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丰富的当代,大众对于创新是最为倡导的,相对而言,翻拍就几乎是以刻薄的眼光被看待。有对于经典的完美致敬,也有被唾骂的翻车之作。不久前上映的《大赢家》是哪一种呢?
众所周知,在豆瓣对喜剧的打分总是苛刻一些,但是也基本可以确定7分为及格线。那么,《大赢家》的6.8分就比较尴尬,将及未及。然而其原版《游戏永无结束时》和韩翻的《率性而活》却都拿到了8.3的高分,不禁让人疑惑差在了哪里。
故事结构简单,立意新颖,又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对于喜剧片这一类型来说,是合格的。既然剧本没有大问题,那相较于原片的8.3高分,同样故事情节的翻拍电影为什么只拿到了6.8的评分呢?我们不妨从"影片结构、立意与剧情、本土化完成度、演员阵容"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评分的差异到底源于哪里。
影片与小说类似,都在剧情的展开上存在叙事手法的差异,但影片的结构并不仅指情节的结构,他的内容更丰富,要素更多,还包含了镜头画面、表现手法、节奏等。在此将原、韩、国三版来进行分析。
① 日本原版分析:纯文学改编的黑色幽默社会讽刺喜剧
在影片一开始就以抢劫为视角,即使有镜头表示男主原本是警察,但却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抢劫,只表达出了他对待抢劫这一事件的认真与谨慎。画面沉静而压抑,丝毫看不出是一部喜剧片,所有人一脸严肃,甚至在银行柜员被抢劫威胁时的反应也很真实,直到打印了写着绑架字样的纸张时,才让人意识到真相并非如此。
② 韩版分析:在镜头上与原版存在大量差异,叙事结构也不尽相同
韩版的翻拍,则一开始就表明了警方要联合银行来做这一场抢劫演习,并且在看似公平的抽签条件下,警察局长将劫匪这一人员选择,交给了在他第一天上班时就给他开出罚单的巡警,因为他觉得男主工作认真,一定会让演习效果更加真实。抢劫前的铺垫有一些小罗嗦,整部电影在三十分钟后才开始透露出喜剧的意味。
③ 国版分析:在分镜上与韩版有大量的相似度,很难征服国内的观众
国内的翻拍,在分镜上与韩版有大量的相似度,叙事结构在前期也高度一致,都采用了先交代人物背景,再以发布会宣布演习的方式来展开影片。不同的点在于,国内的剧情是劫匪由银行职员扮演,而非警察,且人员不是明抽签暗指派,而是一个由名字引发的乌龙,这种小情节做出的改变,但还是可以看出,分镜与结构的相似度非常高。
即便是买了版权,前期几乎可以说是照抄的翻拍是很难征服国内的观众的。这就是《大赢家》评分降低的其中一点。
韩版与日版剑指时政与社会,创作黑色喜剧是他们最常用的手法。而国内较为流行的开心麻花、徐峥、大鹏等则是荒诞喜剧,这就使得两个影片在笑点的处理上会有一些差别。
从而使两部影片在表现的深度上面有了差异,一个发人深省,一个更加轻松。
既然《大赢家》与《率性而活》的相似度更高一点,那么我们不妨就这两个影片来分析。
① 人物背景的交代:国内的作品于人物处理上不够流畅扎实
《率性而活》的男主在影片前期就与市长有过节,甚至为此遭到了降职,由刑警变为了巡警,这一举措却并没有使其在为人处事上变得圆滑,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轴"。这就能够合理的解释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
《大赢家》作为一个银行职员在电影前期的人物背景交代上显得较为简短,只表现了他作为银行职员对待工作认真,虽然被领导批评,但个性并不鲜明。甚至在被同事冷淡对待的时候只交代了这一背景却并没有合适的原由,只有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从主持人口中"曾入伍成为一名军人"才可以让人意识到其本质。所以在这一点上,国内的作品于人物处理上不够流畅扎实。
② 人物塑造上的差异:"反英雄"讽刺意味深长,而“小人物”大能量在剧情上难以站稳
《率性而活》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侧重点在于将他与一般的英雄去做对比,以英雄这一人物形象来塑造一个反英雄人物。
《大赢家》的男主角更多的是表现一个执着的小人物,人物塑造上就是按照普通人来处理,只是给了他一个严谨的性格。
人物不同也会造成在观影结束后的回味上的差异,"反英雄"人物在悲剧底色上和现实讽刺上面更为浓厚强烈,刺激观众自行体味其深刻含义。
《大赢家》片尾的自白就很鲜明的来对观众进行说教与煽情,这样的处理会使立意变得模糊,并且自白的主题也不是很明确,重点到底在于社会不应该冷漠还是批判形式主义?亦或是强调小人物也有大能量,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这就使得剧情的流畅度也受到了影响。
③ 剧情分析:“刻意”的喜剧点,与现实性讽刺脱节,拉低了观感度
剧情明显感觉到想让你笑得点在哪,指着让你感动的点又在哪。
当看到银行职员举着双手报菜名,我们只会发出单纯的笑。
当妈妈通过喊话来征婚,妹妹不惜暴露自己的男嗓也要提醒哥哥,男主吃饺子等情节点,几乎就是直接在对观众喊话:这儿该笑了!这儿该感动了!
