家人的惶惶不安,不过现在已经泰然处之,也习惯了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
一晃眼,临近中午了,与负责酒店下午工作的同事交接完,我先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算吃午饭,刚换好衣服,突然接到密切接触者孙大娘的电话,“胸憋?多长时间了?还有哪里不舒服吗?”听起来她好像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我回复道“马上到!”于是,放下刚打的午饭,立马跑去药房拿到硝酸甘油,并联系120急救,迅速赶到隔离区,把药送去,叮嘱她如何吃药,半小时后,大娘感觉好多了,我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这时才猛然想起大娘还是密切接触观察者。那一刻,我似乎突然明白,在危急关头,职业身份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胜过个人利益。
在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上,打开手机,健康防护群与康复隔离群有几十条消息等待查看,匆匆扫过去,原来同事在询问大家所需,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十分热闹,主任也在群里说要送一箱苹果给大家。我们团队的惯例是,每到居民解除隔离后就会发放新鲜水果,看来今天又会有一波解除隔离的居民了,心里特别欣喜和宽慰!
健康防护群与康复隔离群是我们与观察者紧密联结的桥梁,通过这两个微信群,我们每天都可以了解观察者的生活与需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跟踪其身体健康。但是,隔离的时间越长,也会有一些人出现烦躁愁苦的情绪,我们一直担忧和警惕会有此类事情发生,又怕伤了和气但又想保护居民的健康。说实话,面向社区居民的防护工作并不如想象中容易,当然,大部分居民在特殊时期是非常理解配合的,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与居民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但辐射21792人,人员繁多复杂,也免不了刁难。
最近浏览新闻时,就看到一位武汉某社区的书记被一位居民责骂后,只能无奈地安抚到“好的”,又再几位居民的感谢下突然痛哭流涕,当看到这位书记憔悴的脸庞与委屈的泪水后,我也忍不住鼻酸落泪,在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经常是在酸甜苦辣的五味杂陈中度过一天。
唉!说曹操曹操到,果然说什么来什么。下午,一名黑龙江籍的返乡大哥以暴躁的口吻,向我提出“越狱”的打算,来不及多想,我立刻严肃地回复到“马上来,我面对面跟你谈”。一路小跑,想着绝对不能让他因为隔离导致心情郁结而轻生,迈着坚定地步伐,公卫小王抵达隔离区,“咚咚咚”,大力敲开黑龙江大哥的家门。看着脸色涨红愤怒望着自己的蒋大哥,我说,“大哥,您是有什么疑惑吗?……对,原则上您现在得在咱这儿隔离十四天,这也是为了您的健康、安全着想,您解除隔离了还得工作养家呢,您说是不是?!.....”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呕心沥血”的耐心劝慰下,大哥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我知道,我就想确定一下我什么时候能走,在这儿待的时间太长了,干不了活儿,总感觉心里没底,这我再确定了一下时间,也就踏实了,没事儿了!”蒋大哥一句“没事了”,让我心里沉甸甸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望着还带些愁容的蒋大哥,我又不放心地说“哥,有事儿您就跟我说啊,不要一个人闷在心里,我们会渡过难关的”,“好嘞”。离开蒋大哥家后,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我年纪小、个头也不大,如果蒋大哥再激动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不过,幸运地是结局是好的。
天黑了,看来已经晚上六点多了,按往常的规定我们可以下班了,但特殊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基层下沉工作,所以当然还是要继续和同事们一起待在岗位上加班。吃过晚饭后,我们又开始各自填表格、整理资料及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暗自回想这“跌宕起伏”的一天,其实却是我们每一位平凡又普通基层人员的日常工作写照,正埋头统计隔离区居民的今日概况时,同事叫到“小王,又有人要来集中隔离了,咱们得去帮忙了,赶紧走吧”。好吧,公卫小王今天又要继续熬夜啦!
凌晨1:37,到家,我是公卫小王,大家晚安!
访谈者感悟
小王是一名扎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后女生,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在访谈中,我询问到当知道自己作为一线人员需要去应对社区疫情的防护工作时心理是什么感受,她说还是害怕的,家人反复叮嘱要保护好自己。但是,职业的初心与使命压制住了中内心的畏惧,把带给隔离区人员健康、保障辖区居民生命安全的担子抗在肩上。疫情让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联系愈发凸显,平凡世界中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都在这种关联中寻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无论是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连夜奋斗追赶医院建设的工人,还是捐助物资的爱心人士、跑在家家户户的快递员、保障辖区安全的基层人员,乃至杜绝出门的普通居民,都选择躬身入局,通过自己的奋斗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努力中。也正因此,我国的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个体不仅仅是个体,社会也不单单是社会,它们在相互塑造中共生,个人改变与社会变革实现着同一性。这个寒冬因疫情的蔓延与肆虐而异常压抑,也因举国上下各行各业的力量而异常温暖。一直以来,课本告诉我们,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但我很少能深刻地感知到内在的息息相关。直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选择为国家生存、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时,内心的感动与敬佩油然而生,是的,我们每个人的微小命运都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命运。“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却是切身的喜悦和感悟。”(《舌尖上的中国》)小王的一天是平凡世界中个体的写照,也是群体行为整合在社会全局的缩影!
写在最后
2020/03/15
我们组织的这一系列文字,是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普通人的感受和体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琐碎日常,是平凡而鲜活的故事,尽管这一切都是特定语境之中的叙说。我希望,这样的文字可以让我们有所思、有所行。
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向往自由的,而恐慌和歧视是自由的反题。
——何雪松
上海高校智库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