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月给弟媳3000块,换妈妈给我看3年孩子

我们家是和公婆一起吃饭的。所以每月我都会给婆婆买菜的菜金。

最开始,张同学说:“不用给,我爸妈不会要的。”

我说:“如果是你,他们可能不会要。但是我们一家人呢,给不给是我们的事儿,要不要是他们的事儿。最好是要,否则后面会有很多看不见的麻烦。”

婆婆和我客气一下还是收了,这是我乐见的结果。大家在一起过日子,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气要顺”。怎么做到气顺呢?

简单说,就是尊重彼此的边界和付出。婆婆愿意照顾她儿子,但人家不欠我的。

不交钱,就是白吃白喝老人的,那感觉就像“伸手找父母要的孩子”。总不能,既想当孩子,又不想让父母管吧?

所以,钱一交,性质就不一样了,从伸手的孩子变成互相支持的两个家庭。

上个月我没怎么出门,张同学要上班,所以婆婆给我们买了一堆水饺包子什么塞到冰箱里。

这个月我就多给了500块,我告诉婆婆是因为上个月早餐她多花了不少钱。

婆婆说:“那点早餐无所谓呀,不用给了。”

我说:“我们自己买也要这么多钱,所以给你一样的。”

别小看“给钱”这件事,在中国家庭的语境下,给的不仅是表面的“钱”,更包含了“尊重”、“看见”、“认可”、“感激”等等,我们口头表达不出来的那些复杂感情。

恰好杨小米这篇文章,也讲了这个话题,分析得很透彻,今天转载分享给大家。

01

这两年,我身边的朋友扎堆生小孩。

这个月,我一个朋友生孩子了,因为疫情,胆战心惊的。

作为朋友,我就给了红包,没有去看她,产妇还是小心一点,这个阶段少见人比较好。

她老公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比较忙,她也不想当全职妈妈,产假结束之后,要回公司上班。

那么,谁看孩子呢?

公公前年生病,动了手术,婆婆要照顾公公,没办法看孩子。

她还有一个弟弟,比她小3岁,但结婚早,孩子1岁了,弟媳是独生子女,目前是弟媳的妈妈在看孩子。

朋友的妈妈一直在做一些零工,每个月有不到2000块钱的收入,会经常给自己孙子买东西。

辣块妈妈

坐月子期间,朋友请了月嫂,上班后,她准备把家务交给钟点工,可是孩子这么小,外人看,她不放心。

综合考虑了一下,她希望妈妈能够帮着照顾小孩到读幼儿园。

为了减少家庭矛盾,她主动提出来,每个月给妈妈3000块钱。

妈妈就把这个钱,给了儿媳妇,大致是这么说的:“你姐这边实在没有人看小孩,你这边,多亏你妈妈,这些钱,你也给妈妈买一些衣服。”

弟媳也很开心,为了减少婆媳矛盾,本来也想让自己妈妈看孩子,看到婆婆又这么好,更没有矛盾了。

这件事,我认为做得特别好,以后,我也要向她学习。

如果需要妈妈来给我看孩子,肯定发工资。

但有一些朋友说:“妈妈来看孩子,凭什么要给弟媳钱呢?”

