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社交媒体符号对交流的渗透,网络表情成为新媒体平台上用户交流过程中普遍流行的元素存在。相对于传统纯文字的语言交流,表情包常被视作一种对文字交流的辅助性的工具手段。然而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网络交流的深入,用户在使用、收藏并二次制作表情包的过程中,网络表情也有了新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01
网络表情分类
从形式上看,网络表情的分类更多的是基于表情诞生发展的脉络划分的。伴随着发展的深入,表情包的形式逐渐走向复杂和多样化。
01
最早的网络表情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创造出的一个极其简单的微笑表情符号“:-)”。
这一符号在今天仍存在表情中可以看到,在此先例引导之下,各种类似的符号由此诞生,继而在发展中也渐渐诞生了盛行于日本的“颜文字”等,整体呈现出更有趣的趋势。这些形式由字母、数字、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的组合而成的符号文字类表情包成为如今表情包的基本形式之一。
02
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诞生,平台自身开发出的以简约图片构成的表情符号逐渐进入交流语境中。2003年,QQ推出了黄色小圆脸的表情系列,人人网推出了黄色小方脸的表情。之后图片的构成从最初的平台小表情图渐渐发展演变为形象众多、设计生动的图像。同时自定义表情的发展也激发了网友的参与兴趣,选材多来自文字、图片、动画、影视剧截图等也成为今天常见的网络表情的一种。
03
综合表情包
当下使用最为广泛的,最被用户喜爱、传播的网络表情,多是结合了图片、文字甚至符号及各种小组件组成的综合性的表情包,这类表情符号是典型的“字符+图片”模式。内容上不仅融合各种卡通形象,还包含网络流行语、当红明星、焦点人物、热播影视剧等多种新鲜元素
从形式上,网络表情可以划分为“字符形式”“图片形式”以及“字符+图片形式”三类。当然由于表情包数量的庞大和形式的多样,其形式的划分也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按动静状态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从内容上来看,网络表情设计形象庞杂,尤其考虑到当下自定义表情的流行传播,因而无法从简单的题材方向去划分网络表情的内容,但是可以结合素材来进行分类,可大方向划分为动物表情包,动漫表情包,真人表情包,文字表情包等几类。
笔者以实用主义立场出发,从功能角度分析将目前网络表情传达的内容大致分为“主传递信息内容”“主传递情绪内容”以及“主传递取向内容”三类。前两者比较好理解,如主传递信息例子有常见的节日问候表情包等,主传递情绪例子有“宝宝不开心”等情绪表情包,主传递取向则更倾向于去表现用户的一种价值取向,例如对使用明星表情包的恶搞,娱乐甚至是低俗化取向特征。
02
表情包流行的传播学分析
从功能角度分析,网络表情包之所以能在互联网迅速传播广受欢迎,恰恰在于它满足了使用者一定的诉求。从传播学理论出发,笔者将网络表情包流行的因素概括为传播内容视角的的语义补充,传播路径视角上的社交推动以及传播效果视角上的话题参与。
01
语义补充是网络表情包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基本功能,生动的表情符号可以引发联想,补充聊天内容。简洁,形象的表情包符合用户在新媒体时代追求效率,便捷的心理需求,能以最大化节省精力的方式传递出最生动直观的信息,避免了纯文字传播中会出现的歧义等。但是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符号形式,是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在交流中语言符号往往在发展中根据时代而创造和表达出了新的意义。比如“微笑脸”这一表情符号,俨然从友好的态度转变为多重含义甚至截然不同的情绪表达,由此可见,我们要在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环境和交流语境中解读表情包新的含义。
02
社交媒体是表情包传播的主力平台,用户在这社交媒体中使用表情包也是为实现一定的社交目的。轻松、幽默比纯文字更容易建立社交联系。甚至交流的尴尬与无奈往往也能通过形象的表情包消解。此外,相同表情包的使用者也能通过表情包建立联系。比如某位明星、某部影视剧或者萌宠类别的表情包的使用,往往能让对方在交流中发现彼此的兴趣偏好,也不失为一种便捷的社交方式。
03
当下表情包有相当一部分是基于热点事件制作而成。因此,使用与热点事件相关的表情包是一种话题参与的证明,而热点相关表情包的使用,也体现着热点事件的传播效果。
03
如今,表情包的使用越来越超脱于基本的信息或者情绪传达,更多的是上升至一种态度的呈现。
01
表情包的内涵被覆盖上商业色彩
将功能主义延伸至表情包生产视角上,表情包的流行也存在一定的商业利益驱动。在消费社会中,资本和商业力量也在促进表情包的流行。当下的表情包甚至成为广告主和影视作品营销的一种载体,比如腾讯官方推出的“全民超神”表情包系列就是为其同名电竞手游进行宣传。一些影视剧、动漫作品和综艺节目都会将表情包视为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推广新阵地。
02
表情包成为一种文化认同构建方式
从符号学角度思考,表情包实质也是一种网络文化符号,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使用交流过程中无形地对用户的价值取向和偏好进行了分割。不同的文化子群、不同的话语体系往往拥有不同的”能指—所指“组合。结合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来看,人与人以象征符号为媒介来进行社会互动,象征符号的意义在互动时通过人的解释而产生,又反过来指示、刺激双方来采取行为,进而产生新的象征符号和意义,与此同时也促成了新一轮的社会互动。因而网络表情包在当下,绝不只是交流工具,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构建方式。
作为一种新媒介时代的产物,网络表情必然携带着互联网文化娱乐化,通俗化的基本特质。同时,网络群体在使用表情包进行社会互动,构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网络表情又被赋予了社交化的特征。当这一符号仅限于特定的人群传播,为特定的圈层所理解运用,网络表情甚至也将出现圈层化、封闭化的特质。
展望网络表情的发展空间,实质是展望使用网络表情的群体的话语空间。但就目前表情包的使用情况来看,更多还是以实现娱乐消遣为目的。毕竟网络表情的传播时间并不长久,未来必定会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而在形式、内容和文化内涵上有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瑶,吴佳妮. 网络表情的传播现状及成因探究[J]. 经济视角,2009(11).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瑞士]费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刘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美]克里斯·安德森. 长尾理论[M]. 乔江涛,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