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浏览文章,在一篇【吐槽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的文章下面看到一条留言:
我是个差生,好多次想过自杀,但是一想起郑渊洁的经历,就觉得差生也有出头之日,也可以做童话大王……
这位网友显然是个学生身份、成绩不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压力下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他却能从郑渊洁的身上看到希望——“差生”也有春天。
郑渊洁的童年经历跟他《童话大王》里的故事一样,充满魔幻色彩,这都要归因于他小时候遇到的两个“狂之又狂”的代课老师。
01老师A:郑渊洁没有出息!
小学二年级,郑渊洁有一次上课走神,老师看到后“故技重施”,立马提问刚才讲的是什么?郑渊洁答不上来,于是,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就罚他站在最前面对着自己说一百遍:郑渊洁没有出息!
喊100遍自己没出息,这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堪的事情,任谁也气到发抖。
摧毁一个人最厉害的招数,就是臊着他。老师虽然没有打他骂他,但是却比打他骂他更让他难受。
显然,老师是这方面的高手,看到郑渊洁当着全班同学自我羞辱,顺便还可以“杀鸡儆猴”。
但是,郑渊洁没有哭,愤怒和羞愧促使他是用一个手指头掐另一个手指头的肉,以至于掐出很深的血印。
回想起这次经历,他说至今还做噩梦,老是梦见这个内容。
02老师B:名字有“渊”没有用,实际上你很无知!
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标题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拿到题目后,郑渊洁左思右想觉得这个作文主题有问题,他说:“你先要搞清楚自己是鸟儿还是虫子,如果你是鸟儿,早起可以丰衣足食,但是如果你是一只虫子,就睡懒觉,这样可以避免杀身之祸。”
于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看了以后说这不行,这篇文章没有按照要求写。
郑渊洁没有辩论,就先把心中的郁闷放在肚子里了。
但是,语文老师把郑渊洁作文的“诡辩思路”告诉了下一堂课的数学老师。
数学课刚一开始,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点名要求郑渊洁回答。
郑渊洁说这道题最保守也是一道哥赫巴德猜想。因为答不上来,数学老师就开始数落他:“名字里有渊没有用,实际上你很无知!”
人格受到侮辱,郑渊洁怒不可遏,回到座位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拉响了课桌里的“拉炮”。
老师说:“郑渊洁,你被开除了!”
在一片硝烟弥漫中,他昂首挺胸离开了教室。
在《鲁豫有约》采访中,郑渊洁回忆起这一幕无限感慨,他调侃说自己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自杀式爆炸实施者(第一个是董存瑞)。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写作之路上要感谢两个人,一个人是他的父亲,另一个是二年级教他的语文老师。
郑渊洁人生的反转是因为他有个好爸爸
郑渊洁说父亲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从没打过他、没说过重话,他调皮捣蛋唯一处罚的方式就是“写检查”。
“拉炮”事件后,父亲还没来得及“发作”,郑渊洁就亲手“呈上”自己准备好的检查,父亲看完检查后居然被儿子的文字所折服。
虽然后来向学校解释请求复学无望,但是父亲在领着他回家的路上安慰儿子说:没关系,我在家教你!
郑渊洁长大了当掏粪工人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不可理喻,郑渊洁心中小小的写作种子正是被一个欣赏和肯定他的老师点燃的。
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作文,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比如当科学家、作家、当人民教师等等之类的。
当时看到宣传劳动模范掏粪工人的先进事迹,于是他写了一篇《我长大了当掏粪工人》的文章,也许因为选材新颖,老师看到后竟把这篇文章推荐到了校刊上。
正是老师的鼓励,给了郑渊洁更多写作的动力和信心,他说至今一直有个错觉——“全世界我写作写的最好”。
世界上没有差生,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学校教育的弊端要靠家庭教育去弥补不足。
在郑渊洁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而且是全能天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就是激活孩子体内的某个细胞(比如写作老师就激活了他的写作细胞)。
郑渊洁有一句名言:
这个世界没有差生,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如果一个老师,你没有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那你至少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鼓励。
在童话《驯兔记》中,形象描述了老师和家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听话、顺从、毫无差异的乖学生的过程,在同名影片中,老师那种面目狰狞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尹建莉老师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女儿的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一些让人无奈的老师。比如女儿圆圆的数学老师给学生发作业本时有几种发放方式:
如果做对了,她就把本发到学生手上;
如果有错题,就扔到地上,让学生弯腰去捡;
如果学生的错题较多,不但作业本扔地上,还要捏学生的脸蛋。
这位数学老师和郑渊洁的数学老师一样,都是以这种冷暴力来制服学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这样评价老师的职业:
我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如果认为老师是没有错误的,这很不客观,而且这样一种认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幻的期待,我们不能说一个人因为当了教师就变成了没有缺点的人。
学校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要靠家庭教育去弥补,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化解他们学习的困境,主动找老师沟通,或者向学校反映有关问题,如果孩子在学校遭遇老师不公的待遇,在家里还因为承受来自父母的训斥,那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无趣、冷漠甚至是残酷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极易产生厌学心理。
同时,从郑渊洁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世上本无差生,只是有些孩子不善于应付学校教育而已,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璞玉,等待父母和老师的精心雕琢,如果不慎成了一块顽石,那一定不是孩子的错。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