这种刻意的喜剧点,和影片整体上意图营造的现实性讽刺脱节了,也拉低了喜剧的段位。太过鲜明与直白的表达,简直是在挠观众脚底板和戳观众泪腺,不仅凝涩了剧情的流畅度,也降低了观感。
翻拍国外作品的一大重点就是将与国内人文环境不同的背景改的接地气,更让观众感同身受,这一点《大赢家》所呈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① 形式主义
国民非常反感且印象深刻的一点,演习这件事普遍都是走形式,不走心,甚至觉得浪费事件,在剧情的表现上这一点可谓展露的淋漓尽致。
「差不多得了。」「什么时候完事啊,我这还有事儿呢!」是最正常不过的态度,自然流露。甚至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这种演习,我跟你说都是装样子,一年能播八百回,随便拍点就行了。」当发现事态超出预计的时候说「通稿上不是这么说的呀。」都表现出人们对于形式主义的厌烦。
② 官僚主义
「让领导先来」这种话虽然在当时的情景下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但也能表现出日常生活中,以领导为先的思想深入人心。如果不能顺着老板的心思来,年终奖,升职加薪,甚至与同事的正常交往都会受到阻碍,职场上的人应该对此最有感触。
③ 中国式父母
在男主父母被叫来劝导男主「改邪归正」的时候,其母的重点反而在于给儿子相亲上。影片中的小男孩也说到自己如果回去晚了,家长的重点是在作业做没做完,补习班上没上,而非孩子是否有什么事。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做"为你好"、"对你好"的事,觉得指导孩子走上一条"正常的","光明的"道路是自己毕生的使命,进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感受,他们是不是想现在结婚,学习成绩真的代表一切吗?
④ 朝阳区群众
这一点也是大家普遍都有相关印象的,那就是我国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年纪渐大的大爷大妈们。他们对于犯罪行为的敏感程度不亚于警察,所以朝阳区群众举报犯罪这一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影片前期,男主被接到举报的警察带回警局这一片段,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合情合理。
大鹏本身就是以演小人物出名,从《屌丝男士》到《受益人》,大鹏对小人物的刻画可谓手到擒来,对人物情绪分寸的拿捏也恰到好处。所以这次他在饰演银行职员的维诺时也很到位,美中不足的是,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的硬派表现不足,有了些许的懦弱。
配角也亮眼,各界人士混搭,为本片的戏剧性添色增彩,甚至一度和主角抢戏。
饰演男主父亲的腾格尔,"有困难克服困难,没有困难就给警察制造困难";
躺遍全场还送装备,开场十分钟就领便当的民警张子贤;
被下属坑到心态爆炸的银行行长田雨,官僚味十足;
饰演中年油腻的大堂经理的相声演员孟鹤堂,虽然是荧幕首秀,却熟练的像个混迹剧组的老油条;
特别客串,自带一盏300瓦头灯的孟非,让人恍惚之间还以为在看《南京零距离》;
对于翻拍,必然是取其精华,那么对于原作经典的细节和情节,翻拍的导演和编剧就会很难舍弃,但观众总是对后来者非常挑剔,所以达不到足够的差异与创新提升,那么就会落入"抄袭"的指责。即便在法律上来讲,拥有版权不属于抄袭,但于观众来讲情节设计缺少二次创作精神,就是在猛戳观众的槽点。
比较典型的作品类似于17年黄磊版的《深夜食堂》,可以说是口碑惨淡,网友们对其犀利的点评为"毫无意义的翻拍,美学和内涵皆未见任何突破""人物关系,矛盾,性格,甚至对话,居住环境,色调,全面抄袭"等。
对于喜剧,集中于"制造笑",而不是挖掘笑背后现实逻辑的段子喜剧,完全没有办法支撑起影片原本应该呈现的极度讽刺、批判现实的黑色幽默。一面奋力想表现喜剧的现实性和深度,一面又担心表层的段子喜剧不够密集突出不了喜剧效果而流失观众。鱼和熊掌都想要的结果,就是像《大赢家》一样,铺设过多不够高级的段子,损害喜剧的批判性。
所以对于《大赢家》这部电影,你认为其作为翻拍作品,是否真的被低估了?