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线 市一医院开全市先河派专家进驻基层联防联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但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让复工复产做得更加安全?

2月19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名专家被派到高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他们进行疫情防控。

这两名专家仅仅是对先前派遣人员的力量补充。在此之前的2月10日,该院派出了17名专家,组成8个小分队分赴高新区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协助他们联防联控。

值得关注的是,在成都,市一医院是唯一一家专门向基层派驻专家进行联防联控的三甲医院。

高新区面积大、人口多且来源广、企业又很密集,每一个特点都为抗“疫”带来压力。因此,大型三甲医院较大规模派遣专家直插到基层协同高新区联防联控,其意义并不亚于向外派遣医疗队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因为‘防得住’更能让群众得到安全保障。”

先河论市

战“疫”之压:基层能力不足带来防疫隐忧

高新区分为三个区域: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和高新东区,占地613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50万,“在应对突发疫情时我们必须三面作战。”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局长彭涌说。

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高新区自身特点让该区承受了巨大压力,尤其是高新南区,人口多、企业多、居住较为集中且外来购房者也多。成都市卫健委公布的我市各区(市)县确诊病例分布表显示,截至目前,高新区累积确诊19例,其中高新南区就占12例,绝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

这仅仅是高新区承受的巨大压力之一。

彭涌告诉记者,还有个区情是高新区面对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区域内医疗资源配套相对偏弱,“在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和高新东区这3个区域内,都没有可供自己调配的大型医疗机构,几乎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这种最基层的医疗机构。”他说,除此之外,高新区疾控中心也刚组建不久,尚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核酸检测依托于市疾控中心或第三方检测机构。

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压力,高新区党工委、高新区管委会并没有一味地叫苦,而是化劣势为优势的做法,在防“疫”战中围绕“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这9字方针努力去扎牢防线。

劣势如何转化为优势呢?彭涌说:“对区域内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和利用。”

他告诉记者,高新区的高新企业多,因此在防疫战中,该区采取了“科技赋能”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对密切接触者的分析筛查,很快能够作出预判。

“科技赋能”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从而为“找得到”发挥作用,但它只是组合拳中的一环。在化劣势为优势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那就是和区域内大型三甲医院的协同合作,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带来的防疫隐忧。

这家大型三甲医疗机构就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他们是如何解决高新区防疫隐忧的?

先河论市

紧急支援:首批17名专家进驻8家基层医院

2月10日,市一医院派出17名医护专家进驻高新区的8家基层医疗机构,协助他们进行防疫。就在此前的2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此时,高新区很多企业亟待实现有序复工复产,市一医院专家团队的入驻,对复工复产的企业来说如同旱逢甘霖。

协同高新区解决防疫隐忧前,市一医院必须完善自我防控,保障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安全,这是必然。

市一医院的第一名称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医疗机构,该院有3000张病床,门急诊量平时达到8000/天,高峰时可达9000/天。它是成都市级医疗机构中体量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因此算得上是我市的一艘“医疗巨舰”。

先河论市

正是因为人流量巨大,让该院建立了很强的院感防控意识,这种强烈的防控意识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发挥超乎人想象的作用。比如这次新冠肺炎。

四川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就是在该院检出的。此事发生在1月11日。那名从武汉来蓉的男性患者因持续发烧、咳嗽等症状到医院求医时引起医生的警觉,已经对武汉疫情持续高度关注的该院立即对这名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并作进一步检查检验。事实印证了医院的判断:该患者确诊为新冠肺炎并转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受隔离治疗。

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现,让市一医院迅速全院动员,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控疫情。他们将呼吸科门诊搬离门诊区域,避免造成广泛污染;他们有预见地建立隔离病房,并在隔离病房外再建立缓冲病房;他们将流行病学调查植入到病历系统,不漏掉任何一个可疑患者;他们对门特患者推出药品配送,用温馨的服务让患者得到安全保护……

从成都发生疫情开始,梳理该院采取的一项项措施,发现很多都是全市第一。这些“第一”不仅让市一医院的疫情防控很快变得规范、有序、安全,而且让他们很快“腾出手来”开展联防联控提供帮助。

因此在2月10日,市一医院党委书记赵聪带领该院陈泽君院长、罗俊副院长、李卫东副院长等人前往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参加由这两家单位举办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联席会,该院当场确定派遣专家入驻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协助他们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会后,首批17名专家分成8个组进驻高新区8家基层医疗机迅速展开工作。

