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非遗精粹 创文化新生

王敬轩妖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于优质的自然风光,更仰赖于湿地长期累积的传统民俗特色。宋朝的一句“西溪且留下”,为后人留下了对于西溪湿地的无限向往和遐想;而以传统文化为养分,西溪湿地也迎合时代特征,打造出一片文创的新天地。

在湿地拥抱“诗和远方”王敬轩妖扬

越窑青瓷穿越千年,焕发古典华光;西溪小花篮手腕翻转,编织朴实智慧;西溪龙舟纵横踏浪,呐喊民族之魂……如今,走入西溪湿地,非遗精品处处可见,湿地已然成为西湖区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西溪湿地水草丰茂,常年绿意萦绕,源源不断的水网为传统文化提供养分。近年来,在坚持保护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西湖区坚持以旅游发展与非遗传承为重点,着眼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全区重点推进西溪湿地的“非遗进景区”工作,将多项非遗技艺带入湿地景区,为居民游客打造出一方“诗与远方”的理想之地。目前,西溪湿地已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

西溪湿地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湿地内的非遗资源丰富,针对如此丰富的非遗资源,保护和传承首先立足于对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传承情况、生存状况等信息的全面摸底普查,形成西溪湿地独有的非遗名录。据悉,目前湿地的非遗资源主要可分为民俗、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戏剧五大类型,涵盖了“蒋村龙舟胜会”“花朝节”“西溪小花篮编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西溪水上人家习俗”“蒋村鱼圆制作工艺”“两浙词人祠堂祭祀活动”等多项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以及“端午香袋制作”“小麻花制作”“忏班祭祀活动”“越剧”等4项西溪非遗资源。

王敬轩妖扬

非遗技艺,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有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大众了解度不高也是非遗难以“走入千家万户”的原因。“为了扩大非遗的展示空间,湿地建立了河渚街、西溪人家和绿堤三大非遗文化展示点,其中河渚街展示的非遗种类最多、最为集中,展示建筑总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西溪湿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处展示点在旅游旺季时,游人如织,是景区内最热闹的地方。

“不少外地游客,在河渚街看到西溪小花篮的制作过程,惊叹手工艺精巧的同时,都会买一个小花篮回去留作纪念。”西溪小花篮作为最能代表西溪湿地本土非遗文化的精品项目,在近几年,还以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出国门的形式,参与世界范围巡展3次,参加国内、省市区非遗展示40余场。

王敬轩妖扬

王敬轩妖扬

为进一步浓厚西溪湿地的非遗氛围,湿地以传统节日为抓手,设计出主题契合的特色节庆活动。在端午节,“龙舟胜会”是西溪历代相传的传统民俗,其延伸出的“国际龙舟赛”,集结多国运动健将,中外文化交流碰撞,成为一大旅游金品牌;每年春日的花朝节,湿地组织穿汉服免费游花朝、青少年诗词大会等活动,赏春花,游春景,每年都能吸引近500万余游客参与。

在湿地等待“奇思妙想”王敬轩妖扬

西溪湿地的文化土壤养分充足,让深植文化底蕴的文创产业也逐年欣欣向荣。

去年12月,西溪湿地文创产品发布会暨天猫旗舰店上线活动举办。西溪湿地携手文创“大咖”,在发布会当天推出了胶带、扇子、书签、口红等深度融合了湿地生态、美丽景色、人文故事等元素在内的近50款精美产品,展现了西溪文旅深度融合所创造的独特文创之美。“文创产业,既要有‘文’,也要有‘创’,需要既能彰显文化特色,也能蕴含‘奇思妙想’。”西溪湿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美景如画,文化精品更是数不胜数,是历来被文人墨客推崇的世外桃源,而文创产品种类多、门类广,是传播文化的优良载体。

一把折扇,一开一合将湿地的美景囊入其中;一枚书签,一翻一转将湿地的四季跃然纸上;一本手账,一笔一划将湿地的文化娓娓道来,西溪湿地的文创产品,让西溪“走出景区”,也让游客“踏入西溪”。

西溪文创的“发烧友”张小姐说,她最爱西溪文创的“耐看”——“我能在手上把玩很久,越看越喜欢。”在她看来,文创产品要受到更多喜爱,“文”与“创”的兼容并重是最重要的,西溪湿地文创产品广泛使用了芦苇、梅花、火柿这类典型的西溪元素,所彰显的文化特质不言而喻,“不同于传统的景区周边,它更贴近日常生活,频繁的使用,使得消费者在不经意间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溪传统文化的影响。”

除了文创产品之外,西溪创意产业园也是西溪湿地的文创高地。西溪创意产业园在重点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同时,在园区内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激发名人名企动力,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园区已具备年产电影3部、电视剧1500集生产能力,影视剧的出产量占全国黄金时段播出量的15%。园区影视的年产量、播出率、市场份额、出口额、精品数量均在国内同类文创园区前列,成为国内影视文创产业重要集聚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