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没有消费券

广州财政厅

撰文 | P.K

左等右盼,千呼万唤,广州人终于迎来了“广州版消费券”。

不同于外省的杭州、温州等城市,也不同于省内的佛山、中山、珠海等兄弟城市,省会广州独独选择了补贴汽车消费。之前早早通过官媒放话要在五一前发放的文旅类消费券,却最终跳票。至于市民翘首以盼的餐饮、商场消费券,更是影儿都没有。

用粤语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广州版消费券”的心情,就是——嘥气。

1

广州的意思大概是:我鼓励你买车,但不鼓励你出去玩?

点解鼓励买车?理由和广东省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一样。用南方日报的分析来说,是因为广东汽车产业产量高、产值大、利税高、就业多。说白了,就是能贡献GDP和利税。

点解不鼓励出去玩?一方面是防疫形势晦暗不明,人群聚集必然带来更大的防疫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把消费留在本地,肥水不流外人田。

两相映照,很能反映广州面对防疫和恢复经济的纠结,也能说明不同行业、企业在政府心目中的斤两。

但我斗胆说一句,这广州版购车优惠补贴跟广东省新一轮“汽车下乡”活动一样,效果必然有限。因为汽车卖不动并不是今年疫情下特有的现象,而是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状况。其原因,不是因为汽车价格太高,消费者买不起,而是因为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补贴汽车行业消费而不补贴其他行业消费,也可以说是在制造不公平。

这个时候还买得起车的,大概都属于“相对来说”收入较高、压力较小的群体;而汽车行业,多数是国企,本身抗风险能力并不差。补贴富人而不补贴穷人,补贴大企业(国企),而不补贴小企业(私企),怎么看,都不合适。

2

在这特殊时期,所谓“购车消费券”,也有违“消费券”刺激消费的初衷。

我们理解中的消费券,是在特殊时期,由政府支出的,给普通市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一种消费补贴,直接目的在于唤醒、鼓励、帮助他们消费,进而帮助那些受疫情影响大并且抗风险能力有限的行业尽快恢复元气,进而起到重振经济的作用。

既是为了减轻普通市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又是为了让许多个体户不至于倒下,让许多民营企业发得出工资,可以少裁员、不裁员甚至能吸纳更多就业,让更多人的生活有保障,消费券所针对的行业不能不有所侧重。

哪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大,且抗风险能力弱?很明显,是餐饮、文旅、出行等行业中千千万万个私营企业、个体户或者承租人。讲实话,这个时候,菜市场里卖菜的档主都比一个餐饮店的老板好活。

但广州市偏偏没有选择这些群体,没有选择这些行业。

或许是钱太少只够补贴汽车行业?或许是还没来得及针对这些行业制定政策?或许是对广州市民的消费能力,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抗风险能力充满信心,相信不用补贴,也一样能渡过难关?

3

话说回来,政府并没有给市民发“消费券”的义务,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对消费券的态度也是“悉听尊便”,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最后不都出在羊身上。

这一点,在广州企业版“消费券”上体现得很明显。

最近的官媒上面,动不动就是“广州将发放1500万餐饮线上优惠券”(阿里本地生活广告),“广州扶贫消费券上线”(广药卖饮料的广告),“来海珠买买买,你要的消费券和折扣都在这里”(众多商场的广告)等标题,但你稍加留心,便会发现这些不过是“五一”前后惯例会有的促销活动,披了个所谓的“消费券”的马甲,优惠力度并不比平时更大。

优惠力度不大也没问题,一个必须指出的真相是,在优惠背后,众多餐饮企业实际上早已完成一轮悄无声息却大刀阔斧地提价,原因很简单——客人少了,要想挣钱必须把客单价提起来。

当然,是否涨价,是否打折,都是市场行为,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玩这出“明降暗涨”的把戏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否能真正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那就听天由命吧。

4

明天就是五一了,据南方日报对广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晨辉的专访:“五一”前后,我们将推出“花城盛惠,快乐广购”全城联动促消费活动升级版,通过“政府搭台、协会参与、企业联动”的方式,组织全市商贸企业开展更大力度的促销。

嗯,“政府搭台,协会参与,企业联动”,让市场的归市场,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决定要不要消费。

最后,给大家分享今天广州日报一篇评论,题目是《五一不出城,不出国同样精彩》,里面有两句话写得尤为精彩:

如果想花钱,约上三五好友吃顿大餐,广州长隆已重新开园,此外广州已出台10亿补贴力促汽车消费,假期看看车也是上佳之选。

风景,不在别处,而就在身边。正如网友所言,只要身心自由,在家照样“游”遍全球。

重要的在于“心境”,而不在于有没有“消费券”。在这个没有消费券的漫长假期,就祝大家都能获得“身心自由”吧。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