先河论市

筑牢防线:要把永久可用的制度和规范留下

基层医院究竟对上级医院专家的帮助有多渴求?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卫健处田军处长告诉记者,因为定位不同,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不足、医务人员能力也不足,“特别是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上,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应对经验,就很容易出现纰漏。在复工复产的当下,这些纰漏是绝对不容出现的。”因此他说,此时急需上级医院专家出面帮忙提升能力。

市一医院派驻高新区基层的专家在此前就已经接受过全面、严格的院感防控培训,出发前,副院长罗俊就告诉他们:“你们下去,除了亲自做事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制度和规范,过一段时间你们离开了,但因为留下了制度和规范,他们同样可以在防疫战中完成职能范围内的任何事情,从而协助他们把基层扎牢。”

进驻基层后,专家们发现自己确实“来得及时”。

高伟强是市一医院骨科专家,他和另外两人被派到高新西区的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告诉记者,该中心覆盖的人口达23万人之多,且大型企业多、面临复产复工的任务艰巨,为此市一医院首批派了3个人到此,2月18日又向这个社区增派了2名专家。

先河论市

高伟强说,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一栋楼、一个通道,出于防疫需要,他们在大厅里建立了预检分诊点,“我们去了一看,大厅只有一个,所有病人都会经过这里,分检分诊也在此处,很容易导致相互感染;这栋楼的3楼是住院病房,里面还住了部分病人,假如发生感染,这些病人都有潜在风险……”

专家到来后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卫生院的高度重视,他们配合专家的建议积极行动起来,在大厅外露天场所搭建一个帐篷,在那里建立“三通道”(普通病员通道、员工通道和发热病员)并进行预检分诊,凡是超过37.3℃的患者就由专人专车送到就近的上级医院去;同时,在专家的建议下,住院的患者带药回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后续的健康指导;此外,他们重点根据合作社区的具体特点设计一套院感流程,并将制度和规范落实到墙上。

先河论市

眼科专家李蓓博士被派到高新东区的高新区第三人民医院,这是一家二级乙等医院,它又具有另外很具体的特点。李蓓对记者说,相对专家进驻的另外几家基层医院,高新区第三人民医院最陈旧,布局也不合理,“门诊、急诊、住院都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这个特点,在每个区域分别进行防控梳理并设置一套可行的防控流程。”尽管很辛苦,但他们和医院紧密配合,最终建立起一个很牢固的疫情防线。

2月18日,市一医院党委书记赵聪带队深入到几个派驻了专家的基层医院查看工作开展情况并现场指导,事后他说:“这种联防联控模式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协同抗疫:他们或将总结出联防联控宝贵经验

其实,三甲医院专家下派到基层医疗机构,所做的工作并非仅仅上述介绍的那点,在帮助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安全的防疫流程以及制度、规范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处置疫情,“如果自身的防护能力都缺乏,做不好院感,自己都可能成为传染源,还如何去搞防疫?”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卫健处长田军说。

除了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专家们还要深入到高新区的各个预检分诊点以及发热门诊等地去提供专业指导,及时解决基层医院无法处置的问题,他们的参与既解决防疫一线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弥补了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

先河论市

在这次联防联控中,市一医院专门建立了一个“基层严查细筛区域联动专家网上会诊平台”,24小时提供专家会诊服务。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医生告诉记者,这个平台上有院感专家、呼吸科专家、影像学专家等等,“当我们有拿不准的病例时,专家们马上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会诊,为我们基层医生提供帮助。”

市一医院党委书记赵聪向记者透露,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防护物资异常匮乏的时候,高新区想方设法调来一批防护物质,及时送到医院,“这让我们异常感动。”但他说,该院向高新区基层医疗机构派驻专家团队,并非简单的投桃报李,“作为驻区医疗机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和高新区携起手来,共同在‘战疫’中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先河论市

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彭涌局长说,截至目前,在多方协作联防联控下,该区已提交复工申请的大型企业达90%,规模以下企业已提交复工申请的也有50%。在高新区1234家工业企业中,通过复工复产备案的有737家,占比达60%。

“我们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大的疫情,所以没有经验可言,但我们通过联防联控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彭涌说,市一医院这种大型三甲医院派专家直插基层协同防疫,“堵住漏洞,扎牢基层,这足以形成这次防疫中的‘高新特点’,如果我们的一些方法能成为可供其他地方借鉴的经验,那就更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邓晓洪 供图 市一医院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