辣块妈妈

02

我这个朋友是河南农村的,父母比较开明,她和弟弟都读了大学。

但是一些习俗上,多少有老家的影子,比如如果儿子和女儿都需要看孩子,可能就先选择儿子了。

虽然现在弟媳那边有自己妈妈看孩子,但是婆婆如果没有任何表示,去给大姑姐看孩子,从人性角度,内心多少会有点不平衡。

人的内心一旦觉得不平衡,就容易抱怨,矛盾会越积攒越多。

从这个角度出发,她给妈妈发工资,而这个钱变相地给了弟媳,真是皆大欢喜了。

对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内心也会觉得女儿的婆家会做事。

花点钱,解决了大问题,让家庭更和谐,也少很多糟心事。

辣块妈妈

我们家也是这么处理问题的,刘先生兄弟三个都在外地,姐姐们在老家,照顾老人多一些,而任何花费,都是儿子们出,这样也没有矛盾。

如果姐姐们花了时间和精力,还让人家出钱,时间久了,也影响人家夫妻感情。

同样,我和弟弟也是,弟弟离老家近,家里有什么事,都是他开车回去帮忙。

上次妈妈的腰不小心闪了一下,弟弟立马开车带她去医院检查了。

弟弟对爸妈照顾多一些,我离得远,在钱上多付出一些,并且经常给父母寄吃的,带妈妈出去玩。

我认为家庭关系理清楚很重要,要不然,家人之间互相指责,杀伤力很强,很糟心。

为此,我们需要想很多办法,不断去尝试,一个方法不行,再换一个。

这两年, 我和朋友接触的过程中,越来越喜欢接触积极的人,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辣块妈妈

03

我爸妈这一代人,多是多子女家庭,很多关系都处理得不太好。

我姥姥快90岁了,现在需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了。

她有5个孩子,本来轮流照顾就好,但是,总是有人不想照顾,各种关系搞得很复杂。

我和妈妈说:“老人是家族的福报,就算没有一个人愿意照顾姥姥,我们家也照顾,没必要找各种借口,搞得自己还很正义。”

能有什么借口?无非觉得老人偏心,为自己的不作为找理由。看似省了一点力气,可能生活会给她更多难题。

这几年,机缘巧合,加上我学习心理学的,接触到一些民间的术士,也看过很多人的家庭系统排序,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很多人事业和情感不顺,多是因为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我特别相信因果,有的人事业好,可能就是因为家庭的福报,俗话说的祖上蒙荫。

这件事,因为不能证伪,很难验证真假,但我接触很多案例后,是相信的。

我越来越相信因果,种善因结善果。意识到这一点,在各种关系处理上,我比之前柔软了特别多。

这是我的一些思考,但我们也不能极端,在合理范围内,做让步,而不是失去自我,只为讨好别人。

辣块妈妈

04

最近,我在“得到”APP看武志红老师的新专栏,他提到一个观点:“我,是一切的根源。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在于自我尚未形成。”

我很认同,其中,他有一小节「浆糊逻辑: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讲了多年咨询经验,总结的6条浆糊逻辑:

浆糊逻辑1: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假设你是A,家里还有BCDE四个人,按照这条浆糊逻辑,你会去干涉BCDE四个人的事,反过来他们也会操心你的事。

浆糊逻辑2:所有关系,都是我的事。

这一条逻辑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本来,你可以有简单的活法,只去处理和你直接相关的关系AB、AC、AD和AE,至于BCDE间的关系,你尽量不干预。

浆糊逻辑则是,BCDE他们怎么相处,也是我的事。并且,我和谁相处,也是每个人的事。

浆糊逻辑3:你们=你,我们=我。

这种逻辑就是你家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你都要负责;你让我不快,我找你全家麻烦。

例如,媳妇和婆婆起冲突,要找老公麻烦;老公和媳妇发生冲突,也要找父母。总是在“告状”中,事情因此很容易闹大。

浆糊逻辑4:把二元关系中的问题归咎于对方,也就是“你”。

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我过得不好,是因为你。

浆糊逻辑5:把二元关系里的问题,归咎于“他”。

A和B之间出了问题,归咎到C身上。

浆糊逻辑6:绕弯沟通。

A对B不满,不和B直接说,而是说给C听,让C告诉B。

我对照了一下,发现自己没有这样的浆糊逻辑,家庭关系真的很简单。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那样,“当我们把事情的焦点再还原到二元关系,甚至聚焦在个体身上时,你会发现,事情会变得清晰简单很多。”

辣块妈妈

前两年,我和自家亲弟弟,有过矛盾,俩人都闹到删除彼此好友的地步了。

两个人,还都不成熟地找爸妈,控诉彼此,想要把爸妈拉到彼此的战营里。

我爸妈毕竟经历了特别多的事,很淡定,就听我俩互相抱怨,也没有干涉多少。

毕竟是一家人,这不又和好了,比之前感情更好了。

他人是镜子,我们在关系中,能够看到很多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在别人的关系处理中,发现一些好的、可以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生活积累的经验,还是心理学上学习的方法,这些人生功课,都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内心更自洽。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