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有五个儿子,为何却册立皇太叔,把皇位传给十三叔?

唐朝会昌六年(846)三月,信仰道教的唐武宗李炎,因长期服用丹药而引发重疾,从此一病不起,妄想长生不老的梦破碎了。由于唐武宗长期卧榻在床,无法上朝处理政事要务,朝野震动,朝中事务一片混乱。又加之还没有册立太子,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想从中获益。

十三叔说游戏

当文武百官都在猜想唐武宗的哪位儿子将成为继承人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三月二十一日,宫中传出圣旨,无法与人会面的唐武宗册立自己的叔父李忱为皇太叔,将皇位传给叔父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位继承,除了改朝换代之外,一向是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皇位继承的顺序都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或同代相传,而像唐武宗传位给叔父这种后一代传给下一代,是极为罕见的。唐武宗有儿子,而且还是五个,杞王李峻、益王李岘、兖王李岐、德王李峄、昌王李嵯,为何还要作此决定?

十三叔说游戏

唐武宗在诏书上是这么说的,“皇子冲幼,须选贤德,光王怡可立为皇太叔,更名忱,应军国政事令权句当。”也就是说自己的儿子过于年幼,无法治理朝政,要选用贤德之人继位,让叔父李忱掌权国事,是适合的。不过皇子年幼就是真正的原因吗?如果只是担心年幼的皇子会被朝中大臣、宦官架空权力,无可信之人辅佐,那么年纪较大的皇侄也可册立为太子而继任皇位。唐朝历史上已有先例,且唐武宗兄长有年纪较大的儿子,但还是传位于叔父李忱。

十三叔说游戏

武宗不传位与下一代,想必并非诏书上说的“皇子冲幼”那么简单,或许还有其他原因。那么会不会是因为皇太叔李忱是才华横溢、雄韬伟略的治国能人,毕竟诏书上说“贤德”李忱,想必能力不差。那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继位前的李忱是怎样一人。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儿子,虽然辈分很高,是武宗的叔父,但只比武宗大四岁,武宗去世时才32岁,让还当壮年的李忱继位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实际上李忱在朝中并不受待见,他从小就寡言少语,宫中都认为他不聪明,是和皇位无缘之人。孩童时期的他曾遇上一次刺杀,自此以后,变得有点傻傻呆呆的,大家都觉得他没什么威胁,还经常嘲笑捉弄他。而到了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时期,李忱愈加隐晦不露,在众人面前变得更加少语。

十三叔说游戏

李忱并不被人喜爱拥簇,且多被嘲笑,文宗、武宗都曾经常在宴会上逼迫不善言辞的李忱说话,并以此为乐,称其为“光叔”,对长辈李忱极为不尊重。武宗尤其看不起李忱,“武宗气豪,尤不为礼。”既然如此,李忱在众人眼中并非才华之人,那么武宗为何要册立自己看不起的人为继任者呢,还在诏书中说“贤德”,这不自相矛盾吗?

这不合理的背后肯定有问题,唐朝后期宦官的权势之大,再加上武宗病危不能与人会面,会不会是宦官扰政呢?查阅史料发现,其中的焦点便是宦官马元贽,当时他是唐朝神策军中尉,手握着宫廷禁军的大权,最后是他以武宗名义发布诏书的。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原来是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通过一系列举措,君臣之间密切配合,极大地打击了宦官的势力,加强了皇权。宦官势力必然是极为不满的,恰好武宗病重,宦官之首的马元贽看到了机会。宦官势力想拥戴新的继任者,提高宦官在朝中的地位,而木讷的李忱是绝佳人选。

十三叔说游戏

为了达成目的,自正月十三日武宗开始不再上朝后,马元贽等人立马切断皇帝与宰相们会面的机会,以诸多理由推辞。宦官控制了宫廷,以李德裕为首的朝臣,根本无法进宫与武宗见面,更何谈共商大事。直到三月二十一日传出诏书后,李德裕等才得以进宫,可是这时武宗早已无法说话、动弹不得、意识不醒,武宗此时是何其的无奈啊。三天后,唐武宗驾崩,被宦官拥戴的皇太叔李忱即位,为唐宣宗。

十三叔说游戏

宣宗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清除武宗的重臣李德裕,可见其心虚。可是马元贽等宦官的算盘也打错了,宣宗并不呆傻,虽然得到了宦官的支持,但他深知宦官的害处,尽量采取措施来限制宦官势力。为宣宗即位立下大功的马元贽,虽然手握禁军,表面风光无比,但没有形成什么实际力量。宣宗即位后,一改即位前的木讷迟钝,做事雷厉风行,并且勤于政务、兢兢业业,此前心怀不轨的宦官只好忍气吞声。

唐武宗册立叔父李忱为皇太叔,继承皇位,或许出于无奈并非本意。宦官扰政,拥戴李忱为宣宗,但宣宗却限制宦官势力,一系列为政举措,为国为民,明察果断,在位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武宗的无奈册封,就结果而言或许并非是错误之举。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